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成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有六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2.
三年制初中化学新教材增设了十三个家庭小实验,很适应初中生的性格特点,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不仅爱看教师演示实验,而且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小实验,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操作技能,巩固了课堂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现将个人的教学体会简介如下:一.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发展抽象思维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离开教师在家里独立完成,如果他们没有指导方向,无目的地实验,那将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因此…  相似文献   

3.
杜馨 《留学生》2010,(11):8-11
说起海归,更多的人往往会想到令人羡慕的留学经历、事业成就和财富地位,而他们的家庭情况却常常被人忽略。纵然头上有光环.但海归与普通人一样,有家庭、有爱人、有孩子。他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行走.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转换.一边是家庭.一边是事业.中间却隔着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环境的广阔大海。到底向左走,选择海外家庭团聚?还是向右走,选择回国成就事业?在全球化越来越明晰的今天.他们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与困惑。  相似文献   

4.
校园有一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或学习成绩落后,或物质生活贫困,或感情上的缺失者,或体质瘦弱、身材矮小甚至肢体残疾。他们有的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家庭发生变故,感情有所缺失,心理素质脆弱;有的交际能力弱,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有的身体单薄、个头矮小,有时会受到身体强壮学生的欺侮;有的存在生理上的缺陷或残疾.经常被同伴嘲笑、议论……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占有一定的比例.要办好教育,要建设和谐校冈.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5.
程雪 《陕西教育》2005,(7):59-59
我,一个爱哭爱笑的小女孩.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我为有他们这样的父母感到骄傲自豪。骄傲,因为我时时处处都会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6.
对后进生思想的转换,是许多教师在工作中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有的教师把班上的后进生比作“歪瓜、裂枣”,谈到后进生就有说不完的烦恼。认为这些后进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干劲,学习效果不佳。再加上这些学生言行举止又不规范,在班上这些学生就成了教师讽刺、挖苦、打击的对象,同学们一般不会用正眼去瞧他们。从烦、自卑、羞辱的不良心理就在这些学生的身上漫延了,他们害怕到学校,对教师和同学产生了对立情绪,逃学进网吧.不知不觉沾染上了一些社会上不良的习气,在学习上.品行上与社会、家庭、学校的要求越来越远。学校、家庭都把他们看成是班上或家庭的一大包袱。自己也感到前途无望或渺茫,在学校、家庭倍受歧视。  相似文献   

7.
何海 《留学生》2010,(8):50-51
由邓大非和何海组成的乌托邦艺术小组是近几年相当活跃的艺术新锐,他们共同执行了一系列出色的艺术计划。其中.他们在美术馆、画廊以外的许多替代空间.私人家庭生活空间成功实施的“家庭美术馆”计划.取得了不小影响,驻地创作则成为乌托邦小组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密不可分。家长是教师的助手.家庭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开学初.班上一位学生因为家庭关系不和离家出走也给我敲响了警钟,班级管理不但只面对学生,而且要面对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等: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可妈妈还是不放心.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而爸爸也老是板起脸孔训斥?是不是觉得和爸爸妈妈没话可说?其实,和爸爸妈妈交朋友是沟道的最好方法.随时向他们表达你的谢意。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因为充满信任的家庭才是美满的家庭(A trusting family is a happy family)。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儿子与情人》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劳动人民家庭的影响,同时,剖析了莫莱尔家庭成员和家庭命运,从中看出他们的家庭悲剧是20世纪末工业革命这一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的不平等造成家庭悲剧.而家庭悲剧导致人物性格的扭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个幼儿带来了一本《小小车迷》的书,许多幼儿都被里面各种各样的汽车吸引住了,总听到他们聚在一起说:“哇!这辆车真漂亮!”更让我惊奇的是,幼儿对许多汽车的牌子都了解得十分清楚。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幼儿接触汽车的机会增多了,他们对探索汽车的兴趣伯.很浓.所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子女的成长。他们似乎越来越不可爱.甚至常常为家庭制造麻烦.原因可能有一百条.但父母必须承担一大半。  相似文献   

13.
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习成绩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父母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使家庭往往成为宣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的下降,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用了几个月时间,到全周各地聆听人民的意见,聆听他们的忧虑和希望——对他们自己的忧虑和希望,对他们的家庭和对加拿大的忧虑和希望。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有着多种多样的观点和需要,但是有一条却是加拿大人共有的:他们深切地希望政府能回到基本原则上来并匡谬正俗。加拿大人要求政府关注那些与他们关系重大的问题。不要装腔作势,而要脚踏实地;不要只做华丽的许诺,而要有切实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王必祥 《湖北教育》2005,(11):58-59
武汉市中小学三好学生有了新标准,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子女。“新三好”以学生逐渐扩大的生活范围以及他们在其间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该标准更彰显了学生的社会性,强调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16.
张道亮 《湖北教育》2004,(18):42-43
曾都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每年有数万名中小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为解决好他们的就学问题.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教育为主体,建立社会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扶贫助学,每年有近3万名贫困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援助,基本保证了全区学生无人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相似文献   

17.
王东华 《师道》2007,(7):44-44
1.杀师,杀校长,同杀父母一样,都是人口危机后遗症在现阶段的反映。在30多年前,一个家庭有许多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没有过多地宠爱孩子,甚至“洪水来时先赶牛顾不上救孩子”;但在今天的社会,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父母会有一种恋子情结,他们极端地重视孩子,  相似文献   

18.
“两有生”是指思想品德有缺陷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人格尊重。他们太多对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无明确近期目标,他们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文与心灵结合。每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尤其中学生处在多思的年龄,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羡慕花朵的鲜艳,崇拜明星的丰采;他们既爱三毛,也喜欢琼瑶;他们追求新潮,同样也渴望撒哈拉中浪漫:他们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日时有同伴的盈盈祝福,同时又对宇宙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将来能成为宇宙奥秘的探索者……为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打开心扉,倾诉衷肠。我常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丁秋芳 《学子》2014,(12):23-23
尽管他们身上存在诸多问题和毛病,但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有家庭因素,也有习惯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但无论何种成因,家庭是养成孩子习惯的主要阵地。根据这些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去探索方法,去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为端正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