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敏 《今日教育》2006,(11):17-17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选取玩水这一幼儿最喜欢但又最不易自由进行的活动,以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为游戏材料,通过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水果是吃的)与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自由玩水)之间适度的不一致,诱发个体出现惊讶、疑问、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主动探究,促进活动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使大班幼儿领会“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我尝试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游戏活动,去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活动背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的孩子特别爱买零食吃,而且特别爱攀比,说我爸有钱,我叫我爸买什么买什么……我妈更有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了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育活动《今天我当家》。  相似文献   

4.
刘彦芝 《今日教育》2006,(8):28-28,3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活中有多种不同材料的垃圾,垃圾、废旧物的乱扔乱丢现象也屡见不鲜,严重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只要我们动用自己的智慧,发挥我们的创意,我们身边看似废弃的物品经过巧手加工,就可以得到合理的再生,变成宝贝。为让幼儿从小学会节约,对废旧物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特生成了本次活动《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 本活动巧妙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人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娟 《山东教育》2009,(10):42-43
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根据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预设产生的,贴近幼儿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纲要》精神。“纸蜻蜓”的折法很简单,但转落起来又美丽又好玩,它还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孩子们掌握深奥的科学知识——“纸蜻蜓”旋转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刘隽  季燕 《山东教育》2005,(27):29-30
设计意图 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操作各种玩具、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会带来物品不同的运动状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力”已经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联系幼儿的生活,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提升到粗浅的科学知识,以合适的方式让幼儿形成“力”的概念。基于这样的认识与需要,我们设计了“神奇的力”的活动,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了解“力”的初步知识。  相似文献   

8.
朱晓燕 《山东教育》2021,(12):42-43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身心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观察力和理解力不断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爱探究、好说、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特有的表现。他们对于一些事物也不再满足于简单了解,而是更乐于追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已经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周丽萍 《山东教育》2005,(15):32-32
活动室的自然角里饲养了几只大龙虾,孩子们兴奋地跑去看,有的孩子忍不住伸手想去捉,可被大龙虾那张牙舞爪的大钳子吓得缩回了手,孩子们纷纷惊叫着:“哇,龙虾的钳子好厉害哦!”“是呀,它的大钳子会咬人的,上次我妈妈的手就被咬住了,很疼很疼,还出血了。”“老师,你看,龙虾的大钳子像剪刀。”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感官是非常敏感的,任何有响声的玩具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孩子们的游戏和生活中,他们也总喜欢通过自己的动作让物体发出声音来,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本次活动以“玩声音”为线索,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习,自由探索,模拟发声,充分发挥想像力,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 整理物品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整洁有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平时,我们注重让幼儿尝试整理自己身边的物品,幼儿已有整理物品的初步经验,如归类、摆放整齐等。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基本上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但还只是停留在“知道了”上面,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在广泛应用上下工夫,使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实例发生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把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认识面,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杜玉娟 《山东教育》2003,(12):33-34
设计思路口袋到处都有,天天使用,孩子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可在一次散步观察活动时,孩子们对被人扔掉的一只麻袋却表现得非常好奇,并发出了许多疑问,我从进一步询问中发现,孩子们对口袋的有关知识还了解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原有的东西如麻袋、布袋、网袋等都已不多见,有的甚至已被淘汰,广泛使用的替代品“塑料口袋”,又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了污染。因此,我由麻袋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口袋”这一主题活动。幼儿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了解了口袋是多种多样的,是由各种材料做成的……从而让幼儿对口袋…  相似文献   

14.
本主题系列活动旨在从孩子自己和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逐步引导孩子们喜欢观察和善于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相似文献   

15.
16.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实践、科学实验及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知道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了解光与影的关系。2.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学习探索自然的方法。活动准备手电筒、幻灯机、动物卡片、蜡烛、纸板(两块)、音乐游戏磁带、录音机、彩  相似文献   

17.
郑瑜 《山东教育》2008,(6):37-38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彩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竞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  相似文献   

18.
彭艳 《今日教育》2006,(12):19-19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在家里人人爱,人人宠。有什么好吃的都先拿给孩子吃,孩子也能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这样的做法,孩子能感受到大人的爱吗?如果出现了其他的情况,比如:故事中熊妈妈对孩子的做法,孩子能理解吗?孩子的看法又如何?  相似文献   

19.
丁悦 《山东教育》2005,(9):32-32
声音无处不在,是幼儿所熟知的。孩子们玩耍时喜爱摆弄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在触摸中发现了奇妙的声音。但幼儿的自发探索活动只限于发出声响,如何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探索、制造声音,在“玩”中求发展,是本次活动的主旨。活动以制造声音为主线,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一过程中幼儿始终是活动主宰者,在反复操作中逐步体验了探索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每棵树都是活的,它和我们人一样,需要吃、休息、呼吸,也进行血液循环。树的心跳是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早春是倾听大树心跳的最佳时间,此时树正把它大量的树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枝桠,为新的季节的欣欣向荣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