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文史》1985年4期王赛时同志《风筝名称辨误》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对近年来包括笔者在内的好几篇论述风筝的文章引用唐人鲍溶、高骈等人的《风筝》诗提出异议,认为这些诗是描绘乐器筝的弹奏而非咏写风筝(飞鸢),说这些诗命名“风筝”实指乐器筝,并断言“风筝一词原指乐器”,因而要“辨误”。《王文》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辨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史》1985年第4期上刊登王赛时同志《风筝名称辩误》一文,认为风筝是乐器而不是纸鸢。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接着,《体育文史》1986年第1期又发表旷文楠同志的《唐人风筝诗与风筝》,指出王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近读《体育文史》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所载旷文楠《唐人风筝诗与风筝——辨王赛时〈风筝辨误〉之误》一文,很受启发,受益良多。然细思《旷文》,似仍有可商榷之处。 读旷、王二位大作,各有所据,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唐人所说“风筝”一词的理解上,也就是说唐人所说的“风筝”是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4.
风筝之线     
李约瑟先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已有中译本,但他的书部头太大了,以至从未能仔细地翻阅过。感谢美国人罗伯特·K·G·坦普尔,他将李约瑟的巨著改编为简写本:《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21世纪出版社,1995年),这使得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李约瑟的研究。读了这本书,第一感觉是真没有想到有那么多的东西是我们的老祖先首先发明、发现的。但坦率说,骄傲之余,也不难发现,李约瑟先生努力要证明自己的观点,也有牵强和夸大其辞处。最让人不敢苟同的是载人风筝为飞机起源说。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纸鸢(yuān),俗谓之风筝。…  相似文献   

5.
陈康 《集邮博览》2012,(4):34-36
人类在孩提时就做着飞天的梦想,于是在中国有了“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在西方有了“伊卡洛斯”的神话故事(图1)。后来人们意识到如果不借助工具是不可能飞上天的,因此首先要制造出一种飞行器,这种最早的飞行器就是风筝。中国人发明了风筝,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中也提出了这样的结论,这种看法今天已经得到学术界比较普遍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风筝是我国著名传统民间工艺品,也是民间玩具,种类极多,以“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直串风筝”、“筒形风筝”及“拆装式风筝”较为常见。1987年,我国发行T.115《风筝》(第二组)邮票1套4枚,双枚连印,表现的是潍坊风格的风筝。笔者已收集齐这一套邮票的极限明信片。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风筝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风筝运动起源于我国,关于风筝的发明有墨子发明说、战争起源说、娱乐起源说三种说法。文章并就风筝的国外传播,风筝运动现代化发展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一个已是四世同堂的“风筝世家”。1978年4月,全国著名风筝老艺人、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的杨同科,荣幸地在天安门前作放飞表演,他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获得了优秀创作设计奖。今年已91高龄的杨同科,从父辈那里就是杨家埠出名的风筝艺人。从11岁起,杨同科正式从师杨振奎扎制风筝,至今已有80年的艺术生涯。他的风筝骨架周正、竹条均匀、造型独特逼真,而且起飞平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我很喜欢放风筝。每年从立春到清明,我陶醉于“昭苏万物春风里”,身心都觉得愉快。最近,我在历史的画廊里看见它,心儿又为之一振。风筝,原名纸鸢、风鹞。明代郎瑛的《询刍录》上说。“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  相似文献   

10.
风筝     
春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飞翔:一只只“雄鹰”在那里盘旋;一对对“燕子”在那里嬉戏;一行行“大雁”在那里排着整齐的队伍;五颜六色的“蝴蝶”在上下翻飞:巨大的龙形风筝在空中邀游:还有那最具有中国风筝特色的“沙燕”,它们睁着又大又圆的眼睛,有的像苗条的少女在空中轻歌曼舞,有的似胖娃娃在云间顽皮地做着游戏……风筝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它是最早的,人们用自己双手创造的飞行器。它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中空气流动时的能量,把重于空气的物体升上天空。早在我国古代,风筝发明的初期,就被用于军事目的,用它进行测量、通讯、宣传等。后来风筝传到民间,与民间的工艺、美术结合起来,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例如风筝上的吉祥图案,就寓意着幸福、长寿、富贵、和谐等人民的美好愿望;立春的时候,全家人到外面,把风筝放得高高的,象征着好年景的开始;有些地方,大家合力制作一个大的“板门鹞”(一种大的长方形风筝),把它高高放  相似文献   

11.
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它寄托了人类最初的飞行梦想。可能有人会问:风筝与航模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制作的,和现在很多模型飞机的用材类似。而且,有一类风筝就属于航模竞技项目。在2005版的《航空模型竞赛规则》中,即将特技风筝称为“线操纵风动特技伞翼机”,  相似文献   

12.
<正> “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青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郑板桥的这首诗道出了潍坊风筝的特色。阳春三月,潍城上空飞满了形态各异的风筝。每年4月1日至10日的潍坊国际  相似文献   

13.
软体风筝,顾名思义,与常规的由骨架和蒙布构成的风筝不同。它构造更为简单,仅用不透气的纺织物缝合成中空或半中空的“袋子”。软体风筝上部一般留有进气口,风由此进入,充满整个风筝或其中的气囊,使风筝成形。可以说,风的压力即软体风筝的“骨架”。  相似文献   

14.
风筝的起源问题是风筝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风筝的起源——风筝文化发生的原因或条件——进行探讨,从启发与需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风筝的起源是人们受到自然现象、生活实践经验的启发的结果,是人们原始的游戏娱乐的本能需要、“御风而行”的心理需要和宗教信仰的精神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趣话风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筝在我国南方叫鹞,北方叫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巧匠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到了汉代,纸的使用比较普遍,于是又出现了纸风筝。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还在鸢上系上竹笛,经风一吹发出“筝”鸣般的妙音,所以又叫“风筝”。风筝最初是用于军事目的的,公元前二世纪,项羽击败秦兵,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然而刘邦在张良、韩信等人的策划下,起兵与项羽展开了一场争夺霸业的楚汉战争。韩信在军中用绢制作了一个风筝,风筝上系着竹哨,随风发出阵阵声响,汉军高唱楚歌,勾起楚军的思乡之情,使军心涣散最终导致楚军全军溃败,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后来,风筝流传到民间,逐渐成了人们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6.
风筝情缘     
上:正是这小小的风筝把老人们聚在了一起。Kite party.左:北京东方阳光城老年大学的老人们在动手制作风筝。Students from BeijingSunshine Senior CitizensUniversity are makingkites.右:这位老大妈在细心的为风筝绘上漂亮的“外衣”。Kite-painting is an art.这位小女孩又不知道能勾起老人的多少回忆。I c[(a)0(n)] fly t[(o)0(o)].风筝的乐趣使得这为女士无比的快乐。Enjoy kite flyi雄鹰展翅。老外也来凑凑热闹。老大爷在每个环节上都是细致亲手制作的风筝是老年人的骄傲。潍坊龙腾风筝厂厂长张中华先生给老人们面授手艺。风筝情…  相似文献   

17.
华欣 《健身科学》2013,(5):47-47
风筝的起源世界上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那时的风筝是用轻质的竹子和木头做成的。《墨子·鲁问》中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指的就是原始的风筝。把风筝称为"纸鸢",是纸在中国出现之后的事情。后来有人在纸鸢上装了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恰似古筝之声,就叫做"风筝"了。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的飞行器馆里,明确标有这样的字牌:"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作为原始飞行器的风筝,最开始被应用于军事,承担着宣传、通讯和  相似文献   

18.
刘宾非常坦诚地告诉我,靠风筝来维持生活,难。因为"人们不承认你的劳动力",在更多人的眼里,风筝是玩具,简单的一样玩物而已。"一个做工非常精美的风筝,我们从选材,到做骨架,再到描图上色,到最后整理……几天才能出一个风筝。卖几百块钱,很多人认为不值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多民族艺术,到现在找不到出路,学到手艺,赚不到钱,学的人就越来越少,手艺失传的危险就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1715—1763),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创作的《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曹雪芹也是一位放风筝的佼佼者,出色的风筝制作家。 曹雪芹从小喜欢风筝,放风筝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风筝文化源远流长,自传说中春秋时期鲁国人公输般发明风筝,到目前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娱乐性体育活动,风筝己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谓根深叶茂、千姿百态,它包含着华夏先哲们的聪明才智,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历史,也给人类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灿烂的光彩。1986年,经原国家体委批准,风筝放飞被纳入国家体育竞赛项目,使这一古老的文化活动焕发了绚丽多姿的异彩。“国际风筝会”、“国际风筝节”等盛会,享誉全球。国家体育总局通过《非奥运项目社会吸引力调查表》,对我国目前非奥运项目感兴趣程度和目前参与程度和未来有条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