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琼 《今传媒》2006,(8):26-28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综艺节目女主持人,她们在主持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娱乐有余,知性不足。”尽管业界认为,“知识修养,知性魅力”是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但在实际中,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了,有的电视台负责人甚至认为女主持人只要长得漂亮,会唱、会演、会跳、会搞笑即可。而这正是导致综艺节目女主持人无法长期发展的瓶颈所在——过于肤浅。久而久之,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一、魅力的核心是个性当人们感叹当今内地综艺节目美女主持人泛滥、智慧型女主持人稀缺时,当人们惋惜曹颖…  相似文献   

2.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职能是“主持”。他必须成为整个节目的灵魂,全面掌控、自由驾驭节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件,把握所有观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演艺式”表现是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新现象.它的出现也是源于更多的观众希望看到主持人本身在综艺节目中成为娱乐主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参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阶段,而是要求主持人通过在节目中展示表演、歌唱、舞蹈、曲艺等才艺,使综艺节目与主持人更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是演员又是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主持群体”与“团队主持”的概念也是在此类综艺节目中逐渐发展成型的.作为最晚出现但却最具活力的节目类型,演艺式综艺节目主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卖方市场”跨入“买方市场”,电视节目“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目前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相当一部分内容毫无新意,节目形式雷同。有些节目仅仅靠诸如不断变换舞台背景、主持人等外在形象包装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对此,有关专家呼吁:电视综艺节目应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电视艺术发展至今,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虽然我国综艺节目发展时间不长,但近几年综艺节目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当前,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这一角色却不同程度的弱化,这主要受到明星文化和新媒体等的冲击。受众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导致时间碎片化,进而促使节目表现形式碎片化。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受众无暇关注明星嘉宾之外的主持人角色,主持人角色的艺术性被弱化。  相似文献   

6.
王树兴 《东南传播》2012,(9):199-200
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言语控制能力是决定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综艺节目的特点及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对制约综艺节目主持人言语控制能力的综合素质、话题把握、心理调节等三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提高综艺节目主持人言语控制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7.
电视综艺节目涉及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由于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相对较晚,致使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但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视野不断得到提升和拓宽。面对这种状况,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如何适应电视的发展就成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尤其是对于县级台这样人力、资源、设备都相对较弱的电视台所开办的综艺节目来说,更是对主持人的能力提出了一些特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克隆”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内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同类节目过多过滥直接导致了这类曾风光无限的电视综艺节目迅速衰败。如不想办法规范此类行为,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竞争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这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需具备的编导意识以及实践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对提升综艺节目主持人修养、实践技能水平,优化节目效果,赢得受众认可,提升节目收视率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中,对表演艺术的运用已十分广泛。表演艺术的最终任务是在舞台上塑造完整鲜明的、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的主持人能运用表演艺术表达自身情感、促进嘉宾交流、拉近受众距离。然而,近年来出现很多综艺节目主持人对表演艺术运用不当的表现,如主持人没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单纯运用表演艺术主持节目、表演艺术与主持人自身气质不符等。运用表演艺术主持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进行节目的传播,若本末倒置,则会造成节目主持的重心失衡。  相似文献   

11.
付岩 《声屏世界》2001,(5):28-28
时下,从中央到省、地(市)级的电视台都办起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类娱乐性节目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既可引发观众兴趣,活跃现场气氛,还可吸引赞助,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这类节目的有些编导片面追求“热烈气氛”和广告效应.节目却不能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因而走入了哗众取宠的泥沼,而且不乏相互模仿的痕迹。这里笔不否认办综艺性节目可以借鉴已成功的栏目经验,但必须就节目的宗旨和本地风俗、受众喜好而定。像福建东南电视台创办的《银河之星大擂台》节目,  相似文献   

12.
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独有的包容性、娱乐性、现实性和艺术性,俨然已是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成为国内各电视台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呈现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面貌,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笔者对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进行研究,报告了电视综艺节目现状,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周生军  富饶 《新闻传播》2010,(7):143-143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综艺节目火爆荧屏。但近年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某些节目还引起观众和专家的激烈“讨伐”。那么电视综艺节目到底该如何发展?本文客观分析了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综艺节目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不但要熟练运用播音主持艺术,更要灵活运用表演艺术,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表演艺术的重要性,并合理适当的运用表演艺术,那么,电视综艺节目定会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5.
尹萍 《新闻天地》2002,(6):24-25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它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样式。九十年代末期,电视综艺节目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节目综艺节目和一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及演职人员,在观众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成为时代的"明星"。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飞速发展,由于创作队伍的良莠不齐,理论建设的滞后,综艺节目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自2001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不少节目纷纷落马,幸存下来的节目  相似文献   

16.
李西莉 《新闻知识》2005,(11):57-58,51
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电视是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大众传播工具。然而,有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对于电视节目,40.6%的观众认为“部分娱乐节目有庸俗化倾向,要提高文化品位。”38%的观众认为“节目形式互相抄袭,雷同”,28%的观众认为“高水平的演唱会、音乐会太少”,18.4%的观众认为当前电视综艺节目“过分追求豪华形式”。  相似文献   

17.
电视综艺节目,指将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编排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加以演绎,形成一台有着独到追求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节目。这种集约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晚会型节目,由于它的可视性和娱乐性,由于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和传播意义,以及受众的广泛性与收视率的居高不下,一度成为了各电视台的热点节目,成为了电视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自2000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对一些王牌节目,观众也越来越不满意,指责、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种类的增多,电视综艺节目的地位尤为突出。电视综艺节目在我国的起步虽然很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目前,很多地方都开办了各种类型的电视综艺节目,这些节目的收视率大多数都很高。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就是核心人物,在节目和观众之间有着奇妙的关联,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用语是否规范都会对节目的整体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有良好的语言素养,才可以使节目增光添彩。然而纵观近年来的各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使用语言的问题上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张佩佩 《东南传播》2012,(1):143-144
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竞争激烈,种类繁多,而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运用悬念以提高节目的趣味性,争取观众。悬念最早是运用到电视剧中,后来被借鉴到综艺节目创作中。悬念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有四种主要的实现方法和手段,分别是在节目中巧妙设置兴奋性悬念、利用主持人布置悬念、利用字幕、利用声画艺术等。悬念在综艺节目中的运用虽然形式多样但是效果良莠不齐,节目制作者应该恰当地运用悬念以避免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而电视综艺节目要想恰当地运用悬念达到预期的效果,节目制作者要注意使悬念为内容服务,注意丰富节目的内涵,并选择适当的节目素材来制造悬念。  相似文献   

20.
如今,各种各样的电视选秀综艺节目遍地开花,而噱头各异的歌手大赛、选秀大赛更是一哄而上。节目纷纷打着“发现新人”、“签约演艺公司“、“重金包装打造”的旗号,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