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业教育增强吸引力要综合运用学制、行政、市场与社会四种手段,以分别解决学制互通不畅、校企合作难以推动、教育资源配置手段不活与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不高等事关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紧迫问题。要重新做好职业教育学制设计,打造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帮助学校与行业企业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要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要建立基于社会认同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营造尊重技能劳动的社会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贯通项目是探索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北京实践,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探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通过实施“翱翔工程”和“卓越计划”,在实践中最终形成了由1套培养方案、7项质量标准、6个实施体系和1套评估保障机制构成的“1761”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北京高职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方略是:高规格研制人才培养体系开发流程,高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实施体系,高要求构建人才培养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关系到能否坚持首都核心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大局。当前,北京市职业教育在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进程中必须在四个方面转型发展:一是高移发展重心,贯通衔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全面提高质量,不断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三是扩大开放合作,持续提升北京市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四是对接国家战略,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至关重要。近年来直播电商作为我国的新兴商业模式,其人才需求量大且培养周期短,急需高效的培养路径。然而,职业本科直播电商人才“订单式”培养存在缺乏系统化的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构建职业本科直播电商人才“订单式”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增强吸引力要综合运用学制、行政、市场与社会四种手段,以分别解决学制互通不畅、校企合作难以推动、教育资源配置手段不活与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不高等事关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紧迫问题。要重新做好职业教育学制设计,打造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帮助学校与行业企业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要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要建立基于社会认同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营造尊重技能劳动的社会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能力,北京市自2015年起推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项目),精准对接首都现代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实践探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本文立足贯通学情,通过实践研究雅思英语分级教学在高职高专中的教学效果,探索贯通外培英语教学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柯春松  唐杰  庄舰  娄用够 《职教通讯》2022,(10):102-106
模具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急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需要长学制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存在学制不足的问题。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模具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构建,将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结合,进行学校3年“职前教育”和企业3年“职后培训”一体化设计,延长培养周期,解决了高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制不足的问题。在学徒制实施中,模具专业将国际国内标准有机融合,开发中国特色学徒制标准;引进企业师资、技术和工艺等教学资源,打造“双导师制”教学创新团队;融入“三新”,改革教学内容,采用“产训学”一体化教学方法,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层次高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实施中、高职无缝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阐述以“三培养、四结合、多证书、一目标”四个方面为主体,全方位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无缝衔接,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规模培养电梯类人才中存在的行业企业参与办学不充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缺乏等主要问题,开展基于“一体两院同生共长”的电梯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生态构建与实践,并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果基于教育生态理论,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体两院同生共长”的电梯人才培养生态的有效解决方案。在电梯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实现理念、机制和实践创新,有效创设了融人、技术和自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生态,构建了行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创新了三阶段培养、三导师授课、三维度考核、三证书就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文章提出了学制设计一体化,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一体化,岗、课、赛、证一体化,建立数字化个人技能成长档案,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的“中高本”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概况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建于1965年的原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独立升格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划转到四川省,成为中央地方共建、四川省教育厅直属的院校。  相似文献   

12.
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对高等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认识我们过去曾经多次阐述过一个基本观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而高等技术教育的性质和功能要通过课程来呈现,它的质量特色要通过它的课程特色来实现。“课程”有多种定义,难从一是。UNESCO认为课程是“按照其教学内容确定的,是为完成预先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一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是该组织制定《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基本分类单位。一般认为,课程是为培养一定规格要求的人才而设计、主要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所组成…  相似文献   

13.
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迅速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所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2000年末,作者接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对新形势下各种人才结构及其知识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并就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以及高等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认识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阐述科技查新在技术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出在技术创新中应充分利用科技情报部门的信息资源、设备资源、空间资源和人才资源,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和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并对作者所在单位在科技查新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技术的本质 从技术哲学和技术科学的观点看,对技术有五种理解,即技术是一种能力,技术是物质手段,技术是意志(will)(指技术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方面),技术是过程或活动,技术是知识.这五种理解不是分立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技术的属性,揭示了技术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突飞猛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与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共同推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是初步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建了湖北工艺学堂,该学堂历经变迁,最终更名为湖北武昌高级工业学校。1952年全国院校大调整中,武昌高等工业学校分别按不同的学科被拆分到五所相关的专业学校之中,其中化工科被拆分后合并到当时的广东省广州高级工业学校即今天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当时学校化工类专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清晰了张之洞所建的湖北工艺学堂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渊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由陈济堂所建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与由张之洞所建的湖北工艺学堂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融合与传承,形成今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19.
张琦  钟志贤 《远程教育杂志》2005,44(3):24-27,30
本文在论述一般技术故障排除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技术故障排除所需的知识类型及其获取方式,分析了先前案例及经验在技术故障排除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讨论了一种新型的专家型技术故障问题求解模式——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selected reform efforts in technical and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forms in selected countries – Brazil, Canada, Germany, Great Britain, Indonesia, Malaysia, Singapore, Sweden – are analysed to determine major world‐wide trends. Lessons are drawn which should be useful for nations contemplating reform of thei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focussed on the time taken to complete reforms effectively and the need for long‐term approach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interdependence of reforms affecting general,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decentralisation of national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