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纯漪 《海外英语》2014,(7):259-260
英语介词在传统语言学中被界定为辅助词或虚词,与实词相比较而言,介词的数量较少,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对介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与实词的搭配上。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介词的研究就拓展到了概念隐喻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者都开始研究介词从空间概念语义拓展到时间概念语义在延伸到其他相关概念隐喻意义的发展路径。该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出发点,旨在说明方位介词之间的相关性,方位介词从根本上是动态性的,相对静态性的特征实质上是动态路径连续体上的一个点,因此,英语方位介词在本质上是动态性和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2.
介词因为其词义复杂且抽象,成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一大难点,也是英语教师教学的一大重点。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意向图示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对介词OF的空间含义、隐喻义等进行了探析,以发现OF语义间的内在联系及其隐喻化的过程,对该介词的教与学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空间的隐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抽象概念意义形成的过程中人类的躯体经验所起到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介词beyond概念隐喻意义及其对高职英语介词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其中,表义形象、应用广泛的方位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手段。在英语介词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方位隐喻概念,能促进学生对空间映射的充分理解和对英语介词搭配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英语介词进行隐喻化认知解读是理解英语介词多义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in的原型意象图式及其图式变体,探讨in由空间域向其他认知域引申和转换的隐喻化过程,进而获得对in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6.
周纯漪 《海外英语》2014,(6):267-269
英语介词在英语词汇中的数量不多,但是它的句法功能却不容忽视。介词所表达的基本语义涉及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从认知语言学和图式理论出发,众多学者对英语介词从空间概念意义映射到时间概念意义再延伸到与其相关的隐喻意义的路径作出了详尽的分析。该文就英语介词隐喻意义在构建语篇主题中的功能作出了具体的阐释,旨在提高学生对于英语介词概念隐喻意义的具体运用的准确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法理论只对英语介词的句法功能进行描述,没有对其语义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质性的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从新的视角对英语介词进行研究,使人们对其本质有更新的认识。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探讨英语介词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介词困难的现实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原型范畴和意象图式理论研究英语介词的多项语义,对如何提高英语介词教学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隐喻投射原理解析了方位介词惯用表达的认知结构建构过程,用心理空间理论诠释了介词隐喻概念的解构过程,从认知视角诠释了介词的惯用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探讨英语介词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发现介词语义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使空间介词具有很大的语义生成力.本文提出在英语介词教学过程中,注意介词基本空间意义的学习;更要重视转喻和隐喻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英语介词的习得有着重要的启示。英语介词是有着多个义项的词类,但是它们的原型义项是其语义延伸的基础。研究显示,在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学习者能较好地掌握介词多个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和隐喻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英语介词。  相似文献   

12.
隐喻视角下介词词汇习得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润生 《教育与职业》2006,77(24):148-149
介词习得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丈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空间隐喻理论为视角,探究了在英语介词(词组)习得过程中空间隐喻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陈走明 《考试周刊》2008,(51):69-70
英语介词的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介词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满足于不分次序的具体介词用法的传授的缺陷。本文从一般介词和小品词、简单介词和复杂介词、介词的基本用法和抽象用法,以及度和频率这些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英语介词教学中宏观的次序问题,以期为介词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一个词的意义是有组织的整体,词汇意义的拓展过程往往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出发,分析介词to的空间意义、隐喻意义及各义项之间的联系,指出to的意义网络呈辐射状分布,意象图式的转换及其隐喻投射是形成介词to多义性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5.
以认知语言学为依托,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和意向图式分析方法对英语介词"out"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out"以"空间"概念为原型,以隐喻为手段,利用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拓展和延伸意义范围,最终实现从空间概念到非空间概念的映射,即从空间域拓展到状态域、范围域、原因域、否定域以及其他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和隐喻扩展理论对through作介词使用时的语义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介词的基本空间义向抽象义拓展延伸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其对多义词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语介词的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介词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满足于不分次序的具体介词用法的传授的缺陷。本从一般介词和小品词,简单介词和复杂介词,介词的基本用法和抽象用法,以及度和频率这些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英语介词教学中宏观的次序问题,以期为介词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介词at的空间语义和隐喻拓展含义进行探讨,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新概念英语教材中选取语料,解释介词at的空间语义与隐喻拓展含义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该介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介词around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个理论运用于介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around多义的形成实际是一个由核心意义以其原型意义的静态图式和动态图式向其引申意义扩展,以及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认知域的映射过程。学生认识和理解介词around的语义范畴产生机制,能够提高长期记忆效果,最终有效提高介词around的习得效果。在介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语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提高介词的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容器隐喻理论,解释介词in空间语义形成、隐喻意义拓展的原则及过程,可以使英语学习者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介词in的各个义项及各义项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