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试教(一)复习铺垫,引出问题。师:请同学们先来口算几道题。课件出示:A200÷2=100B16÷8=2200÷20=10160÷8=20200÷40=5320÷8=40师:在这两组算式中,藏着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1.探究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学生计算后,思考下面的问题:(1)每一组题中的什么数变了?什么数没有变?(2)从上往下任选两个算式比比看,除数(或被除数)和商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第—次试教 (一)复习铺垫,引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先来口算几道题. 课件出示:A 200÷2=100 B 16÷8=2 200÷20=10 160÷8=20 200÷40=5 320÷8=40 师:在这两组算式中,藏着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探究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26页例1和“练一练”。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几十几和几百几十(最高位不能被整除的)除法口算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除法估算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明确把几百几十拆成哪两部分。教学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选两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0÷3=200÷2=39÷3=420÷280÷4=600÷3=84÷4=550÷5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50-80=□□□师:为什么把450分成300和150?(组织学…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一上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7.5÷15,0.39÷13,0.72÷9,25÷50,6.4÷1.6。当学生看到6.4÷1.6时,全都愣住了。于是,我问:"这道题为什么不会口算?与前面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答:"以前学过的除法除  相似文献   

5.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121算练习题,如:“口算下列各题。26÷2=69÷3=58+42=……”面对这样的口算题教学,我们通常在课的开始出示题目后或指名答,或采用“开火车”等形式“一算而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发现,这样教学口算流于形式,学生练习的面比较窄,一个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正“冷眼旁观”,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景 ,引出问题 :1 出示三组题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组口算并观察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   2 4 0÷ 6 0    2 4 0÷ 6 0    2 4 0÷ 6 0( 1) 2 4 0÷ 30  ( 2 ) 180÷ 6 0  ( 3) 72 0÷ 802 4 0÷ 80 72 0÷ 6 0 36 0÷ 90师 :能干的孩子 ,你有什么发现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吧 !生 1:我口算和观察的是第二组题。我发现被除数变了 ,除数不变 ,商变了。生 2 :我口算和观察的是第一组题。我发现被除数不变 ,除数变了 ,商也变了。生 3:我口算和观察的是第三组题。我发现被除数变了 ,除数变了 ,商也变了。师 :是不是被除数…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感悟,就是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理解数学的问题。因此,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他们能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综合发展。如何让小学生在感悟中学好数学呢?一、大胆猜想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30÷3=12÷3="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让学生计算除法题"60÷4=20÷2=90÷6=70÷5=36÷3=36÷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水平参差不齐,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为此,我们广泛征集学生的错例,深入思考并分析其实质性原因,以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错例分析1.抄错题16-8——19-8;40÷8——40÷5诊断:感知比较粗略。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笼统、模糊,感知的目的性较差,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而遗漏了某些细节,导致抄错数或运算符号等。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分或下一题的后半部分,首尾不符。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9 6=1754÷9=53×8=28诊断:学生解题技巧不熟练。像2…  相似文献   

9.
一、口算下面各题。(18分) 25×8= 450÷9= 250 200= 75-56= 540÷6= 480 80= 19×20= 250÷50= 240÷3= 90 540= 14×6= 610-400= 480÷80= 125×8= 460 40= 570 90= 360÷30= 96-48=  相似文献   

10.
<正>一、深知学情,真疑导课【课堂回放】课始,罗老师以轻松语气说:“我们先来做几道除法吧!”他缓缓地依次读出如下除法算式,学生进行口算。6÷2 72÷9 2÷33÷8 11÷17在学生逐渐困惑、迷茫的眼神中,罗老轻轻地问:“怎么了?遇到了什么困难?”  相似文献   

11.
批改家庭作业时,我发现"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一道题,学生出现了三种解法:①4.2÷0.3+4.2÷0.7=4.2÷(0.3+0.7)=4.2÷1=4.2②4.2÷0.3+4.2÷0.7=4.2÷(0.3×0.7)=4.2÷0.21=20③4.2÷0.3+4.2÷0.7=14+6=20我很纳闷,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只能按顺序计算,前两种解法适用的运算律显然是不对的,怎么  相似文献   

12.
一、前提测评1.口算(用卡片出示)。80÷4,420÷7,3600÷9,200÷5,320÷8,0÷3(学生答出0÷3后,教师再让学生说出理由)。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可让两位学生板演)。①408÷4。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4,...  相似文献   

13.
一、继承优良传统,安排口算练习师:今天我们先来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分钟之后,学生完成,一生反馈,其他同学补充不同意见。生1:3600÷70可以看做3600÷100=36。生2:我觉得3600÷70可以看做3600÷40=90。  相似文献   

14.
1.教学内容从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中产生。教学内容如能从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中产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就能被激活,枯燥的数学问题就会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例如简单归一应用题的教学,教师可先选出有代表性的5位同学进行口算题测试,经统计在1分钟内5位同学共口算70道题。于是师生共同编出了下面这道例题:在1分钟内5位同学共口算70道题。照这样计算,全班45位同学在1分钟内共能口算多少道题?由于这个例题是师生共同探讨产生的,所以学生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更亲近,很快就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2.教…  相似文献   

15.
10以内、20以内加减口算,是整数四则计算中最基本的口算。前年,我们对五所小学82年暑后入学的271名刚学完10以内加减计算的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抽样分析,卷面上,除了10以内加减基本口算90道以外,另加带“0”的加减算式10道,共100道。调查结果,学生错题情况如表一。  相似文献   

16.
《大纲》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但数学时,我们可结合哪些内容,让学生掌握哪些方法呢?我的意见是—— 1.结合数的分解,让学生学会把一个数分解成整百、整十等进行口算的方法。如,67 38=67 30 8=105。 2.结合连乘、连除教学,让学生学会将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改为乘、除数是一位数的连乘、连除法进行口算。如,125×16=125×8×2=1000×2=……;350÷25=350 5÷5=……。  相似文献   

17.
在教“数的整除”意义时,一位老师用筛选法筛出新授知识,笔者认为筛得妙!教者先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6÷0.5=32 4.8÷0.2=24 26÷2=13 18÷30=0.6 0÷0.8=0 0÷23=0 9÷2=4……1 3.5÷7=0.5 接着出示如下几道思考题: (1)这组题中哪些没有余数?  相似文献   

18.
一、直击现状 一轮新课程实验下来,我们发现,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不是很理想.为了解低年级学生口算的实际状况,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对学生进行了检测.他们刚好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我们把教材中学生已练过的30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题作为检测内容,检测结果如下:最快的1位学生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错2道;1/3的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还有的在4分钟内完成,最慢的用了5分钟多.  相似文献   

19.
在教了有余数的除法后,我出了下面一道题让学生做: 某乡要修一条660米长的公路,平均分给10个村,每村出12个劳力。问平均每个劳力修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作业本收来一看,没想到,同一道题竟出现了三个余数: ①660÷10÷12 ②660÷12÷10 ③660÷(12×10) =66÷12 =55÷10 =660÷120 =5……6 =5……5 =5……60 我对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了反复推敲,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我去掉“还剩多少米”,结果用分数表示,答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过程4÷2=28÷4= 29÷3=318÷6= 325÷5=550÷10= 5教师呈现上面3组算式,让学生口算。师: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独立观察,并集体交流)生:每一组算式中的商相等。生:每组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变化,而商没有变。生:我有个问题,一般情况下被除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