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减负”的生命意义的悟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起“减负”,有人说,它是顽症,难以根治;有人说,不能指望一纸行政命令解决问题,要打持久战;还有人说,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要搞“战略转移”。一句话,“减负”难。那么,它究竟难在何处?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难处?我们感到,从人的生命层面考察,分析什么是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这一基本问题,也许对“减负”有所启发。一、“负担”:人的生命运动之规限人同宇宙中的各种事物一样,乃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都在一定时间、空间以不同形式运动着,运动是它们共同具有的根本属性。人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是:人有生命,但不是一般的…  相似文献   

2.
一位校长告诉我,他上初中的儿子问他:“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说:“人死后,周围漆黑一片,面对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悄无声息,无人交流。”他说的这个死后世界与法轮功对刘思影所描绘的“人死后,有一条用黄金铺成的道路指引着到达天堂,在那里,到处都是黄金”是相反的。很显然,这位校长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让儿子对死亡产生一种恐惧,从而在现实中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3.
人教育是一种高素质的教育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有关“人”的词汇,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比如人精神、人素质、人教育、人关怀等。大家都觉得“人”和与“人”搭界的这些词汇,是一种层次、品位较高的东西。但什么是人呢?简单地说,人就是重视人的化。而人教育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不断健全的教育,是叫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按北京大学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一个人笑容满面地对我说“我来教育教育你”时,我将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他可能实际上是在说“我来规训规训你”……  相似文献   

5.
秦志强  陈明华 《师道》2004,(4):17-18
名教育家杜威先生说:“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事实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并不容易,在现今学校教育中,“人”不时地被“分”挤到了边缘甚至是界外。  相似文献   

6.
学会欣赏     
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上初中的儿子期中考试后回到家中,妈妈问他:“考得怎么样?”他满不在乎地说:“挺好。”妈妈问:“怎么个好法?”儿子答:“我后面还有两个人呢?”妈妈心一沉,什么也没说。晚饭后,她叫过儿子,说:“你考得确实不错,我们再制定个目标吧,下次考试淋后面要有五个人,  相似文献   

7.
方立新 《教育》2006,(12):19-19
通过“择校”,“赞助费”制度化地把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更多地给了某些“特选”的孩子,这个现实,“地球人都知道”。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对“择校”说“不”,全常听到消息,效果却不是很妙,这种尴尬,同样是“地球人都知道”。  相似文献   

8.
吴友智 《天津教育》2001,(11):12-13
说当代教育是“苦难的教育”未免太过于悲观,但说我们(校长、老师和学生)不少人正经受一场“教育的磨难”,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知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丢失了多少激情,流失了多少才智,丧失了多少机遇,损失了多少事业。就像需要足够的空气和空间一样,我们也需要“宽松的教育”。这不唯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式,而且是已经为不少教育工作者所践行的原则,追求的境界。一———“宽松的教育”是一种遵循规律的教育。它承认人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不急乃宽”。中国古代教育学有“学不躐等”之说,就包含着要循序渐进、拒绝揠苗助长的…  相似文献   

9.
孟子说,理“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明理便可“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这两段话的大致意思是,“理”不难求,只患不去探求,“明理”可知是非善恶。我们的先人关于“理”的著书论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和可贵的思想教育借鉴。在盛世的今天,在教育理念不断探求和发展的新时期,在思想教育的园地里,我们探求的“明理”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使学生“明白道理,事理”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理”既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即“凡事必以理”,“理存高远,心纳天地”,也有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时代内容,即我们的“明理”创新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政治思想合格的人才,“理”的起点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凸显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因而我们说,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然而,就知识经济的本性来讲,它并没有内在地、合逻辑地产生对人的崇高人性的需求。本文凸显了科技与知识“非人道”的一面,郑重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教育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江雪娇 《南昌教育》2005,(11):22-22
哲人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语文老师说:“学生也是有思想的芦苇。”科学技术日益精湛,人类物质力量也渐趋强大,但是人的生命人的精神还是有脆弱的时候,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秋风中的芦苇,但不是枯萎的芦苇,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芦苇。俗语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语文老师说:“教师只是郭橐驼(柳宗元笔下的遵从树木本性种树养树的园艺大师)。”  相似文献   

13.
段永萍 《青海教育》2002,(12):14-15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曾被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作过充分的肯定,如荀子说“干越夷君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也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教育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4.
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说,人“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又说,对于人,“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本文按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审视了一下我们常说的教育目的。在本文之结尾,我们提出了“有我而忘我,忘我而有我”的相关观念。  相似文献   

15.
折..口学家约翰·罗斯金说过:“人劳碌一生,其最高奖赏不在于他从中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借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的原点是人,使命是“使学生成其为人”,即成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爱憎分明、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真实的自我。作为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 朱永新说:教育之起点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精粹古训和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感恩”美德,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家说过“人是环境的儿子”。也就是说环境造就人。对于学生来说,成长的环境无外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那么感恩教育,也要从三个方面联动并进,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践中,教育得以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尊重学生,并由此使学生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成功。”一、自尊是可教育的前提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所谓“脸”就是人的尊严,就是把自己当人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并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要“脸”,不自尊,不讲理,就会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对之无用,更谈不上教育。可以说,自尊是人格的门户,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教育并使之成人的前提。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一个做了错…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思考: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也许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  相似文献   

20.
一、考试背后的教育之痛。教育现象一:2004年惊现教育特殊现象:“南京高考之痛 。人们议论纷纷,是素质教育的错,或是理解并实施素质教育的错,还是考试的错?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在总结“南京高考之痛”后说:“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其本义是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