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徽州古街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F0002-F0002
古徽州是徽商故里,千百年来徽州本土商业活动的繁荣,徽州城镇和古村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遍布徽州城乡各具特色的徽州古街。徽州古街是古徽州经济活跃突出表现的载体,是徽商由家乡走向全国的起点,是徽商在徽州本土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徽商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商,徽州文化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作为行动准则,将儒学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徽商是成就徽州文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天我们能在徽州见到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徽商的形成     
徽州商人是指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徽商是指徽州商帮,两者是有区别的。徽商作为一种松散的商人帮伙,形成于明代中叶,公元1488年前后。  相似文献   

4.
徽商的形成     
徽州商人是指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徽商是指徽州商帮,两者是有区别的。徽商作为一种松散的商人帮伙,形成于明代中叶,公元1488年前后。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写在徽州人心中、流传于民间的另类重要的“徽州文书”。徽州民谣在历史上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通过对徽州民谣的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清时期徽商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探究徽商产生、发展、壮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徽商在各大商帮中执其牛耳,然而继道光盐法改革以及太平兵燹后其地位一落千丈。通过整理徽州万氏商人信函及相关的徽州文书揭示了民国时期徽商的经商现状以及困难,表明徽州商帮在民国时期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不幸的是,战争年代的动乱使得徽商最终消失在历史当中。  相似文献   

7.
徽州建筑的特色不仅是徽州文化和经济繁荣的表现,也体现着徽州风俗习惯的特色,徽商妇的生存状态和徽州建筑特色有密切的关系,从徽州建筑特点探究徽商妇的高尚品德和生存状态,对了解研究徽商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徽州自古就有习武的习俗,随着宋朝的南迁,徽州在人文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明中叶后,随着徽商的兴起,其发展态势强劲.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认为“武昌”反映了明清徽州社会风尚的一个方面;同时对明清时期徽州“武”的表现和原因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徽商积极参与徽州的荒政事务。在徽商影响之下,徽州的荒政形成了特色:官商共济使其成效斐然;宗族内部救济与政府救济有机结合;救济经费、物资等运作的商业化。徽商参与徽州荒政事务有助于缓和徽州的社会矛盾,协调徽州的商民、官民关系,从而促进了徽州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徽商庞大的资本的扶助下徽州文化开始崛起。传统医学在徽州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新安医学。新安医学在明清两代著述颇丰,并有不少付梓于世。探讨其时徽商与新安医家医籍刻印的联系,及资助新安医籍刻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鉴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21-122
徽商,一支活跃在明清时期的商帮劲旅,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本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活动范围"几遍禹内",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更有着"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两淮地区向来经济发达,又是徽商起步的主要地区,加之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徽商经常出入之地。此外,徽商发展不断壮大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依靠盐业的发展,而扬州作为徽商盐业的基地对徽商发展以及两淮经济的兴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复初集》是明代徽州人方承训的诗文集。作者出身商人家庭,中年弃儒从贾,所以文集中记述了大量的徽商资料。这些资料中包括对方氏一族出贾的详细记载以及方氏商业规模扩大的成功模式;此外还有对徽商心理的真实描摹和女性参与商业运营的记述。  相似文献   

13.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代徽州外出经商的风气更加浓厚,经商人口所占比例很高,形成了庞大的商人网络,并出现了向近代转型的趋势。无论是徽州本土、徵商经营地、徽商本身还是建国后的人民政府,都认为徽州商帮依然存在,因此,近代徽商“解体”、“退出商业舞台”的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徽州历史的见证,也是徽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化开发和资本化运作是一种有效的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式。为了探讨商业资本在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问题,基于经济学视角,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商业资本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及其相位图详细分析商业资本策略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商业资本策略选择的演化变迁过程受到成本、超额收益以及分配系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统治者对文化政策的弛禁,以及士商合流、资本主义的萌芽,苏州坊刻兴盛,商人在戏曲、小说乃至山歌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这是苏州坊刻对文化的极大贡献,有力推动了明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即使进入清代也绵延不绝。清朝中后期,在统治者的不断打压下,苏州书坊逐渐衰落,鸦片战争造成的上海开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更是把苏州坊刻推向了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惠州港与惠州经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可以看出:惠州港的建设与惠州市进出口总值、惠州市CDP、惠州市财政预算收入和惠州市从业人数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上海悠久的商业传统,这一传统将上海地区的民众通过不同的方式纳入到商业轨道。长期在商业氛围中生活的上海民众感悟到商业对他们自身生活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一种重商观念。在上海开埠通商后,他们能够持有一种宽容甚或是欢迎的态度并积极地投身到商业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惠州港口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港口在功能上已经历了由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港口的代际演进,港口经济的内容也实现了从简单向复杂、从单元向多元的转型升级。加快惠州港口经济发展,要发挥优势,化解瓶颈,强化优先发展理念、建设全国沿海枢纽港,推进专用码头、公用码头建设,做强做大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推进游艇码头建设,提升滨海旅游品质;推进公用设施整合,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错位发展,实现与周边港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清末四川商会组织和社会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由于近代四川开埠较晚和地缘等因素,商业经济不如上海等地兴盛发达,即使是同一时期成立的川沪两地总商会,在规模及其所起的作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仅把“徽商”一词作为一个商帮的称号是不全面的。从狭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徽州经商的人(们),或其经济实体,或商帮;从广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古徽州从商人群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