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港地段医院退管会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医院退休的老人们办实事,做好事,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使老人们老有所乐,安度晚年。他们每年举办的“敬老节”、“一日游”活动使老人们笑逐颜开,乐不可支;夏送“清凉”、冬送“温暖”举措更使老人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馨。  相似文献   

2.
陆丹 《图书馆学刊》2009,31(10):56-58
首先分析了当前人口老龄化社会环境下“空巢老人”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其危害,介绍了国内外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各类特色服务,进而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服务,关爱“空巢老人”,为老人晚年幸福生活及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老人摔倒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老人摔倒,无论扶或不扶,都能成为热点新闻.“道德考问”成为此类新闻的惯用报道角度:或质疑围观者“冷漠无情”,或痛骂“老人变坏”.在这样两极化的报道中,媒体一味以“道德”为角度来煽情,似乎“老人变坏”或“人心冷漠”已成为社会风气.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媒体的报道真实、客观吗?本文以2015年8月30日“开封老人雨中摔倒溺亡”事件为例,分析报道角度对陈述客观事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蓓 《报刊之友》2014,(9):54-55
通过对老人摔倒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文章论述了新闻媒体对摔倒老人的标签化建构,发现新闻媒体在对摔倒老人的报道中戴着有色眼镜,给摔倒老人贴上了“碰瓷”、“讹诈”等标签,从而使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带有偏见。这种潜意识成为了“老外撞倒大妈”事件引起逆转性报道的内在依据。文章解析了新闻报道对摔倒老人标签化建构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去标签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锦州晚报》老年版起名为《金秋时节》版,他们把老人比作“金秋”,因为,秋,在一年四季中是个收获季节,也称“金秋”或“黄金”时节。秋,天高气爽,风景美好,气候宜人。所以,把老人比作“金秋”更准确。有些媒体喜欢把老人比作“夕阳”,大概是取夕阳那红彤彤的美丽光彩之意吧,但  相似文献   

7.
佚名  王炜 《出版参考》2008,(12):53-53
早就听说加拿大有座“老人城”。不过,这“老人城”并不是一家敬老院.也不是专为老年人建造的城镇,而是维多利亚市的昵称。  相似文献   

8.
“颐养天年”是时下人们对老人的祝颂语,以此来祝愿老人欢度晚年。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颐养”不仅是老人晚年的良好心愿,也是社会敬老的应有氛围。它说明了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起荒唐的“接班权”官司。一位老人在身患重病无钱医治的情况下,瞒着子女以一万元的价格将“接班指标”转让给了原告。不料老人死后,其女儿接了班,原告之女接班无望,已经支付的4500元现金也讨要无门———老人的妻子无力偿还,子女则称此款与他们毫无关系。原告走上法庭,被告是老人的妻子和子女。案子的焦点在于:老人已逝,而且生前竟“暗箱操作”让他人接班,现在是否应该让其儿女承担4500元“接班费”?2003年9月29日,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此案做出终审判决。万元买下“接班权”官司的起因要追溯到4年以前。义马煤业集团公司是河南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稿件中,时常看到听到这样字句:表扬张三做好事就写:“说起张三.全村人都伸大姆指”;介绍李四常照料五保老人,就写老人“见人就说”,“逢人便夸”;……试想,即使张三做的事情很突出,群众很赞成,也不可能“全村人都伸大姆指”夸他;李四照料老人,再勤快,五保老人也不会“见人就说”、“连人便夸”.这些词句大绝对、太夸张了. 新闻本身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使用夸张之言,似乎更生动了,其实只会引起读  相似文献   

11.
本书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堪称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其主要内容由两部分交织而成:一部分是老人们的故事,另一部分是作者近距离对老人们的生命世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郑雪兰,江西省上饶市水南街道常青敬老院院长。17年来,她精心呵护了近400位老人.把全部的爱心和真情倾注到所护理的老人身上,把敬老院变成老人颐养天年的幸福家园.对他们倾注了无限爱心。为此.近十年里,她先后获得了“全国敬老儿女金榜奖”、“社会敬老院优秀院长”、省市“十大道德标兵”、“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987年2月13日《无锡日报》第一版上有一条题为《我市为“健康老人”颁发大红证书》的快讯,写道:“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昨日为十名省‘健康老人’和六名市‘健康老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并请老人们吃了寿面,合了影。这些老人中,九十七岁的金鸿声曾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员。”  相似文献   

14.
人们尊称长寿老人为“寿星”。其实,寿星本是星座名。据古书记载:寿星又名南极老人星。由于它的“寿”字应了人的年岁长久,而星星犹如日月经天,永不泯灭,所以人们爱把“三  相似文献   

15.
71岁的大连老人胡宝财在一家废品收购站“淘”来900多张非常有收藏价值的照片,仅仅用了6元钱。胡宝财老人表示要把这次“淘宝”收获的老照片整理出来,办一个老照片展览。  相似文献   

16.
王世军  贺银河 《传媒》2020,(1):28-30
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老年文化产业集团,《快乐老人报》在纸媒寒冬中逆风飞扬,成功走出一条“先办媒体再办实体”“由运营媒体到运营人群”之路。《快乐老人报》快速崛起,得益于其有一套暗含了《孙子兵法》强调的“兵者五事”(道、天、地、将、法)的“孙子兵法”。《小趋势——万亿老年市场窗口期悄然到来》全面、系统、权威地披露了《快乐老人报》的“孙子兵法”,希望为报媒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扶起摔倒的老人,本是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幕.然而,近年来随着“扶老人被讹”事件不断曝光,“扶不扶摔倒的老人”已经成为道德领域与新闻报道的一大热点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有关,但一些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没有站牢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是倾向于选择负面角度传递信息,先人为主地刊发了大量倾向性比较明显的报道,也是“扶不扶老人”成为道德困境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8.
秉承传统媒体的积淀、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快乐老人报》在逆势中实现增长,一跃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市场化报纸之一,连续三年发行量和经营收入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创造了我国报业发展的奇迹.《快乐老人报》旗下枫网的“新老人”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100万,“国医大师健康”微信公众号“粉丝”逼近100万,健康类“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用户奔向500万量级,正在形成纸媒和新媒体“两翼齐飞”的融合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专家认为,家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而儿女们如何更好地孝顺老人是家庭和谐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全国老年人已达1.3亿以上。儿女常回家,是光“看看”?还是更要“干干”,给老人以更多的关爱?目前已成为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热门话题。儿女回家是怎样“常看看”的?它如同一面镜子,把儿女们的孝心展现得清清楚楚。记者在这里如实记录了“回家看看”的百态图。百态图之一:“等着‘皇上驾到’”之苦儿女脱胎于父母,最先接受的就是源于血缘的亲情。儿女经常回家看望老人,与老人交流沟…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为什么“三项制度”改革如此难以深化?原因在于“利益问题”在作怪。 推行聘用制与竞争上岗,将导致一部分“老人”下岗,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又将使一部分“老人”收入减少。可以说,推行聘用制成了出版业“三项制度”改革积极向前推进的一道难关。在这道“关口”,存在着各方面利益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