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浅论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上网成瘾表现为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超载、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强迫行为、计算机程序成瘾等.网络成瘾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解决大学生的网瘾问题,要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各种心理需要.同时,可以采用认知疗法、代替疗法、心理脱敏疗法、强化疗法等策略帮助大学生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研究,了解我校大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分析其特点,深入探讨网络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专业学习与上网,使网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积极开拓高校德育的新阵地,加强网络管理和控制,克服网络带来的不良心理变化,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增强网络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成长带来积极与消极同时并存的交错影响;大学生上网的心理动机主要有: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宣泄心理、网上娱乐心理、寻求自我价值感、情感表达心理、探索和尝试新生活。高校必须积极关注、正确对待、科学引导;提出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合力教育,共同对大学生上网问题进行正确“疏”与“导”,有效防止不良影响,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与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4.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标志着一个新文明的兴起,它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作为“网络新生代”的大学生上网具有尝试、猎奇、减压、娱乐、价值、情意表达心理特点,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积极和负面的双重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让大学生上网倡导“有序”、“有节”,“有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已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网络文化中存在的正面及负面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其中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这种形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发掘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帮助大学生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上网状况及其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闽南地区在校本科生上网状况的心理分析中,发现大学生上网存在的一些值得教育关注的问题,如对网络信息的态度、网络生活的方式以及上网时间过度及其影响等等,高校正确引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应当注意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青 《林区教学》2014,(4):122-123
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心理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手机上网终端受时间空间局限较小,具有方便快捷等独特的功能结构和优势,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需求更加匹配,但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群体的上网时间,降低了他们进行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增加了形成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高速递增,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价值判断、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网络视野下大学生“触网”情况作了了解,分析了大学生“触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绿色上网的概念应运而生.我们要积极倡导大学生们绿色上网,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毒害大学生的思想,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我们要认清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其次,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们走上绿色上网的道路,保证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较大。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问卷对昆明地区617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对待网络的态度较积极,能积极使用网络服务项目;上网原因主要为朋友怂恿、无聊和好奇;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上网次数、时间和进行网络游戏有差异。应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特点,利用其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干预,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虽然为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契机,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注重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已经成为新世纪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从大学生网络情结的解读、网络心理症侯群的分析及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徐州高校800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质的实证调研,发现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网络伦理意识较差、网络伦理行为失范、网络道德判断弱等方面。基于调查研究,本文提出塑造大学生的网络伦理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情感、养成良好的网络伦理行为习惯、树立良性网络伦理关系等等应对措施来培育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 skills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which examined access to technology among first year students at a rural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digital readiness of students prior to their admission to the university, since many universities provide access to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The survey of 156 first year students revealed that 73 per cent of the students had no access to computers at their high schools and 82 per cent of students from rural high schools had no computer access and internet at their schools. Most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used a computer for the first time when they were 19 years and older. Many students gained access to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university. As a result,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 digitally disadvantaged. Solutions that involve initiatives to provide access to technology are required in addition to digital literacy for educators at high schools.  相似文献   

14.
八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教育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术学 《教育科学》2006,22(4):66-69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人自身,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在开放多元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对其主体意识、全球视野、民主观念等都将会产生强烈的碰撞和冲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主体性概念的解析以及对国内八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迷失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引起人们对大学生网络主体性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3名按分层抽样原则所抽取的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测量工具分别为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与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PSCCS)。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1)完美主义人格是大学生网瘾的重要预测因子,尤其网瘾的强迫性上网与网瘾所致的人际关系健康指标受其影响最大;(2)其非适应性成分担心出错与父母期望对网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适应性成分条件性对网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完美主义适应性成分个人标准对大学生网瘾并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基于网络资源的利用,提出了以问题驱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利用网上资源,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以多种方式评价其学习效果.该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来的心理问题.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道德心理形成机制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章以现代道德教育的缺失的根源作为切入点,阐述了道德教育与道德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形式和道德教育场,系统分析了大学生个体道德心理图式形成和完善的机制,试图从道德心理人格的视角找到其内在的规律性,最后指出高校人教育对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心理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地先后爆发出不少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事件,既荒废了学业,又给其身心带来巨大伤害。因此,从投机心理、无知心理、成就心理三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心理动因,提出从学校、学生个人、社会三个方面做好防范,把日常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防止更多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导致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就业心理障碍问题,比如矛盾心理、攀比心理、自负自卑心理、从众心理等。这影响着大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学校、家庭方面都应给予重视。文章就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引导对策,以期培养出大学生健康良好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