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德两国国情不同,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国职教发展的现状差异,可以对我国职教改革和发展产生有益的启示。对照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分析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昭示我们要重视职业教育中缺少企业参与的缺陷;参照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让我们明确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解读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视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以研究职业及其规律为出发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显著的职业性特征。德国教育职业在职业分类体系中的清晰定位与分类、教育职业设置与更新的规范化程序与方法、教育职业自身丰富灵活的内部结构和统一严密的教育职业标准及其内容体系,保障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职业体系与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足资借鉴的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以职业教育的高度发达闻名于世。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统一,职教体系的层次性与衔接性并举,是足资我国借鉴的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高松在《外国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中撰文,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及课程设置,并鉴于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及课程设置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首先,作者对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进行了简介。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任务主要由理工类大学(TU)和综合型大学(Uni)下设专门的职业教育院系承担。传统的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通常  相似文献   

5.
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就是以德国社会的职业分工为前提,以德国颁布的培训职业为依据,把德国社会的职业分类转化为以学科为基础的教育分类,以便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德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分类活动。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是一项带根本性的建设工程。它直接关系着职业教育办学机构的发展方向,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格。教学人员的配备,教学设备的配置和实习教学场所的建立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专业设置的原则、类型、巩固和调整诸方面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予以探讨,供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组织雇员代表、雇主代表和行会等单位共同制定。专业制定的同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年限、培训大纲及考试要求。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体现职业教育专业特性、具有严格规范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7.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作为德国第二大类高等教育机构,在专业设置方面形成了明确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特点,体现出其特色化发展战略。具体来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专业设置上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专业设置强调应用性,注重与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接轨;第二,专业设置重视跨学科性,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三,专业设置凸显特色性,注重新设专业和原有专业之间的互补与协调。基于这些特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可以为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专业设置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德国职业学院发展综述姜大源在高等教育领域里采用“双元制”模式办学的德国职业学院,已经走过了20年。追溯、了解职业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教学组织与专业设置、管理体制与经费来源以及基本特点与存在问题,对建立我国三级分流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探索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日前在第三届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上指出,我国各产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不少部门急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而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富有成效的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又如何呢?参与论坛的各国人士给出了答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业务发展及技术合作副会长内贾特·葛瑞克认为,增加再培训、再教育和再就业,要当作一个项目来开展。按公司需求设置专业是过去的一贯做法,现在通过了解再教育和再就业人员的情况,则是面对整个社会形势来设置专业。这样的方式更灵活、更…  相似文献   

10.
三年制综合科教育对师范专科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专业。课程设置是新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问题。本从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对综合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在处理好专业性和师范性、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整体一贯和类型结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等关系的基础上,按照“整体构架。通盘考虑,模块结构,分类要求”的基本思路,构建了综合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依照德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可以在各种生产企业中,在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以及在职业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之外的其他职业教育机构中进行。这一规定,为德国职业教育教学场所的设置提供了法律基础,并由此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场所必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为分类标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场所结构由企业教学场所、职业学校教学场所和跨企业教学场所构成。  相似文献   

12.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机制、课程及专业设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师资队伍的建设、产学合作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并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如何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来构建适应中国实情和德宏州实情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五年制高职教育迅速兴起,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对其定位和培养目标上已形成共识,但如何依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设置专业,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五年制高职专业的设置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的首要问题,设置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职专业,对高职教育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教育规律,其专业设置应体现3个特征,即职业教育特征、高等教育特征和五年一贯教育特征。1.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和行业的需求举办高职教育,应始终把社…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独特的培养目标、独特的培养方式、专业设置的职业本位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具有高职业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分为宏观评价体系和微观评价体系。相应地,评价标准也分为宏观评价标准和微观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着重谈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编排、课程实施、教学活动、考试考核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云雁 《教书育人》2001,(22):31-32
大凡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尤其如此。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学的改革,最终都将归结到课程的改革上来。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训练职业能力服务,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是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关键,也是我们潜心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专业学科模式、能力本位模式、综合制或选修模式。其课程结构大体分为四类: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  相似文献   

17.
“双元制”是德国独具特色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其本质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双元制”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中表现为培养目标注重职业能力,专业设置以职业为导向,课程设置基础面宽,课程教学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主体等四个方面.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根据学生、企业以及社会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规划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结构特点,专业设置要与区域企业紧密结合;课程设置要体现宽基础性和强应用性;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校和企业之间两地教学方式互相交叉,相辅相成,企业以满足学生实训为主,学校教育以服务企业需要为主,企业培训总学时数占2/3,学校教学时数占1/3。“双元制”培养了学生的第一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能力。“双元制”是德国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山东陵县职专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陵县当地产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上,把农牧、机电、服装、汽修等专业做为“双元制”办学试点专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  相似文献   

19.
中德职业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发达和先进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职业技术教育正在蓬勃发展起来。本文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方面, 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德国在二战后,经济陷入了低谷,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使经济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德国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本文通过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特点,说明了德国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由此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分析研究电机与电器专业的建设如何与常州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