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第一首。教学过程一、导入,理解诗题1.导入:友谊是什么?在李白的心中,友谊不仅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间深厚之情,也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对朋友远去的久久凝望之情。现在,我们来学习第20课的第一首古诗冥冥《黄鹤楼送孟浩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比较喜欢书写离别这个话题,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离别诗词。新一期的《诗词漫游记》,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中感受充满诗意的词句以及诗人间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  相似文献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似文献   

5.
一、揭题 这篇课文是唐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作者李白,是唐朝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这首诗题目中的“孟浩然”,是李白的朋友,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之”,在古文里是个多义词,这里是“去”的意思。“广陵”,是个地名,也就是扬州。题目连起来讲,就是“送孟浩然去扬州”。 二、提读,正字 1.提读。读诗要读出韵味,古时候不叫“读诗”,而叫“吟诗”,一个字一个字地哼。现在不要求“吟诗”,但要读得响亮,清晰,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音调。 2.范读。注意几个字的写法:辞、鹤、孤、碧、流。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解读分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刚出四川不久,漫游吴、越等地后定居湖北安陆时所写。此时的李白激情澎湃,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诗人是在黄鹤楼与老朋友孟浩然挥手告别的。为什么是"西辞"呢,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今扬州)的西面,两地相距数百里,在黄鹤楼  相似文献   

7.
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特征是创造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情景结合。诗的意境可以激起人们的情思,令人神往,从而感染读者。著名诗仙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所创造的意境,是感人至深的。诗题的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点出了诗的主题——为友送行。可以想见,诗人是要通过送别场景的描绘,来抒发离别之情。为了创造出这种情景交  相似文献   

8.
罗娟 《现代语文》2007,(4):118-118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韵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在唐代诗名很盛,以“缜密而思清”著称,被誉为“诗家夫子”。他擅长七言绝句,可与李白“争胜毫厘”。他现存的一百八十多首诗中,绝句占了一半;而送别又是他七绝诗中的一个主要题材,八十余首七绝诗中,送别诗又几乎占了一半。而《芙蓉楼送辛渐》又是他送别诗中的上品,因此历来被人们所推崇。这首短诗不象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单纯地抒写送别时的伤感和凄凉,而是借送别来申述自己的志趣,表明自己不改初衷,坚贞顽强的情怀。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碧空如洗,阳光灿烂。诗人李白在“新大兴”闲逛,忽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好友杜甫:“老李,我是老杜。今天是我六十岁的生日,我请你到四星级酒店‘威斯特’吃饭。我和几个朋友正等着你呢,快来。”李白高兴极了,拿起手机拨通160给杜甫点了一首《生日快乐》。这时李白的呼机响了,是孟浩然发出的信息。李白想:难道孟兄也要请我吃饭?他好奇地看了下面的文字:我要坐“豪华7号”顺流到扬州去,请速速来黄鹤楼。这下李白急了,坐上小轿车飞快地来到黄鹤楼,早把杜甫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李白一下车就看见孟浩然在船上向他招手…  相似文献   

11.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赠别诗,我从小就能背诵。但在背诵时,却不曾有所怀疑:李白对汪伦的感情真的比千尺潭水还深吗?直到以后读了《李太白全集》我才明白,李白对汪伦哪里有什么真感情  相似文献   

1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首诗都是著名唐代的送别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但由于两位诗人的禀赋、个性的不同,在具体写法上仍有很大差别,感情色彩也完全不同。王维的一生可以以张九龄罢相分为前后  相似文献   

13.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这首诗意境高雅,情趣盎然,诗句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流畅,读来朗朗上口。浅显的诗句中却蕴涵着诗人对老朋友的深厚情意,透过诗句体会诗人的真实感情,就成了这首诗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细腻而透彻地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意,陶冶学生的情操,我采用电教媒体,进行了以下教学。 一、用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 在背景介绍中,通过悠扬缠绵的乐曲以及抑扬顿挫的范读录音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在讲解后两句时,李白立于江边遥望帆影在滚滚的长江上…  相似文献   

14.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妈妈:你看这首诗,是谁跟谁分别呢?快快:是李白跟汪伦。李白要坐船走了,汪伦唱着歌来送他。  相似文献   

15.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象图式是人们的个体经验所得,给予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人们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来转换和映射进行预测和推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多种意象图示的运用是它的一艺术特色,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淘气”是孩子们的专利,所以,我至今记得那个淘的“小老师”。他小,是因为他长了张娃娃脸,两个酒窝儿,天天笑咪的,仿佛那酒窝里全是天真,全是欢乐;再就是他上课像个孩子,颇有点离谱儿,我们很是高兴。比如有一天上自习课,他策划了一次“让你感兴趣”活动。笑眯眯的他在黑板上写了三个挺帅的大字:“学诗”,然后说:“诗必须押韵,押韵了才有音乐感,押韵才好听;而且,写诗一点儿也不神秘,只要肯动脑筋,座的个个能写,信不信?不信这就试一试。”这番话说,我们个个来了精神。他看看了我们接着说:“现在,就我们模仿李白的《送汪伦》,也试着来一首。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的分析,认为这首诗豪迈奔放,色彩瑰丽,感情充沛,笔墨酣畅,富于变化;反映了朋友间惜别的真挚情感,特别是诗人以淋漓尽致的笔墨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因而是一首令人精神振奋,心旷趣浓,热爱祖国之情顿然强化,使祖国河山增色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离别诗十有八九堪称精品。本文试图从形成精品的文化背景及外在因素入手,通过唐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阐释解读,进而李白诗特有的离别世界,探究司空 图所推崇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真谛。  相似文献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用逼真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在境中藏。可是对儿童来说,由于古诗最大的特点是凝练,因此呈现在他们脑海中的画面,色彩不丰富,层次不分明,  相似文献   

20.
在市级青年教师展示课上,我曾听一位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这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文包诗,讲述名人李白在名楼(黄鹤楼)送名士(孟浩然)赴名城(扬州)时的情景,即李白创作《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的背景。全文体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距下课还有几分钟,学生已在教者的组织和引导下,理解了全文,并能当堂背诵古诗了。从教学任务完成效果的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