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P2]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三个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幼儿园教师于2012年和2020年的两次问卷调查和追踪访谈,勾勒出该群体精神生活的变迁图景:心理生活变迁呈现出压力水平显著上升、自我认知保持良好的特点;文化生活变迁呈现出闲暇时间缩短、公共性文化活动减少、自主性增强的特点;心灵生活变迁呈现出反思意识增强、重视个人努力、常葆专业热忱的特点。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精神成长,研究建议: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尊重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保教工作中的精神劳动;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文化休闲公共设施建设两方面入手,为县、乡、村各级幼儿园教师乃至社会大众提供文化生活的软硬件;为幼儿园教师留出闲暇时间,鼓励其成为积极的反思型教师,充分发挥其选择精神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教师陷入普遍的精神困境,面临精神价值的坚守与放弃、教师形象的怀疑与重塑、人生价值的失落与寻找.精神的困境反映的是生活世界的困境,走出困境,需要教师生活方式的回归,寻求合理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教师人生的尊严与幸福.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精神具有精神的召唤性、鼓舞性和引领性,又具有生活的扎根性、生长性和亲近性。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注重在教师生活中进行,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教育家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家都是积极生活者,生活中闪烁着精神的光芒。他们永远和祖国在一起,闪耀着爱国之光;永远和人民生活在一起,生命里充溢着人民的大情怀;永远和教师生活在一起,让“教师第一”理念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永远和儿童生活在一起,酿就了儿童精神;永远和学术研究在一起,使研究成为生活的底色。我们要用教育家精神抵制自己的局限性、惰性和平庸,做像教育家一样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教师职业是一项职业倦怠较为普遍的职业。一项培养人的事业,一项具有无限魅力的创造性工作,怎么会令人倦怠呢?如果教师的生活毫无智力的挑战与创造的乐趣,如果教师的生活缺少精神的意义,如果教师的教育工作与"日常生活"完全脱离,那么教师就很难在漫长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精神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成就作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很大的相关性。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活特性、精神生活需求、精神发展程度、精神感受四个衡量精神生活质量的指标讨论教育成就与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迷失与精神空虚等现象,这决定了重构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势在必行。乡村教师在引导留守儿童重构精神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多重责任,主要涉及教育性、道德性、公共性、监护性和创造性等责任向度。乡村教师引领留守儿童重构精神生活的责任实现,需要增强精神价值自觉的责任认知,培植心理呵护自爱的责任情感,形塑个人道德自律的责任意识,强化个体教育自省的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7.
教师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其从教的前提和取得教育成效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不断以“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来提升个人的教育素养。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教师会对他的教育对象以及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主要可通过阅读、研究、培养兴趣爱好、交往和游历等途径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何勇海 《山东教育》2007,(7):128-128
教师个人生涯规划,就是指教师个人规划自己的幸福蓝图。在这份蓝图中,牵涉到三个主题:教师个人的物质生活,教师个人的身体健康和教师个人的精神生活。这是教师个人生活中的三座楼宇,这三座楼宇的高度决定了教师的幸福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全社会的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大学退休教师群体也在不断增加,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仅要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还要切实地关注每个老人的精神生活。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电院退休教师群体为调查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学院退休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能够促使教师担当起教师角色的精神品质,教师德性可以成为推动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确立教师精神生活的向度,关心教师作为人的存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提升幸福的层次,实现教师对自我的伦理关怀,促进教师专业的自我、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