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昆  王臻 《编辑之友》2023,(1):102-109
奥斯卡电影是美国文化的“先行军”,研究其中的中国形象有助于把握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及其背后的文化意图。奥斯卡电影里百年中国形象经历了从“东方古国”到“落后中国”“摇摆中国”再到“多元邻国”的嬗变,总体表现为多重性和复魅化的奇观社会。奥斯卡电影全球票仓布局与“两个美国”共同促成了这一形象的生成,美国电影文化力又按照自身价值体系改写中国文化,所塑造的“球土化”中国形象表征着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拼贴与重组,也带给中国人身份认同的迷思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徐宏力 《现代传播》2001,1(2):16-21
西方现代传播对于东方文化"维模"(Latency)产生了极大压力,西方现代传播中的文化糟粕对于东方民族产生了内在的消极影响.中国学者应该发挥集约力量,组织大兵团作战,带头建立起能与西方学者进行对峙交流的"东方传播学派",开发积累东方智慧中的传播学资源,抵制趋同论的"世界主义",反对封闭论的"民族主义",为建立平等、健康的国际传播秩序进行对策研究.东方传播学的最佳状态是与西方传播学相济发展,最高境界是"比较传播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弘扬民族文化的新尝试──“易学智慧丛书”研讨会纪实1997年10月10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中心、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沈阳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易学智慧丛书”、“东方哲学与文化丛书”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  相似文献   

4.
坚持“真”与“善”的统一重构现代东方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整个东方世界有着广泛、深远、巨大的影响,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泛道德主义,其基本特征是特别重视“善”,而对于“真”则缺乏必要的关注。这一特征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认识论上,还是在对“真”与“善”的关系及态度乃至对人生目标的理解和追求上都不难发现。哲学上这种片面追求“善”而忽视“真”的倾向,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不仅阻碍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进步,而且也使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社会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陈靖霖 《现代传播》2014,(4):161-162
长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传统的东方文化退居一隅。好莱坞足以通过对世界电影产业的控制,使当前阶段的文化劳动力皆为其所用,形成"文化的帝国主义"概念下的"文化劳动的新国际分工"(NICL,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Culture Labour)现象。①东亚电影产业中,目前发展较为引人注目的应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电影产业,如何在长期依附西方电影产业而产生的文化"后殖民"状态中,透过中日韩电影产业的合作,继承和弘扬东方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代直到近现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以下分三部分阐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钰函 《青年记者》2017,(24):77-78
近年来,英国广播公司(BBC)以西方的视角拍摄了多部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以真实客观著称的BBC塑造的中国形象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将中国形象“妖魔化”.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赛义德在《东方学》中指出的,西方文化中有一种“东方主义”,①这种“东方主义”是带着对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去理解东方的偏见.  相似文献   

8.
李娜 《报刊之友》2013,(10):138-139
面对当下的中国受众,中国现代文化心理对广告语的影响毋庸置疑。而中国现代文化心理又受到西方文化心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受到了冲击,广告语也明显出现了一些带有强烈西方特色的现象。本文就试图通过对具体广告语的案例进行仔细分析,从“自由”、“个性”、m}夹感”等元素入手深入探讨西方文化心理对广告语的影响,并从“儿时的回忆”、“自然的皈依”、“人生的安居”等方面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所作出的抵抗。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作为关注重点,也涉及第三世界理论后现代主义,因为这些理论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潮流中的东西。文章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在西方的起源及原旨出发探讨了这些理论流入中国后的重心偏移,即由探讨“对抗性”转向对陈凯歌、张艺谋等人的“献媚”的批评。对这些简要分析的目的是希望形成一种更为理性的探讨气氛,由此转入下段的讨论。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在中国兴起颇具有“框架的神话”的绝对主义倾向,由此文章的又一主旨是驱除黑格尔主义玄学的负面影响,指明艺术分析以及理论构建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同样对西方学术的借鉴亦不是一种水中之沙的点缀,而是一种水中之盐的溶解。所以本文将讨论延伸到中西文化的对抗与对话的层面上,笔者认为这是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的背后之话,由此转入下段的讨论。本文立足于中西方文化的“心同理同”上,基于此揭出文章最终意图,即说的东方、中国学者应立足自我传统,增加底气去对西方文化进行“对话”,进而,为与世界文化的融洽努力。  相似文献   

10.
谭丽 《新闻春秋》2023,(6):71-79
20世纪20年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市场和资本力量的强势崛起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早期对民族国家的想象日益嬗变为对都市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想象,带有现代性印记的“摩登女郎”女性形象应运而生。她们所引领的都市流行风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成功地在中国动荡年代风靡了整个社会,建构起“摩登时代”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也投射出国人对现代女性以及现代生活的想象。但随着国内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摩登女郎”及其构建的消费文化遭到官方政府和社会舆论不遗余力的围剿,“摩登女郎”被冠以“帝国主义的推销员”与“时髦的叛国者”的罪恶头衔,为都市女性群体的时尚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强加上一层民族主义的色彩。但“摩登女郎”用消费时尚的行为和言论斥责,对官方政府和社会舆论的规训发起了有力的反击与挑战,洋货入超的贸易数字出现了不降反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杨席珍 《东南传播》2011,(12):60-61
传播是人类的象征交换,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偏重于不同的文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范式。东方的传播乃基于权力差序格局的传播活动,遵循人文范式;西方的传播是基于工具理性的传播活动,遵循科学范式。从东方的农耕文明到西方的工业文明,不仅是传播方式与传播模式出现变化,传播范式亦发生转移。无论是东方的农耕文明还...  相似文献   

12.
“诗意地栖居”,这一出自荷尔德林的诗句,经过海德格尔的阐释,广为人知。尽管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这句话体现的人生理想,由于与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极为相似,用东方思维解读西方理念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果将“诗意地栖居”看作人类永恒的向往,脱离了现代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郑自军 《新闻界》2004,(3):53-54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媒介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学者提出了“新闻文化”的概念,强调新闻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新闻研究是一种文化研究。15年来,这一文化新样式被不少人认可。从文化视角对新闻活动进行全新审视,有利于丰富新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推动新闻研究向纵深化发展。本文拟对15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14.
后五四时期,面对东学西传过程中东方失语的局面,中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外文期刊出版活动打破“西方中心”的话语主导权,积极进行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阐释。以《天下》月刊为主要代表的英文期刊,将“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作为核心理念,通过稿件选择、栏目设置、作者译者多元阵营等编辑出版策略,以高度的主体性在世界语境下搭建了诠释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流平台,旨在通过自身的文化自觉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并对中国文化进行现代解释。《天下》月刊的编辑理念与实践呈现了民族关怀与世界眼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张力与价值,对于当今外文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亦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生产方式原始而粗简的时代,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6至3世纪),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曾产生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物和学说。在中国,这些思想通过文献记录下来,或书于竹帛,或付梓雕印,一版再版,绵延千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发展方向、气质和特征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李惠珍 《图书馆》1989,(1):40-44
在对外开放、思想开禁的氛围中,西方文化思潮涌向东方。处于这样一个变革时期,中国当代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各种理论和文化艺术。他们面对五彩缤纷的西方图书,作怎样的选择?面对形形色色的西方著者,受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我们图书馆在五月份作过一次书面调查(注),其中部分答卷能回答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主要根据“上大学以来,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你最崇拜的作者”这两项调查结果,谈谈西方图书对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影响。根据表1,表2(见44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西方理论书籍对大学生的影响处于恬泼繁杂的文化环境,当代大学生以其独有的时代性格,阅读各种西方理论书籍,他们感到兴奋、饥渴,他们进行思考、反思。他们对研究人们心中被压抑的欲望的弗洛伊德,对研究超人哲学的尼采,对研究唯意志主义的叔本华,对研究存在主义个人自由论的萨  相似文献   

17.
蔡天星 《出版科学》2015,23(3):58-60
从萨义德著作在海峡两岸的译本来看,后殖民理论传播的实质是西方对中国单向度倾销其知识产品.后殖民理论违背了去殖民化的初衷,却给挣脱了殖民主义的地区实行新殖民主义经济剥削和后殖民主义文化统治,造成了后殖民现象.这种后殖民现象是殖民主义的历史延续,又是后殖民心态自我内化的显现.中国和东方世界前所未有地为丧失话语权而焦虑.大陆在这个过程中处于“第四世界”,成为台湾、香港为西方代理加工、知识生产的倾销地.大陆要积极参与多声部发言,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重视“拿来主义”的同时,着重加强“送去主义”,“驶入的航行”和文化的输出是两个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学会承办,《现代传播》杂志协办的跨区域媒体品牌建设——“东方卫视现象”研讨会9月18日在上海召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学刊主编齐聚一堂,对东方卫视开播一年以来的表现进行评点和总结,并为东方卫视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经典需要经过时间的消化和沉淀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我们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不在一个量级上骥才先生不愧为文化名人,走进天津大学文学艺冯术研究院,立即被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所包围,古朴的雕塑、拙雅的字画、精致的明清家具、案头的摆设、墙头的景致,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不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还是在上个世纪,我在读了冯骥才先生在一些期刊上连载的纪实文学作品《一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知识理论常被中国学者作为发现和诊断中国问题的工具。但若不对具体的历史情境做考察,则易导致对中国特有经验的粗暴切割。本文通过对中国学界以社会加速理论分析热点文化现象“躺平”的冷思考,观照当下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