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人生经历常被比喻成书,在厚与薄之间、深沉与浅薄之间、个性与平庸之间,蕴藏了人生悲欢的点点滴滴.好的书一如人生的丰富满足,婀娜多姿,渗透了人们生命的体验和智慧的表达.不仅如此,好的书有很大的感染力,它直通人的心灵,深入骨髓,熔铸到整个品性与人格,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2.
编辑的性格与媒体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没有个性,容易被淹没在人海;一张报纸、一本刊物没有个性,则容易被受众放弃.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个性往往是被人们记住的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因为大众已有了越来越多的参照取舍的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3.
有独特个性,上乘水平的专栏、专刊是报纸的“拳头产品”.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专栏,可以吸引一批读者.难怪有位老报人曾经说过:“专栏、专刊,半壁江山.”没有专栏,报纸缺少个性;没有专栏,就好像电影没有特写镜头一样,使人感觉平淡乏味.当然,要使所有的专栏成为“拳头产品”是不可能的,但一张报纸若有一至两个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专栏,报纸将增色不少.那么,报纸如何办好专栏,使它成为“拳头产品”以吸引读者,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柳橙 《编辑学刊》2007,(4):59-61
一、必有与可无之间的"阅读" 我们对阅读抱着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好书者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书.好网者说:书有什么意思?游戏多好玩啊.也是,孔子说: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乐,没有说是一定要读书.颜回倒是说过去春游,三朋五友吹吹风,唱唱歌,那是人生至乐.  相似文献   

5.
藏书忧     
近年来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的时候都引来许多围观的人.家具没有什么好看的,就看那一捆捆递接不完的书.搬前几星期就得请几位学生帮忙,把架子上的书按次序拿下来,扎成一捆捆的.这是个劳累活,有两位学生手上还磨出了水泡.搬的时候采用流水作业,一排人站在楼梯上,一捆捆传递下去.书不像西瓜,可以甩着来,一捆书太重,甩接几次就没有手劲了.摔破一个西瓜不要紧,摔坏了书却叫人心疼.因此,这支小心翼翼的传送队伍确实是很有趣的,难怪人们要围观.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初见兴送名片。书和人初见也有“名片”,我指的是书封面封底的介绍语。这“名片”用于介绍作者、书的内容、评论者和出版人对书的评语等等。它不是简单地把过去的“内容简介”移出印到封面来,它带有鲜明的广告意图。名片这东西是有个性的。读不同人的名片,感觉有时会有很大差异,读不同的书的“名片”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7.
书人 理书理到一本<华氏451度>,是小说,说那个世界里,拥有书是违法的,家里有书一律烧掉.结果舍不得书的人,就纷纷沿着废弃的铁轨逃亡,大家聚在一起,渐渐形成一群怀抱秘密的人.他们彼此约定,每个人负责一字不漏地完全记住一本书,靠这样,把已经被烧掉的书,保留给将来的人.  相似文献   

8.
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性,那么,记者有个性吗?当然有,因为记者也是人.不过,个性这个词用在记者队伍中,大多数人认为那是不受欢迎的人,是唯我独尊的人,往往把记者太有个性理解为贬义.  相似文献   

9.
书人   理书理到一本&lt;华氏451度&gt;,是小说,说那个世界里,拥有书是违法的,家里有书一律烧掉.结果舍不得书的人,就纷纷沿着废弃的铁轨逃亡,大家聚在一起,渐渐形成一群怀抱秘密的人.他们彼此约定,每个人负责一字不漏地完全记住一本书,靠这样,把已经被烧掉的书,保留给将来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本刊的个性     
一个期刊没有自己的个性,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中国图书评论》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追求着自己的个性。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一看题目 ,就知道是一篇关于图书的文章。有书 ,就得有存放的地方 ,小的叫书房、书斋 ,大的叫馆、阁。还有私人藏书、国家藏书。国家藏书 ,有书 ,有馆 ,还得有人管。管理藏书的人 ,古代叫吏 ,现在叫馆员。此三者 ,互相依存 ,缺一不可。图书是图书馆的基础 ,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是图书馆价值高低的标志 ,一个没有书的馆就不能叫图书馆。与此同理 ,馆舍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必备条件 ,没有馆舍 ,就如人没有衣穿 ,就没办法开展工作。有书 ,有馆 ,还得有人管理 ,这样 ,图书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对于这些常识问题 ,也有赘述的必要。图书 ,对于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一、档案是人生的指纹   指纹档案,也称为手印档案.指纹档案是每个人所持有的生物信息,它拥有一个人一生都不会变化的特性,也是档案的唯一性.每个人都有其个性,档案就是每个人个性的凭证.……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离不开书,一个国家离不开书,全人类离不开书。如果没有书,今日的世界不知是什么样子。古今中外的名人学士赞书颂书之言不止千万。一时想起的有这样几则:“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谦虚的内涵     
有人于报端著文慨叹:现在谦虚的品格失掉了.走到哪里都可以发现自我吹嘘与自我表扬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谦虚的.就我的感觉而言,现在谦虚的人确实不多,虽然并非真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谦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有着某些媒体在所谓张扬个性的喧嚣中,对谦虚品格肆意嘲讽和贬损的“功劳”.比如说吧,有媒体断言:谦虚就是装傻.有媒体则说:谦虚等于虚伪.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5.
一、档案是人生的指纹   指纹档案,也称为手印档案.指纹档案是每个人所持有的生物信息,它拥有一个人一生都不会变化的特性,也是档案的唯一性.每个人都有其个性,档案就是每个人个性的凭证.……  相似文献   

16.
整本书的构思行云流水,全文一气呵成,书中没有大事件的渲染、没有大人物的悲歌,却让人分明感受到一种扣击灵魂的大智慧和关于人类未来的大悲哀.  相似文献   

17.
在申报图书选题时,很多人会面临这样的情况:自己精心策划的选题,往往会被总编以类似“同类书太多,没有创意”的理由否决,而被否决的可能是还不错的选题.笔者认为,很多选题被否决,不是因为选题本身有问题,而是在于选题策划书的撰写过程中,方法技巧没有把握好.“同类书太多”,说明这个选题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创意”,对于图书来说就是没有市场竞争力.那么,什么样的选题策划书才能做到可信、有效,从而使自己精心策划的选题能够顺利通过呢?  相似文献   

18.
书越多越好     
家里没有多少书,而又能做出大学问的人,最让人佩服,比如钱钟书。据到过他家里的人说,好像书并不多。此类学者,一是童子功好,记忆力惊人,书中的知识早就化成血肉了;二是环境好,中科院的文学所资料室,藏书丰富,借阅方便。在一般人眼中,凡多少能做一点研究的人,家里总是书很多,当然这个“多”,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地不明     
一次逛书店,只见柜台前簇拥着一大圈人,正在争先恐后地看一本名为《目的地不明》的书。拿到书的人,前边翻翻,后边翻翻,然后皱皱眉头,又把书放下了。一连几个读者都是这样。这倒引起了我考察一番的兴趣。我挤到圈子里,问一个刚放下书的读者:“不喜欢吗?”他的回答颇为生动:“没有前言,没有提要,没有出版说明,也没有译者后记,真是‘目的地不明’,不知是一本什么书!”我接过一看,果然前后光秃秃的,连目录也没有。面对着这样一本书,读者如坠入五里雾中。  相似文献   

20.
掌上的风情     
《中国新闻周刊》2006,(28):79-79
为了便于记忆,很多人都有过在手掌上写字的经历,但你有没有想过,信手的涂写,也会成为一种张扬个性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