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环境与环境问题.2。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姬惠光 《新高考》2006,(5):96-101
[重点难点解析] 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人与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人类社会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与能量,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将自己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排放于环境之中,环境对其有清除、净化的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或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焦亚丽 《新高考》2006,(12):51-55
【知识拓展】1.中国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我国多山、地势起伏;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变率大;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上,使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构成了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十分重要的国际背景,这意味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外部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人们深思的重要问题,于此文章分析了“人类世”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阐述了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教材在最后安排这样一个单元,目的是在前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四大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基础上,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作一个总结。本书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各单元均突出了人地关系,最后又归结到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上,可以看出大纲对环境教育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贯穿教材始终。  相似文献   

6.
徐悠 《新高考》2004,(4):59-63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高中地理(必修)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在前面七个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对人地关系的综合概括,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重点。据统计,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内容,已超过了本单元知识考查内容的70%。者认为,控制人口增  相似文献   

7.
犤教学目标犦1.知识目标:识记环境、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及环境问题的危害。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的危害,用发展的观点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思想觉悟目标:通过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在环境问题上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8.
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人类与环境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关系着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类利益为中心,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即抓住“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9.
一、课标要求内容标准: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活动建议:①联系实际,撰写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小论文,并展示交流;②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③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参与宣传环境保护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0.
本节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重点,从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两方面讲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难点是结合实例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本节也是历年各省区文综地理试卷的命题热点,同时环境问题又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晓平 《玉林师专学报》1999,20(3):77-79,8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思人类史和自然史,人与大自然原本是和谐相处的,只是两百多年前工业社会的到来,才使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进而酿成了危机,从本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生态2破坏、资源耗竭、酸雨肆虐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地球的一大危机,污染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的枯竭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只有实践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人类生存环境稳定的特征和环境问题发展的特点,提出了调控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已深入心,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人地关系是否形成,可从分析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入手。  相似文献   

15.
16.
一、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分类 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产生不利影响或危害的现象.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次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受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对自然界实施了野蛮的榨取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要真正求得良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活动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持续发展观警示人们,必须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权利与环境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要解决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保技能,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主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构成了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十分重要的国际背景,这意味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外部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人们深思的重要问题,于此文章分析了"人类世"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阐述了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薇 《西宁教研》2002,(5):12-13
本课内容地位分析。第八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是继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第三课“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四课“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后,从法律保护环境的角度,进一步说明法律的作用。环境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制约着经济建设,对环境的保护又体现着精神文明的程度,所以本课与前几课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