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政治社会化视角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被纳入整个政治社会化体系.它通过课程设置、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学校的组织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实践活动的介入等途径推动政治社会化.其作用表现在:培养了社会精英;增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众的政治认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了他们的参政意识和参政技能,扩大了政治参与面.  相似文献   

2.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建立的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民主政权和各族人民群众,在大青山极其艰苦、复杂和残酷的游击战争环境中,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不仅在敌后的“蒙疆确保区”开辟了游击根据地,而且战胜了各种困难,使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坚持斗争直至最后胜利,这是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分不开的。财政经济工作,是大青山抗日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它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坚持和取得最后胜利提  相似文献   

3.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德石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80万平方里,辖县108个,人口约2500万。该根据地东西南北分别与当时山东、晋绥、太行等抗日根据地以及沽源、宁城、锦州一线的外长城相连,对伪“满洲国”、伪“蒙疆”和伪华北政权形成分割包围之势,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浙东抗日根据地地处东南沿海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又邻近原国民党及日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它在发展教育事业以及同敌、伪、顽进行文化、教育方面斗争的实践与经验均较丰富,特别是在关于贯彻党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育工作开展统战工作,以及依靠公开的教育事业掩护党的秘密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尤具特色。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较晚,但浙东抗日根据地一开始建立,就对教育事业极为重视。1942年7月18日,谭启龙同志初到浙东(当时浙东区党委还未建立),在“浙东敌后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廉政建设的措施。提出树立“战斗的、民主的、廉洁的”抗日民主政权新作风,制定颁布一系列惩治贪污腐败的法规条例,确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廉政建设的群众监督机制。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淮北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主、廉洁和高效,淮北抗日根据地也成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一个缩影。这些廉政建设的经验为当下反腐倡廉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教育政策的提出和施行,是与抗战的形势和根据地的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为抗战服务”的基本方针;而且要求教育必须遵循“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同时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通过“民办工助”的办学方式,普及群众教育,这种政策,把根据地教育的特殊性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由南开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编辑的《南开史学》1984年第二期已和广大读者见面。这一期的特点是专门搜集整理了有关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史料,即“华北抗日根据地史专辑”。其内容分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概况——包括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边区、山东抗日根据地等的区域沿革;华北抗日根据地从1937——  相似文献   

9.
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民众教育王冠卿,倪善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列为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艰苦险恶的战争环境中,抗日民主政府没有条件大规模地举办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了适应抗战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又必须普遍...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三冬运动”谈起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着疯狂的“清剿”、“扫荡”,为了动员广大根据地军民胜利地开展对敌斗争,苏中抗日根据地在这年冬天开展了“三冬运动”。“三多”指的是冬耕、冬防、冬学。冬耕,就是要发展农业生产,争取多打粮食,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冬防,就是要加紧备战,开展武装斗争,坚决粉碎敌人的“清剿”、“扫荡”;而冬学则是一个群众的政治教育运动,要求向广大群众进行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教育,不断启发群众的政治觉悟,鼓舞他们积极投入斗争,努力完成当前的各项中心任务。苏中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地开展冬学运动,就是从这一年冬天开始的,此后就年年办冬学,形成一种经常的群众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鉴于根据地初创期干部短缺的情况及动员群众全面抗日、坚持与维护统一战线的需要,干部教育成为根据地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中共中央和淮北区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干部思想、创建干部学校、融入具体项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干部教育。通过以上实践,淮北抗日根据地干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干部政治觉悟提高,根据地得到巩固;干部文化素养提升,根据地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迎合了抗战需要,培养出众多抗战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比较重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在职干部教育工作。为了适应根据地斗争形势和抗战需要,山东抗日根据地从实际出发,在业务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文化教育三个方面大力开展在职干部教育,并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和领导制度。严峻的抗战形势和艰苦的斗争环境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在职干部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政权,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占领区.三种政权有着三种不同的教育,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抗战时期——的教育.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至1945年4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已达19处,面积956,960平方公里,人口955万.这些根据地的创建、沿革、规模各有特点,其教育状况也互有差异,而以陕甘宁边区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中抗日根据地主要是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开辟和创建的。党中央、毛泽东制定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为新四军规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地军民遵照党中央、毛泽东的部署和指示,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同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支援,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  相似文献   

16.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27年9月爆发秋收起义至1938年1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而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为止,根据地前后坚持斗争长达11年。在这11年间,根据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方面的经验是其重要方面。本文依据史料,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与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教育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路线和切合现实的教育内容三个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对根据地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是在国际友好人士倡导下,在各种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产生的。它对于组织人民大众、开展生产自救、克服经济困难、支援长期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抗战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曾有“经济国防线”之誉。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2000年以来,史学界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据地创建、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我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向华北、华中敌后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开辟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根据地人口达到一亿,军队发展到近五十万,党员发展到八十万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兵力进攻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连续的“扫荡”、“清乡”、“蚕食”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使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至1942年,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根据地缩小了六分之一,人口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军  相似文献   

20.
罗荣桓在领导山东抗日战争地军民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了“翻边战术”思想。其通俗的表述是:敌人打到我们根据地来,我们就打到敌人后方去。这一战术原则,是对毛泽东关于敌后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它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不但在山东抗日战场获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对全国其它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