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池莉小说《云破处》的解读,揭示舒缓、平和、宁静生活所掩盖下的人生的灰色和真实,认为它彻底否定了男权神话、推出了破坏性女性形象、告别了传统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2.
在《杀夫》中,李昂围绕女性对男权的反抗和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着力塑造了三类不同的女性生存模式,分别为卫道型、顺从型、反抗型女性,而整部小说都是围绕这三种女性生存模式展开的。本文从三种女性生存模式入手,梳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群体分化情况及相互间的关系模式,以此来揭示女性自身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双重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李昂是台湾承前启后的女性主义作家,《迷园》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着眼地李昂小说中的总体女性视野重点论析了《迷园》所呈现的女性主体意识:倾斜的两性关系;迷失自我的女性情态;复苏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大欲女》中三位女主人公白大省、尹小跳、西单小六为研究对象,揭示她们在女性精神探索过程中逐步转换对男性崇拜的视角,突破女性自我缺陷的圈子,高扬女性主体意识的寻求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水浒传》这部以男性为绝对主角的"草莽英雄"传奇中,女性的被妖魔化和被雄性化,青春女性美的被践踏和被侮辱使得全书弥漫着浓厚的道学气息和仇恨女性的畸形心理。作者对女性裹足的高声赞美和对女伎憎恨的深层意识里蕴涵了对蒙元王朝的抗争;梁山英雄对婚姻的远离则是对宋代享乐之风的批判。其实质是元代知识分子出路被封杀后作者对前朝灭亡的痛苦反思。  相似文献   

6.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这里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向命运屈服,而是叛逆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男权社会的无言的反抗,是对刚刚苏醒的主体意识的捍卫。  相似文献   

7.
电影《喜福会》站在中美文化的交叉点上,展现了三代女性的不同婚姻与家庭命运,从女性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历史的纵向追溯与反思。不同的文化传统及华裔在美国社会的生存处境,造成了《喜福会》中人物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围绕女性生活及其婚姻这一主线,阿袁串行起婚姻围城内外的一副罗生门和众生相。对婚姻关系的掌控和操纵、对婚姻资源的争夺和取舍,致使婚姻这一客体事实上成为权力争斗的场域:其中既反映了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之于婚姻的价值选择,也折射出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生态与群体价值观对女性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社会和经济背景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和婚姻,同时通过作者对女性婚姻,社会地位及感情选择的思考,评价了作者在小说里岛在婚姻和财富关系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11.
“归”字在《诗经》中,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仅“于归”、“归宁”、“大归”三词就描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三个片段:结婚、回娘家、被弃。本文试图从“归”字在《诗经》中的不同含义入手,结合《诗经》文本和其他一些先秦典籍,探讨其时女性的一些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池莉小说《云破处》的解读,揭示舒缓、平和、宁静生活所掩盖下的人生的灰色和真实,女性用其天生的破坏本能形成对男权秩序的有力冲击,进而撩开传统婚姻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贝妲的婚姻》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哈代小说中一贯关注的阶级和文化的问题。女主人公贝妲在追求阶层上升的过程中面临着阶层和文化的错位以及物质追求与艺术追求之间的矛盾。本文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分析贝妲的社会进取,阐述哈代本人的隐忧之心及其"文化"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女性写作虽然颇受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在写作上呈现出宏大叙事主体的疏离性特点:即从女性特有的视觉来看待现实与历史的机缘往往就在恋爱、婚姻和家庭这些与男人交往的过程中、那么女性更多的把情感世界作为自己生命的寄托方式便自然而然的。以此为注视点、追溯女性写作中爱情理想的构建.解构的过程及其轨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凌淑华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花之寺》是她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这部小说集采用独特的"复调"式书写,表达了对女性婚姻婚前、婚后同囿"围城"命运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将女性牢牢困在这座围城中的真正原因。这样的书写看似保守,实则深刻,在另一层意义上呼应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互动教学重在双向交流,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变了以往教师在理论教学上全篇讲解"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吸取,这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从《诗经》到《祝福》看女性地位之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 ,剖析中国历史上 ,妇女在婚姻、家庭中所处地位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小说《宠儿》通过对女主人公塞丝反抗白人主导文化,赢得内容内部的理解和互助,以及努力促成黑人和白人的和谐相处,最终建构了自己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伤逝>中,鲁迅是以悖论的方式来表达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主体性的问题的.他把矛盾的元素扭结在一起,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性的追求,而且可以见出著者对于女性的现代主体建构的深切关怀.然而从作者、隐含作者和叙事者之间可以发现,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女性主体声音的失语、女性被启蒙的客体位置以及子君婚姻的生存时空体的转换,构成一种主体性建构的悖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