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学校制定了“教师工作忌语”,如:不能对学生说“你真笨”之类的话。这的确很有必要。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是否也应该有忌语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否则,将对学校的工作带来危害。下边举几个实例以释之。实例一“有的同志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这也干不了,那也干不了。有些人动不动就以生命来威胁,这样的人命贱!……对学校安排的科目教不了,那只能证明你无能,难道这也是你值得骄傲的资本吗?对学校下达的任务,你必须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如果你有关系调进好的单位…  相似文献   

2.
许多单位都制定了工作人员忌语。不少学校为教师制定了“教育工作忌语”,例如,不能对学生说“你真笨”等,这很有必要。那么,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校长是否也应该有忌语呢?应该有。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信口开河,对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幽默小故事     
“妈妈,今天老师问我,我还有没有兄弟姐妹会来这所学校上学。”“你的老师人真好,那你告诉她你是独生子了吧,她后来怎么说的?”“她说‘谢天谢地!’。”  相似文献   

4.
徐吉志 《中国德育》2007,2(4):65-66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面深入,许多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为了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纷纷收集、整理出了数条教师“应语”(应该说的话)或“忌语”(不应该说的话),如:“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我看你挺有潜力,只要努力一定能学会!”……“碰上你这种学生算我倒霉!”  相似文献   

5.
奇幻学校     
有美梦水仙的陪伴,小豌学习异常勤奋。以前,妈妈每天晚上都要督促小豌学习;现在,妈妈每天晚上要提醒小豌按时睡觉,不能辛劳过度。美梦水仙对小豌的表现非常满意,一天夜里,它用叶子卷起一个水珠打在小豌额头上,把小豌弄醒了:“小豌,现在你想去奇幻学校吗?”“是不是该起床了?”小豌揉揉眼睛,看看窗外,正是深夜呢,“你刚才是不是说去奇幻学校?”“是呀,你是最勤奋的学生,有资格去奇幻学校。”“那太好了,我要去见魔术师。”小豌很高兴。“那我就把秘密隧道给你打开吧。”美梦水仙说,“沿着这条隧道就可以到达奇幻学校。”…  相似文献   

6.
一、二、三     
同学们在赛跑时,经常会叫“一、二、三”作为口令,那用英语应该怎么说呢?也许你会说,这还不简单,不就是“One、Two、Three”吗?其实,英语用得最多的口令应该是“Ready、Set、Go”,就相当于我们说的“预备,跑!”例如:Let'sseewhowillgettothetalltreefirst.Ready,set,go!(让我们看看谁先跑到那棵大树那儿。预备,跑!)一、二、三@聂方冲  相似文献   

7.
帆帆的爸爸爱吃肉。一次吃饭时,妈妈和爸爸开玩笑,“你这个人不能出家当和尚。”帆帆问:“为什么爱吃肉的人不能出家当和尚呢?”爸爸回答:“因为佛教有十戒,其中之一就是不杀生。吃肉就犯了杀生这一戒。”帆帆想一下又问:“如果是一只老虎在追你,你不杀死它,它就要咬死你,那怎么办呢?”爸爸说:“好儿子,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你真的信奉佛教的话,那么,就宁可让老虎吃了你,你也不能杀死老虎。”帆帆不能理解,接着又问:“老虎把人吃了,不也杀生了吗?”爸爸说:“你这个问题问得更好,涉及到对人生的一些很高深的看法,等你…  相似文献   

8.
利用悲剧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标不治本的‘教师忌语” 时下,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了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内容大致相同的“教师忌语”。平心而论,这对于改善师生关系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务必懂得,实行“教师忌语”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应急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德问题,因为教师对学生说什么、不说什么、怎么去说,是其思想品格和道德素质的自然流露,装是装不出来的。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治标的应急措施,更要有治本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阳光爱心卡”,我除了喜欢那上面的“小鸟爱心”图之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爸爸下班回家后,一看就惊喜地说:“哟,你也发爱心卡了?”原来,他同事的孩子也发了这种卡。“这有什么用?”我说。爸爸一听,对我说:“你过年时不是得了800多元吗?为什么不存上呢?”我说:“我已经存到存折上了。”这时,爸爸从包里拿出一张宣传单,递给我说:“仔细看看吧。”我接过印刷精美的宣传画,只见上面印着“刷卡有奖”之类内容,便笑着说:“你就关心抽奖,快钻进钱眼儿里了。”爸爸不动声色,向我发难道:“你知道它…  相似文献   

10.
今天天气真好啊,春光明mèi。妈妈带我出去玩,路过cài市场时我们看到一个爷爷扛着一篮cài往回走。我妈妈把他的cài全买了。我说:“妈妈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cài呀?”妈妈说:“因为这个爷爷太可lián了。”我说:“妈妈,你怎么可以这样跟他说呢?”妈妈问:“那我应该怎么说呢?”我告诉妈妈:“你就说我喜欢吃你的cài,老爷爷心里也好受一点啊!”妈妈夸我想得真周到。评语一个还有很多字不会写的小朋友,却很有选择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有这样好的语感,将来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当然,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那份善良和对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05,(7M):26-26
湖南省岳阳县XX中学吴天:我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在学校老师什么事也不让我做。也因为这,很多同学对我说:“你看你多好,什么事都可以不做,平时有那么多时间学习,如果我是你就好了。”更有个别同学轻蔑地对我说:“像你这样以后怎么办?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坐着。”每次我都只能笑脸相迎,心里却像是刀割一样难受。现在我已经越来越害怕呆在学校,我好想逃学,可是我不能。我好想哭,却又怕父母知道。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1.想谈成功与失败。总的看来,应该说新中国的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近年来,高校里的恶性事件,不时在报纸上刊出;中小学校园里也不断有那些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更有甚者那就是清华北大这样名牌学校毕业的才子也曾卧轨自杀。还有的在家里,因不能承受家庭压力、高考压力,失去理智,残杀自己亲生父母的事件。这怎能让人不痛心吗?高兴得起来吗?尽管这是微乎其微的事情,但是,你说这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究其原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怨社会怨学校怨家庭怨老师怨学生?还是怨……我茫然不晓。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说:“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在小学时老师就这样教导我们。”这教导很有道理,因为写文章与说话都是表达我们心头的意思。所以“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也有“话怎么说,文章怎么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童言稚语     
《顽皮娃娃》2006,(10):27-27
一天晚上,琳莹叫爸爸帮她洗脚,爸爸问:“为什么叫我,不叫妈妈?”琳莹说:“妈妈上班已经很累了。”爸爸说:“那我也很累呀。”琳莹说:“你是男人,就应该坚强一点嘛!你应该关心照顾我们呀。”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学校从来就没有文理分科这一说。但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学校不注重学生未来的出路。严格地说,美国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我第一次听说“职业日”这个说法,是矿矿(作者的儿子)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带矿矿去牙医的诊所做每年两次的洗牙。矿矿为牙医埃佛先生画了一幅画,很细致地把牙医的主要工具都画了出来。我开玩笑地对矿矿说:“等你长大了当个牙医也不错嘛。”矿矿说:“爸爸,你知道吗?当 牙医比不上当医生。”“为什么?”“当医生可以赚更多的钱!”当时我惊讶极了。小小孩子懂什么赚多少钱?“是职业日那…  相似文献   

16.
岩子 《辽宁教育》2006,(9):52-54
“我更喜欢在德国的学校读书” 我曾问过女儿,德国的学校与中国的学校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在那里读书?为什么?女儿受过整整九年的国产教育,又在国外的洋学校里摸爬滚打了四个年头,应该说,感受深切,颇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7.
父母吵架     
父亲坐在客厅里,点起一支烟。 “不就400块钱嘛!村里又不是拿不出这钱,你一句话这事儿不就办成了!”母亲带着怨气。“村里有账,不是我说给就给的!,,父亲提高了嗓门。“这么苦的活儿,要400块的补贴又怎么了,况且这油价又涨了,钱就得跟着涨,你个死脑筋!动动嘴皮子的事儿!你这不是存心让我丢面子吗?那可是咱舅……”“村里的事,你懂什么!说了不能给,就不能给!亲舅也不行!”父亲的脸铁青了,又把嗓门提了提!  相似文献   

18.
甲:你会打电话吗?乙:这谁不会?拿起话筒,拨号、接通,喂,张三,今天我让你到我家来唱卡拉OK,不见不散。完了,挂上电话。甲:你这样打电话不符合要求。乙:怎么不符合要求啦?甲:你也不问一下,就知道接电话的人一定是张三吗?再说你也应该自报一下家门呀!否则对方怎么知道你是谁呢?乙:那我就这样说:“喂,你是张三吗?我是李四,今天……”甲:停!你这样说话太生硬,语气应该温和一些,要用礼貌用语。接通电话后,你先要说:“请问,这里是张三家吗?”对方回答:“是的。”你再问:“他在家吗?”如果接电话的人不是张三,…  相似文献   

19.
微型小说《画家和他的孙女》写道: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婷婷,也酷爱画画。她画了一棵树,爷爷说她画得不对,“树技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问:“树技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爷爷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画家无话可说了。后来婷婷  相似文献   

20.
李荣华 《教书育人》2007,(11):62-62
在学校,只要存在末位淘汰,就必然存在着教师之间的评比。比什么?按行业术语来说,就是比“德”、“能”、“勤”、“绩”。“德”和“勤”这两项在教师中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重点在于比“能”和“绩”。但“能”和“绩”又是与学生的成绩分不开的。因为你有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就应该好;学生的成绩好,你的成绩也就好;你的成绩好,就不能说你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