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徐萍 《职大学报》2002,(4):54-56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各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扩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则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缩小.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缩小东西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根本途经是进一步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其中,缩小贫困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和投资环境方面的差距是加速发展经济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将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度分析2012—2019年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时空演变趋势;其次,引入产值影响力分析郑州对中原经济区的产值影响度及综合影响度,并构建ARIMA预测模型对未来8年郑州对中原区经济影响力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一方面,近年来中原经济区各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在逐年扩大,中原经济区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郑州都市圈与中原副中心城市群以及郑州都市圈与其他城市群之间,郑州都市圈和其他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率均在40%以上,中原经济区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大于各区域内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郑州对中原经济区整体影响力不断提高,且未来8年将继续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型体育竞赛在解决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大型体育竞赛对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表明了大型体育竞赛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很积极的作用,为各地区争办大型体育竞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的环境资源问题。在“双碳”背景下,根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各地区的发展特点选取了13项指标对我国2011—2020年各地区循环经济进行空间异质分析。一级指标中生态支撑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全国和各地区发展效率总体趋势呈现缓慢的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出沿海>中部>西部的格局特征;我国循环经济有较为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在局部范围内呈现较高的空间相关性;观测期内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基尼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解为对外开放程度、教育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采用2005—2015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大,而对外开放、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采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形曲线,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发展、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等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越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以及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共同发展中也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贵州经济社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在1987年提前三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但与全国比还有差距,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更大,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差距拉大的程度就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华东地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带,是中国经济最发达、资金利用率以及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地区。利用因子分析法剖析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的因子作为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华东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应从经济总量、消费水平、价格水平三方面,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问题,以促进华东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信息化非均衡发展是各国各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将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稳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东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现状的阐述,从产生原因上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填平东西部数字鸿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河北省经济的推动作用,构建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数字经济内部数字发展载体、数字产业基础、数字发展环境三个维度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2—2020年河北省各地区数字经济内部各维度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对其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应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河北省各地区数字经济三个维度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和三个维度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各地区数字发展载体、数字产业基础和数字发展环境存在不均衡特征,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内部三个维度耦合度处于良性耦合时期,但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数字经济内部失调类型中数字发展载体滞后型、数字产业基础滞后型以及数字发展环境滞后型分别占比36.37%、9.1%、63.63%;未来河北省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稳步增长,各地区正逐步向初级协调和良好协调发展。据此测度分析,从耦合协调角度提出做大做强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更为突出,而贵州省作为经济不发达省份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虽然贵州省在近几年相应采取了一些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措施,但贵州在全国经济中的排列地位并无多大的变化,按人均GNP排序,基本上都处于后几位。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在众多原因中,有一点应引起决策部门的足够重视:即贵州与全国备地区的地理和经济关系——地缘经济关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应是相互制约、相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同时,也应不断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12.
将金融业发展分解为规模产生阶段和利润产生阶段,建立考虑松弛变量的网络DEA模型(NSBM),采用我国2004-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地区金融业发展效率的演变趋势及其地区差异,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地区金融业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效率大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区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金融业发展效率的基尼系数逐渐降低,地区差异收敛态势明显;受所处发展阶段及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多数地区金融业规模产生阶段效率不高但利润产生阶段效率较高;人均GDP、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与金融业综合效率和规模产生阶段效率显著正相关,但仅产业结构对利润产生阶段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金融拥挤效应使金融资源丰裕度对金融业发展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实施适宜自生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金融改革与发展策略,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提升转变,进而缩小金融业发展效率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在我国区域经济由均衡发展到梯度推进再到协调发展的艰难探索中形成,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条件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行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有可能引致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和经济波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创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扣防范我国经济波动,加快西部发展,缩小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实力和西部的客观实际,利用佩鲁的“发展极”理论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教育经费的效益评价应该从投入效益、使用效益、产出效益三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效益的计量表明,教育经费的使用过程因素正成为影响中国公共教育经费配置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各地区效益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东部地区在使用效益和产出效益上具有优势,中西部地区优势则在投入效益上。应该从使用过程角度提高经费配置效益;提升不发达地区经济,均衡地区内外效益水平;中西部地区要继续利用投入效益优势,同时要同东部地区一道,培植使用效益和产出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对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并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依次呈现高、中、低三级阶梯。(2)研究期内,中国各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第一个时期(1982~1997年),人口文化素质提升幅度与初始水平相关;在第二个时期(1997~2005年),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中国31个省份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协调发展型、素质滞后型、经济滞后型和双双滞后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虽为旅游经济大省,但其各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文章采用空间引力模型对各市2001-201O年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17地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情况,并引入变异系数分析了各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地区空间分布情况,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旅游经济圈和以青岛为中心的滨海旅游经济圈以及四大旅游经济联系带,这对形成新的旅游线路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对中国东西部地区税负差异的比较分析,并通过比较地区间税收负担、经济发展和税收贡献,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东高西低,而宏观税负西高东低。同时,分析我国各地区税收负担差异形成的原因,如东西部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差异、所有制结构差异、财政体制因素、国民收入分配差异以及税收政策差异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理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ADF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及协整回归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公共福利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支农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以及教育支出等公共福利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其中,支农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均有负影响,而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都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当前全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大背景,通过分析珠三角区域地市间差异的泰尔指数指标,考察珠三角区域地市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提出提升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必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转化发展动力,必须依赖政府的有形之手加以干预,发挥区域经济的扩散效应,实现整体区域的临界发展;从政策上统筹规划,采取适当的协调政策,通过小平衡撬动大平衡,缩小区域差距,发挥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