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乃传统“国学”之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没立,大概可以溯至孔子时代。孔门有“四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处“文学”非同于今天意义上的文学,包括古代历史文化英语研究,是接近今天的“文献”含义。今天的古典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具范围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文史哲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古典文学的文献特色颇为突出,故其性质与其在孔子时代仍有相通之处。自近年以来,古典文学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的思想风箔、道德意识、艺术精神、文学气氛正是籍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求“真”,而外在逻辑则决定了它应该求“用”。这就规定了教育理论研究既应该是求“真”的又应该是求“用”的。本文分别从求“真”和求“用”的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省文艺学会古典文学专业委员会,江西省高等学校古典文学研究会一九九五年年会以文天祥爱国思想及其创作为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对赣文化研究,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等议题作了分析探讨。 一、文天祥研究:1995年是文天祥赣州起兵抗元(1275年)720周年,又值抗战胜利50周年,因之,深入研究文天祥的思想与创作,追溯华夏儿女爱国传统的历史渊源、历史发展意义深远。代表们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作了发掘: 1、以文天祥为标帜探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文化特征及其在古典文学中的表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传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爱国志士,他们崇高的爱国思想、伟大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是我国人民的精神长城,激励鼓舞着炎黄子孙奋发向上、拼搏进取。无数革命先烈、有志之士正是吟唱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壮志饥誓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壮丽诗句而走向战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因此,“修我精神长城”,弘扬光大这一人类珍贵文化遗产,不仅于振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十分必要,而且唯其如此,才能加强古典文学研究教学的深度力度,发挥体现它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文天祥“气节观”的形成及内涵表现。文天祥是中华气节之上的杰出代?  相似文献   

4.
皎然论诗标榜“风流自然”,是提倡语言畅达、精神脱俗、情思飞动的诗风,但他并不认为这种诗风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是主张以苦思结撰反求流动畅达,以脱俗之精神进求狂逸之表现,达到“格高”、“气正”、“体贞”、“貌古”等等。这使得其所谓“自然”含义更加丰富,在“自然”的旗帜下加进了重视技巧的因素和崇尚主观的精神。这种文学思想对中唐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宋人“以文字为诗”及明代格调派诗歌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诞生于1932年,其前身是位育小学。学校在九十年代提出“求趣”的校训,其涵义为:学生求勤奋学习之趣,教师求教书育人之趣,后勤职工求优质服务之趣,行政领导求科学管理之趣。学校用“兴趣”而不是“责任”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学校“着  相似文献   

6.
苏中会议精神是省委省政府对苏中发展新的谋篇布局。借此之机,基于 SWOT 分析法,谋“泰州崛起”之势异常重要。通过对“泰州崛起”“形”与“势”、“计”与“策”剖析提出,抓住实现泰州崛起的主线,经济转型升级求突破;谋定泰州崛起的特色,发展医药名城求“增长极理论”的完美阐释;加足泰州崛起的马力,城乡一体化建设求推进;加强泰州崛起的软实力,生态与文化建设求共进。  相似文献   

7.
“真”与“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维度,通过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状况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理性的回顾与反思发现,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着“真”与“用”疏离的现象,而恪守求“真”与求“用”并举的科学精神,是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研究至今热度不减。随着该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于芥川龙之介借鉴中国和日本古典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行为究竟是“剽窃”还是创作的争论。即:如何评价此类作品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应当从分析、研究他的文学观入手,寻找他为何利用中国、日本等国古典文学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的思想根源。然后才能为评价其文学作品提供必要的原则和参照。  相似文献   

9.
人们用艺术形象的方法来表达精神生活,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使人的精神获得超越,这种超越性就形式而言,它有一种无言之美。然而,言有尽而意无穷,要超“言”而求“言外意”,就要研究艺术的超越性。本文试图从孔子和庄子的哲学、美学理论中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0.
吴江市实验小学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深入探究学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办“生动.大气的教育”,这一教育主张是对“求真”精神的生动践行。基于对“真”的哲学思考,认为教育“求真”应求规律之真,求现实之真,求可能之真;生动的教育是对现实之真的适度尊重,大气的教育是对规律之真的自觉皈依,“生动·大气”的教育是对可能之真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认为我国“学生评教”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集中于“学生评教”的可行性、信度与效度等方面,二是在于如何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等方面;其次,进一步展望了“学生评教”研究的未来走向,认为未来该领域研究将重点集中于“学生评教”的制度构建、指标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和《金瓶梅》皆为中国古典名著中写“情”和“性”的典范之作。但是,这两部著作所写的“情”和“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区别在于:“纯情”和“滥淫”。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献阅读最大的障碍是词义问题,"落英"是指落下的花儿还是初开的花儿,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公案,训诂学以古汉语词汇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研究核心,通过运用训诂学原理分析"落"的义项,可以推断"落英"是指落下的花儿,这个例子说明训诂学有助于培养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字词考释能力,解决古代文献中历来歧义纷争的语言问题,提高研究者的文献阅读水平,应重视训诂学在古典文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庸武侠小说所刻画的是一个特殊的世界,一个具有想象性、虚拟性和游戏性的远离现实的世界,它最大的特点及优长是娱乐性、消遣性,所以用现实的“真实”标准和要求来评价它是错位的,也是无效的。金庸武侠小说虽然具有某种“雅”性,但它从根本上讲是通俗文学。金庸武侠小说的“合法性”就在于它的通俗性,现在我们转而从纯文学这里寻求其“合法性”,这是本末倒置的。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的《边城》置身于被经典化"场域"中,因其契合时代精神的审美意蕴,被作为"纯文学"经典建构,成为文学摆脱权力掌控进行审美独立性复苏的标志;作者"沈从文"个人遭际折射出的历史典型性意义,也被作为形象符号的价值筹码,参与到"后文革时代"知识分子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的权力博弈中。  相似文献   

16.
东北抗战14年(1931—1945),是东北多民族戮力同心、共同参与的全民抗战。东北14年的抗战文学也是由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共同构建、齐力熔铸的历史人文景观。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民族危亡关头,作为不同民族文化养成者的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做出了既非雷同而又相向而行的文化选择,这决定了抗战14年东北汉族作家文学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可比性的客观存在。从此出发所做出的同中见异、异中存同的比较文学观照,将有助于认识中国东北抗战文学的多元文化景象与民族文学素养,更有助于打破一元化的、“大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抗战文学研究视角,树立“中华多民族抗战文学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不好色欲的人物形象,但在许多细节上却表现出若干"近色"的一面。这一特征与小说的成书过程有一定关系,孙悟空的色欲表现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游戏"与"色猴"文献影响,还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和"好色"之风有一定关联,也是小说喜剧艺术与游戏笔墨的表现方式。孙悟空是一个被"文化阉割"的人物形象,其不好女色的特征是出于小说整体构思与艺术追求的需要,其色欲意识是其原型人物累积演化后遗留的文化痕迹,也是一种无关大体的"科诨"行为,因而并不影响其整体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无意思之意思”的儿童文学价值观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者首次将衡量儿童文学价值的标尺从先前的强国智民、救国图存以及教育儿童等功利价值转向了以儿童为本位、只要儿童快乐的非功利价值。周作人认为安徒生的作品《小伊达的花》比其经典作品《丑小鸭》更好,这并不是因为《小伊达的花》“讲花的跳舞会,灌输茫神的思想,实在只因他那非教训的无意思”。“无意思”并非无意义,儿童通过阅读大人看似“无意思”的作品,能够使儿童充满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让他们“愉快的活动,这便是最大的实益”。在周作人看来,“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算是儿童文学的最上乘。  相似文献   

19.
《沉香屑第一炉香》虽然借用了传统小说的题材,并且给它装上传统的小说惯用“套子”,但无论是思想主题,还是叙述话语,都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小说,更不同于通俗小说,其思想与艺术具有明显的现代性,体现张堂玲对“纯文学”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然而,外国人对中国诗歌的认识却不一定准确,很大程度上缘于诗歌翻译的困难性。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月下独酌》的三种英译文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如何运用"三美"理论指导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