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首先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社会人物,其个人思想品格具有真善美的合理性.只有充分认可这个悲剧人物的人生价值所在,才能正确评价小说的悲剧艺术价值所在.从悲剧审美评价,<祝福>是一篇创造性实践悲剧艺术法则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背影>在写作艺术上有很多特点,文章从角度、白描及对比等艺术手法,对<背影>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语言风趣是<聊斋志异>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蒲松龄运用大量趣语是使<聊斋志异>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分析<聊斋志异>中趣语的类别、艺术效果及其使语言生趣的方式方法,以利于把握趣语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脂砚斋把"至情至理"即艺术真实性作为评价<红楼梦>的价值的根本尺度,并因此而对艺术真实的审美特质、艺术真实的创造与鉴赏规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真实的理论系统.文章对此进行梳理和阐发,借以探讨脂砚斋的小说美学思想和阐扬<红楼梦>的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边城>、<呼兰河传>、<城南旧事>、<果园城记>四篇小说创作主体的特征(个性气质,写作环境、心态及意图)与叙事策略各不相同,但却都流露着超出一般小说的巨大艺术感染力,而获得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在<词论>中批评<淮海词>"少故实"而"乏富贵态",并未中的.文章以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一词为例,对秦词的用典艺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与归纳,以管窥豹,有利于对北宋词作整体上的艺术把握.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清初小说<姑妄言>,是一部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创新的章回小说,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杰作,是集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之大成的奇书.本文仅就<姑妄言>的思想内容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是在再次被贬,又得知好友去世的境况下,自鄂州往宜州贬所的途中来到永州的.他对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景仰已久,然其对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的社会政治评价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书摩崖碑后>碑是黄庭坚晚年书法的杰出代表,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隐藏与缺失、对比与对照、隐喻与象征三个方面论述了<圣殿>的艺术技巧,认为<圣殿>是福克纳精心构思、创作,有很高艺术技巧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全文收录, 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认定为来源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相似文献   

12.
人情诗情悲情--论《红楼梦》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和明清情欲美学思潮出发,透视了<红楼梦>的"情"的体现;从人情、诗情、悲情三个方面论证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13.
张平的<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不胫而走,形成新的阅读热点,并多次获各种奖项.这在90年代是难得的.本文从文学角度剖析张平热的成因,以及张平艺术探索的成果、得失,试图能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张平--这90年代文学领域的独特风光.  相似文献   

14.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本文对其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作了介绍和评价,并兼评其另外几部<文心雕龙>研究著作,以便使牟世金先生毕生之<文心雕龙>研究著述与主要贡献得到整体的呈现,为当代<文心雕龙>研究史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两性隔阂的视角,对<百合花>主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并评述了从50年代直到90年代有关<百合花>的种种文本分析,指出隐晦性恰是<百合花>的艺术特点,过于清晰地解析可能只会远离作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故事新编>文本构成的独特性质"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和"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分别与郭沫若前期历史小说和茅盾历史小说的性质相对比,认为此文本为后二者两重性质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故事新编>对"彼岸"理想世界的超越性追寻和对"此岸"世俗性现实世界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17.
宋元话本中的两个女性--翠莲与秀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清平山堂话本>,清代的<京本通俗小说>是明清话本的集大成者.代表性的篇目是<快嘴李翠莲记>、<碾玉观音>;最具妇女文学形象的是李翠莲和璩秀秀.在她们身上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学形象的最基本的思想倾向反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自由.艺术表现方面的共同特征一是性格的鲜明生动性;二是形象的特殊浪漫性;三是话本的民俗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明代晚期,延续了千年之久的<诗经>经学研究,突然出现危机,而<诗经>之文学研究随之兴起,并出现高潮.这是<诗经>学史上的一次巨变.本文旨在探讨这次巨变出现的历史过程,探寻<诗经>文学研究的轨迹.并对朱熹、谢枋得、徐常吉等人在其中的贡献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滥觞--唐代敦煌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话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一般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然而,从这篇散文中,我们还能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的体验.在写作年代上,<桃花源记>写于陶渊明对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田园隐逸生活.可以说,<桃花源记>正是他归隐体验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