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伯明翰学派领军人物斯图尔特.霍尔把原本属于哲学认识论的再现(representation)概念转换为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相结合的"表征"(representation)概念,从而实现了再现概念的"文化转向"。霍尔在其文化研究和批评实践中,以表征概念为基石,形成了一种系统的文化表征理论。在再现论、能动反映论思维占垄断地位的中国学术界,表征理论不失为一种思维和研究范式的替代性选择,它将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视野,开启一系列全新的论题。  相似文献   

2.
福多在区分意义的语言和思想层次的基础上,通过对心身关系问题做出功能主义的理解,提出了一种表征主义的意义理论。这种意义理论强调心智表征条件下的"自下而上"的自然主义模式,否认自然语言表达式之间在推论关系中表现出的"自上而下"的规范主义的解释模式。而对意义的本体论归因的关注,使得福多的作为意义载体的心智符号只具有表征功能,缺乏对语言交流和解释的说明功能。因此,应该通过强调语言和思想的相互关系,以摆脱福多在意义本原问题上的理解及认知循环,进而在实践维度中把握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公文语言内在的文化蕴涵和文化特质探寻其审美形象时就会发现,现代公文语用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富有典型的语义符号表征意义。这些扁平的文字符号,蕴藏着极其微妙的形象表征。这种"表征形象"凝结在公文语言具体的词语组织形式中,浸润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基因,在公文特定的语境里得以塑造和强化,并成为现代公文中具有普遍性、象征性和代表性的形象表征。  相似文献   

4.
俄语成语中"Дом"观念的主要表征之一,即为дом。通过分析俄英语中对"Дом"一词的词典释义,以及俄英谚语中带дом观念词的语言文化,旨在揭示该观念词在俄英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受众是视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随着当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新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展,受众不再作为过去传统的那种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的信息接受者单一角色,而是作为积极的、能动的和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受众在媒介文本的"看"与"被看"之间获得了"凝视"快感和身份认同,凸显了.凝视"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6.
修辞作为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自人类语言诞生之始便得以存在,其不仅是人类认知的一种思维路径,也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外在世界、建构集体意识、凝聚地域文化的工具载体。"屏"面媒介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传统修辞从语言到图像的形式拓展,形成了"屏"面媒介直观、艺术化表意的两大基本体系。然而,语言修辞与图像修辞之间的修辞张力不容忽视,从语言和图像的修辞张力出发认知"屏"面媒介的角色定位,不仅能够消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屏"面媒介的趋同化生存危机,而且能够为"屏"面媒介的差异化生产提供基于主体认知视角的本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语言动态性的哲学思想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西方哲学思想的梳理,可以得出语言生活、生物机体和自组织理论是构成语言动态性的主要哲学基础的结论。"语言游戏"本身就是从侧面映射人们的社会活动,正是有了语言媒介,人们的社会活动才得以实现。"语言游戏"是"生活形式"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前提条件。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才使生活形式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语言被视为一种有机体,经历成长、死亡的过程或者进化出新的形式。语言之间的接触和矛盾,不同语言的相互影响和渗透,犹如动物之间的生死斗争,处于有利地位的语言得以保存,处于不利地位的语言走向衰亡。以耗散结构论、协同学为主干,以突变论、分形学等为发展内容的系列学科,成为语言动态性的、哲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甜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4):101-102,108
元表征在语言交际中非常普遍,近年来众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探讨。将表征结果再次重现,就是元表征。应从"引语"入手,尝试分析日常交际中的元表征现象,并借助关联理论的基本框架解释元表征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大众文化"到"媒介文化":精英主义式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利维斯到威廉斯、霍尔、费斯克,英国文化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威廉斯对“文化”这一关键词的重新阐释,一方面,把文化的观念从体制化的传统封闭中解放出来,赋予其以鲜活而复杂的思想和体验;另一方面也表征着他们对传统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消解。受之影响,我国学界10多年来的文化研究也走过了从“大众文化”到“媒介文化”的转变。分析这一转向,不仅有助于我们认清问题,而且对推进我国当代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合,是钱冠连哲学思想的特识。作为语言表征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为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语言分析框架,而且在事物与思维一体两面表征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反合论为切入点,考察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借助于反合的对立等级性,探究反合的自然生成的表征方式,以便为语言研究提供一种辩证发展模式的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傩仪面具是一种文化语言,也是一种文化表征.面具表征的运作是一种意指实践,但它所表征的意义是通过想象来实现的,不过它可以推动一种现实秩序的建构.通过面具的表征,傩仪还实现了一种由人到神的身份转变,这种转变通过傩仪的神性空间获得认同.在傩仪中,神成为自我的一种镜像.由于面具的这种复杂的表征,舞剧 《天蝉地傩》 中的傩戏表演也就有了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双语语义表征理论的分析,探讨了语义表征混合观、混合表征的顺应性。认为语义表征的方式是顺应不同交际者的交际需要,根据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表达的意义,以及两种语言的距离进行选择。即语义表征方式,部分取决于两种语言的语义系统的特点,部分取决于语义使用的频率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多义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涉及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意义重大。关于多义词的心理表征,研究者们一直存在争议,并形成了两种极端的观点:核心词义表征观和独立词义表征观。该文旨在回顾以往的研究,并指出其产生巨大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斯图亚特·霍尔在索绪尔、巴特和福柯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表征理论。表征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意义的生产,这一过程的产生依赖于两个不同但相关的表征系统:第一个是物—概念—意义;第二个是通过语言传达意义。意义又可以分成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不断挖掘含蓄意指是我们深化理解的重要方式。各方力量在争夺意义主导权,以期获得文化霸主地位。因此打破文化霸权,建立平等互利的意义交流平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以媒介场域的嬗变为切入点,运用文化传播、媒介文化批评等理论工具,考量新媒介空间对青年文化的生产传播、意义建构和话语表达,进而以"需求回应、价值重建与引领"的范式框架,提出新媒介场域下青年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关键维度及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传媒中的性别表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人主要的心理源泉。传媒对社会群体的表征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传媒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通过对传媒性别表征特别是男性人物表征的考察,揭示了传媒表征发展的一些特点和减少刻板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广大的合成双语学员,中国口译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实现语言进修和技能培训的契合,双语记忆表征研究为此提供了理论框架。从定义上追溯并列双语译员和合成双语译员的语言学起源,运用心理学"双语记忆表征模型"(如概念中介模型和修正层级模型)对两者的记忆表征进行探讨,文章得出:口译教学应依据不同类型双语者的记忆表征特点设计相应的语言进修和技能培训,促成他们向理想的译员记忆表征转化。  相似文献   

18.
意象油画作为西方油画表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美学意蕴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必然经历文化审美的整合,是艺术语言与媒介的中国化,在其审美特质、审美心理上必有其独特性。文章从意象油画呈现的视觉特征、传统美学审美心理、造型语言的特性及其意象审美意境的构建几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来探讨、剖析其美学审美特征,借此来阐述意象油画的当下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扫荡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并与大众文化对应契合,尤其在电视文化上,体现为一种带有后现代倾向的电视大众文化。其中,“青春演唱组合”现象和“戏说”现象就是这种文化表征中的代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胡丽平 《海外英语》2012,(19):269-270,273
词汇加工的主要关注问题之一就是词的形态结构怎样决定词储存和表征。由于复合是所有语言中形成复杂系的最普遍过程,对复合词的研究为多词素词的表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野,该本文从复合词表征模型、复合词成分词素和复合词语义透明度对字母语言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