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苟欣 《四川教育》2014,(2):61-61
【现象1】惯性思维让规则偏了向“你们知道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一位老师在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在课即将结束前,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也许是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举手的人还是很少。就在那时,老师意外地发现平时爱玩好动,总让他头痛的小郴也举手了。难道他知道?不可能,肯定是在捣乱,要不要让他站起来说说?惯性的思维还是让他选择了其他同学,唯独没有喊他。几位同学的回答并没有让老师满意,他望了小郴一眼,发现他仍旧举着手,眼神中充满无限的期待和焦急,但他还是一扫而过……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迅猛发展,出版事业更是如此,每日每时都有新的读物涌现,可我区南部山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程洁 《小学语文》2014,(10):30-34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最后一篇。本组教材围绕“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专题,让学生在积累语言、开阔视野的同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编排了四首诗歌.它们是《春雨》《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妈妈的爱》《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首诗歌,文质兼美,风格各异。教学中,我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雪艳老师的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很好地体现出“情境展开、活动推进”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从质的层面考察,“情境、活动”只是其巧妙、合适的载体,学生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究和语文实践,而且是创造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凌花 《小学语文》2010,(3):44-44
【教学过程】 师板书“迷路”一词。 师:小朋友,你认识这个词吗?迷路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7.
师:(课前谈话)孩子们,咱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吗?(师生以大小朋友打招呼)大朋友今天要给你们隆重介绍一位新朋友。瞧!它就是汉字娃娃。汉字娃娃在我们学校可受欢迎了,我们使用的语文书里经常可以见到它的影子。它很聪明,脑子里装着无数个汉字:它很热心,经常提醒和帮助小朋友们学好汉字;它还很喜欢交朋友呢.希望能和可爱的你们成为好朋友,愿意吗?有礼貌地和它打声招呼吧!  相似文献   

8.
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而笔者在农村从教多年,发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课外书,即使有也只是一两本作文书。我国的四大名著他们几乎都没有读过,更不用说《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些书了。由于阅读面窄,课外知识匮乏,  相似文献   

9.
肖广庆 《陕西教育》2008,(11):33-33
班主任工作头绪多,牵扯的精力大。如何在有效的时间管理好班级呢?这个问题成为我自担任班主任以来最想解决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教你如何赏识你的孩子》这两本书,从中感悟:赏识铸就成功,埋怨导致失败。教育理念有了,如何操作呢?斯宾塞的一句话为我指明了方向: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  相似文献   

10.
许兰 《现代语文》2008,(10):25-26
最近,笔者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说在孩子的书包里搜出一本《平凡的世界》,且告诉我说上个月还发现孩子看《牧马人》,真不知道为什么孩子高三了还这么贪恋课外书:看这么多课外书对考大学有用吗?高一时孩子看了那么多课外读物,也没见他的语文成绩提高多少。家长说完他的困惑后问我:“看课外书学剑的知识有时候是会碰巧考到一点点,但那毕竟是一点点,何必为了这一点点而花大量的时间去看什么课外读物呢?”  相似文献   

11.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红梅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用“爱”点亮教育的“明灯”。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觉得这是对教育最真谛的表述,因为充满爱的教育才能塑造拥有爱的学生,才可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时间成为一种时尚。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多言,学生唱歌、画画、表演成了另一道“风景”,学生俨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奇圈的是,这样做的结果,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有明显提高,更多的人反倒觉得现在语文课的“语文味”越来越淡,语文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师白 《云南教育》2005,(5):15-17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为标志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使基础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好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课程改革直接承载着教育培养的目标,直接体现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反映国家所集中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社会》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课程。作为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选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勇于创新,特别是在“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过分追求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强调能力的培养,这犹如给传统的社会课教学吹来一阵春风——清新悦人。  相似文献   

18.
<正>质量和效率是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通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收获,为学生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否灵动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笔者  相似文献   

19.
赵敏 《时代教育》2009,(11):227-227
2009年5月22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市、直、两区的音乐教研活动。课后收获颇多,其中一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高一教材《音乐与生活》音乐综合课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20.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环节用时一般在5分钟左右,其全称是“自学新知,构建知识网络”,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基础知识,达到深根固柢、启疑导思的效果,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兴趣基础.而要在5分钟达到这样的高效,主要依靠教师的“导”,依靠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下面,就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