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志响 《中国教师》2011,(13):75-77
<正>《成长路径》一书系统介绍了江苏徐州本土地区12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细细品读,受教匪浅。在序言中,成尚荣先生谈到这本书的编辑模式——"编辑者言,自己笔下的自己,他人眼中的他,成长历程"四个板块,这提示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和一般模式。"自己",成长的主体,自己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贯穿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其中,对反思的重视和认同程度越来越突出。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还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对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及时深入反思之后,教师的研究和实  相似文献   

3.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概念"重要他人"——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作为校长,要做教师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那么,校长如何成为教师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呢?一、校长要善于抓住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一位特级教师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名师所以成为名师,是他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名师。"这句话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发展过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考察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可以是学校同事、学科领导和学术大师,或者是各级行政领导、青蓝工程中的师傅和自己的教育对象,也可以是自己的家人,而且随着教师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具有多元性、阶段性和选择性等特点。实践表明,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要他人"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行政领导的保障作用、领袖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合作伙伴的支撑作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爱当主角是人的天性,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路途中担当导游、导演等角色,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生命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自我觉醒、自我发展、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试错中体验酸甜苦辣,在匍匐前进中欣赏四季风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似乎才是教育的完美境界。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要有从前台走向幕后的智慧。用挚诚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班主任应该极其坦  相似文献   

7.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  相似文献   

8.
"教学后记"是对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得失和灵感的分析和总结,是对经验的积累、沉淀和再结晶,是对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积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一、教学反思的意义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行为、思想为对象,通过教师群体或个人的努力,进行主动的和严肃的批判、分析、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改进自己教学,提升自己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由于一个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他教育理论的建构、实践性知识的增加、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反思水平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所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学会反思是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正在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重要他人含义的阐释出发,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终极目标应是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从教师涵义、作用、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的意义几个方面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终极目标是成为学生成长重要他人的原因,继而提出相关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政策的保障、观念的引导和行动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读书与语文素养提升的关系,早已尽人皆知:语文水平提高,读书非常重要. 常见的情况是,那些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优秀成就的教师,都是爱读书、勤钻研的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三尺讲台边,也数十年如一日地与书为友.在教授学生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和提升.张大文老师对此深有体悟,他说:"只要教师自己在进步,学生的进步就是有保证的;而且,学生的进步反过来又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见本期《在讲台边受教五十年》)司保峰老师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喜爱阅读的人,长大后能够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想法的能力."(见本期《信任,创造教育奇迹》)这让我们看到了读书之于教师、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视野中的教师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视角不同,现象学主张直接面向教师发展的现场与本身。现象学重视教师发展的历程,即"去存在"的过程,而非发展的预成结构;它关注教师内在的情感体验,即非理性的存在;它高扬教师成长的"共在"性,教师是在"他人"之中成长的。现象学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成长是一条循序渐进、螺旋递升、追求生命质量至高的道路。教师是特殊的社会公民,他有着和其他社会成员不同的成长规律:文化意识伴随教师度过人生的全部历程;在"传道受业解惑"中展示自身的生命价值;永不停息的求索精神得到世人的尊敬。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立足自己的专业去终身学习,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甘  相似文献   

15.
初入教师行业的前两年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时期,能否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将关乎新任教师的有效成长.在这一过渡时期,倡导新任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并通过"学徒式观察"实现过去已有资本的转化;聚焦课堂组织管理现实问题,提倡"同伴互助式"和"批判式反思"方式,为新任教师提供现实的支持和帮助;基于教学问题的自我反思方法形成和基于他人、专家、自我反思途径形成,关注新任教师未来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92-98
教师有独特的社会阶层历时演变及特征,在古代,他是"道"的传播者与自由批判精神的代表。反观当代,教师逐渐转向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淡化了公共身份。教师应重拾知识分子角色,构建基于知识分子阶层特有的生命意义——"有心""有德""有人格",塑起教师发展的自我重建目标和学生生命成长他人目标,最终实现诗意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时代呼唤"理想教师",反思促成专业发展当我们说到理想教师时,头脑中近乎固化的形象就是"红烛"——牺牲自己照亮他人,似乎很少会想到这个时代已经赋予理想教师新的内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理想教师的形象首先应该是能主动追求发展和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他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而是主动学习、思考以寻求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归纳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非只能依靠自己,也能向他人(如校外专家或同行、同事)讨教学习。听课、评课是青年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交流教学信息的有效渠道,也是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专业成熟的有效方法。现以高中地理"必修2"新授课"农业区位选择"为例,展现一次有效的评课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种突破和超越,引发并不断实现这种突破和超越,需要"内部动力"的驱动。孟德斯鸠说:任何他人的意见或建议都无法代替自己内心强烈的呼唤。教师只有在有了"深度的内心觉醒"后,他才会主动地成长,不断地超越。内部动力是教师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教师发展需要不断搅动内心,不断激发提升专业素养的正能量。"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该书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充满活力。搅动内心,就是打破原来的平  相似文献   

20.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转变过程。当进入他律阶段后,孩子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以他人的标准评判自己的行为。在校园中,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给予的教育评价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进行积极正确的评价。那怎样的评价才是积极正确的呢?我认为是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