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梳理等方法,对中西方身体观与英式橄榄球身体文化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中国身体观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影响逐渐建构成"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而西方身体观则受古希腊奥运会和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影响,西方以协调且富有力量的身体为荣,并力求超越自我,与阻止身体达到完美的一切障碍进行斗争,逐渐形成外在竞争和自我突破的身体观。而英式橄榄球以激烈的身体对抗为基础,逐渐建构成肉搏、团队、超越性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与中国身体观的发展逻辑相向而行,但却与西方身体观的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同时这也是阻碍我国橄榄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我国应该推广及普及英式橄榄球运动,以英式橄榄球运动为渠道,促进中西方身体观的交流与融合,使中西身体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2.
女性身体观与女性体育互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解放角度在历史和逻辑的辨析中展开女性身体观与女性体育互动关系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女性体育与其所处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身体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既具有适应、认同和融合,也具有冲突、排斥和对立关系.2)女性身体观的发展受认知水平、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主导的女性身体观呈现逐渐由生物身体观向社会身体观,进而向审美身体观过渡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女性竞技体育开始出现;女性参加体育人数从少数到多数;从参加少数体育项目到几乎所有项目,还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设置了女子项目;领导决策层中从没有女性到女性比例不断增加.3)女性体育的发展过程不仅体现了女性身体观对它的影响作用,而且也反映了其与女性身体观不断冲突,从而促进女性身体观朝向女性解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西方体育人文精神内涵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历史梳理.研究表明,西方体育人文精神内涵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阶段、新人文主义4个阶段.并对这4个不同历史阶段的身体观进行了探讨.随着体育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体育实践的形式与运动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至始至终都没偏离以“身体活动”为载体的本质.正确认识这一本质,对把握体育发展规律至关重要,也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体育本质,预防体育异化,挖掘体育人文精神深刻内涵积淀丰富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7,(3):21-26
身体的历史无疑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人类伊始,当然要以身体为本。而自奴隶社会起,奴隶的身体就异化为牛马不如的工具。从此,身体便开始受到至上性精神的控制。直到19世纪倍受凌辱的身体才开始觉醒,逐渐将"解构主体、解放身体、以身体为准绳、进到生命之心"的呐喊变成令人惊异的思想和行动。今天,伴随人类身体观念的巨大转变,已在全世界掀起呵护和提升身体地位的热潮,使愈来愈多的人既激烈反对伤害身体的战争和各类暴力,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投身体育事业,仰慕体育英雄,践行体育人生,并将美化身体、美化心灵、美化人格升达为体育之魂,掀开用身体之美来撰写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闫民 《体育科学》2015,(2):90-95
某时代的哲学理念集中反映这一时代文化精神,一定时代的文化精神又是对哲学的最好诠释。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太极拳,与八卦掌、形意拳被称为传统武术的代表,无论是创拳思想、拳理、拳法以及传承机制,都印证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子,坚守"身心二元合一"、注重"内外兼修"身体观,动作方法的运用体现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明显区别于西方哲学"身心背离"的二元身体观。太极拳凭借身体的"体悟"和"习悟",达到身心一统、内外兼修的目的。基于传统身体观视野认为,太极拳运动立足于客观的身体、通过客观身体沟通自然、社会和自身、注重客观身与主观身的高度合一、从身体实践中感悟人生、关爱生命价值的身体行为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身心合一观相吻合,与儒家倡导的修身、道家养生的思想一致。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体育与身体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光前 《体育学刊》2006,13(2):79-81
人们解读古希腊体育,往往只重视其促成和平的意义。实际上,古希腊体育的另一深厚底蕴还在于唤醒了人的身体意识,使身体彰显其魅力,获得了新的存在价值,忽视这一点,不仅是古希腊体育认识上的残缺,也是对体育的不公。在当代,理解体育与身体意识觉醒的关系,将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女性身体观是对女性身体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女性体育是以身体为作用对象,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身体改造并进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女性体育的发生、发展受思想观念的制约性影响.由于两者都作用于身体,所以女性体育受女性身体观的直接影响.研究认为女性身体观对女性体育起着导向、规范和动力的作用.女性体育在女性身体观规定的框架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与女性身体观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8.
哲学意义上的身体,自古希腊开始就成了先哲们思考与研究的对象。身体理论已成为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体育现象及其本质的崭新的理论视角,基于身体视角的体育科学研究,成为了我国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学校体育作为身体的教化场所,而身体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体育身体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研究价值。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身体哲学视角对近代以来学制和课程标准中的身体观线索进行梳理和分析,挖掘和整理近现代以来学校体育身体观的历史变迁,探索其所蕴含的身体线索及身体观的内涵、本质、生成发展及演变的规律,找寻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身体观的演进脉络和身体的建构路径,为我国现阶段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武术网红身体形象是重构中国武术形象的重要符号,其建构过程受到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双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武术网红身体形象建构过程划分为互利共生、利益驱动、价值引领和娱乐转变等四种类型,采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在抖音平台选取了8位粉丝量在50万以上的武术网红作为访谈对象,运用半结构访谈法,考察不同类型武术网红身体形象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内在观念是武术网红建构积极身体形象的主要依据,其价值倾向和心理过程是与外部期待进行博弈的利器,但过于重视谋求个人利益的价值倾向与心理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武术网红积极身体形象的建构,削弱了在网络环境中传播中国武术的影响效应,为武术网红身体形象的建构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身体是武术教育的核心和载体,今天武术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没有处理好武术中的"身体"而引发的问题。传统武术的传承关键是将身体传承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通过身体的内在变化,从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和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理解。从身体角度来看,身体的自我参与是武术教育的原点,身体的自我感悟是武术教育的切入点,身体的自我肯定是武术教育的内在动力,身体的自我养成是武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从身体角度去反思和认识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不但有助于武术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窥测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观,并阐释身体观差异的形成原因。文章运用对比法、文献资料法,以中、西医学,武技、搏击为例,阐述中西方身体观的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中、西医学,东、西方武技中存在迥异,诠释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观,他们在文化价值观、审美观、体验观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影响中西身体文化观差异的根本因素是,中西生态文明方式与哲学理念的不同。同时,中西身体文化观在现代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正呈现趋同与融合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西方竞技体育中的政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玥 《体育科学》2011,31(1):93-97
通过文献研读,并运用归纳、演绎、对比、逻辑分析等方法,主要使用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概念,透视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竞技体育与古代中国传统体育现象。在古代,体育与政治并非如今日一般隶属截然不同的领域,人们可以从它们根源的紧密连接上,分析中西方政治理念的核心差异,前者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平等和近似的纯粹程序正义,后者则代表一种自然贵族制。尽管西方的平等理念日益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但现代社会的平等亦非终结,体育还提示人们可以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观念、身体表现形式、健康标准及锻炼方法等角度,追溯中西健康观念的历史形态及中西两种身体文化对健康的不同诉求:西方张扬身体之权力;中国以和谐身体之情境诠释对身体完美的内在追求。提出:应立足于现代语境审视健康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的内在精神,为在中国实施“健康促进计划”提供文化学参照。  相似文献   

14.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德育困境视角下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德育的困境——与生活疏离的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西方男性健美发展历程为线索,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考察媒介与男性身体观念变迁之关系。通过论述摄影术、杂志、电影、互联网等媒介形式对健美展演带来的影响,发现视觉媒介在促进西方现代健美观念推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19世纪末开始,以摄影术的发展为依托,肌肉型的身体审美观开始流行,健美产业的规模和受众群体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视觉媒介也助推力量型与肌肉型健美观念的分化、自然健美观念与奇观健美观念的分化、虚拟型健美观念与专业健美观念的分化。总体来看,在视觉媒体的主导下,西方男性身体观念越来越多地被商业化力量所规训,对媒介技术的依赖使身体本身走向被忽视和缺席状态。以此为镜鉴,我国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介与身体发展之关系,推广身心和谐的身体塑造观念。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高校体育在大学生德育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德育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连动效果.通过对"德育"、"素质教育"内涵的阐述,指出"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高校体育,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建设的特殊作用,积极采用有效措施,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将体育和德育、智育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创建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加强引导开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充分利用教学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是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趋向,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精神动力,也为大学生的伦理思想建设提供了新的、有力的着力点,以及为拓展新内容、开辟新路径、创造新范式确立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大力的开展,德育教育逐渐变成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并且是给予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关节。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与手段,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