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指标与“见报热”“最近,我们单位召开了新闻工作会议,会上宣布了新的见报指标。天哪,去年拚死拚活,还几乎没能完成指标。今年要求的数量更多,压力更大,日子不好过啊!……”这位搞报道的同志在来信中叫苦不迭,读后很令人同情。这是个老问题了。有些单位为了追求见报数字“更上一层楼”,又是动员,又是评比,今天查账,明天通报,简直叫人喘不过气来。还有的规定登稿多少篇,便可立功或得奖金。如果完不成指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的新闻干事,向一家大报的编辑诉说,今年单位领导给他定的报道指标“又升级了”,光是要求在中央级报刊登出来的,就不得少于76篇。编辑听了,不禁咋舌:真是“高指标”! 计算一下,要实现这一指标,平均几乎每隔五天就得有一篇稿子见报。谈何容易!任务就是这样订的。这个新闻干事向编辑诉苦;又有点近乎求情。编辑该怎样处理这位干事的来稿呢!不免增添了许多疑虑。报上出现的那些  相似文献   

3.
重视和发挥报纸“读者来信”的作用,是我们党的报纸的传统。许多报纸为加强“读者来信”工作,设立了群众工作部,负责处理读者来信,按照传统的做法和要求,对每一件读者来信,都要认真阅读.能见报的见报,不能见报的附上报社意见转给有关部门处理,并同时通知来信人,有关部门要在规定时闻内答复报社,对有参考价值而又不宜见报的,要以“内参”形式上报,求得上级领导的批示。对于已经见报的来信,报社要将这份报纸寄给有关单位,请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意见。就是说,不管见报没见报,每件读者来信都要有下落、有答复、有处理,让来信者放心。对于来信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报社便有可能派记者前去采访。对于来信中因批评了领导而遭到打击报复的,报社要维护正义,支持来信者。党报的权威就这样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通讯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创作变成铅字;而“上稿难,见报难”又是通讯员,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经常慨叹的苦经。怎样才能解决“上稿难、见报难”呢?拙作《愿风味小吃永驻南京》(见1986年12月6日《南京日报》一版<见闻谭>)的采写过程,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报载:南京政治学院63名新闻系学员,入学前都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有56人两年来往报社送稿138次,承认写过有“水分”的报道达24%;对失实的主要原因有48人认为上级或单位定的指标太高,有12人认为是“搞篇数竞争”,也有人承认是“个人见报得彩”,即获得物质奖励,提拔晋升。地方从事报道的也有类似情况。见报被看作是“业绩”,又加之有利于评定职称和晋升,于是,送稿到报社,恳求编辑高抬贵手者大有人在。一位通讯员同我谈起他与北京6家新闻单位“挂钩”的经验。他说事前与报刊版面责任编辑联系,以讨教某方面稿子为突破口。时机一旦成熟,带上稿子前往,大体都可用。他  相似文献   

6.
报载;南京政治学院63名新闻系学员,入学前都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有56人两年来往报社送稿138次,承认写过有“水分”的报道达24%;对失实的主要原因有48人认为上级或单位定的指标太高,有12人认为是“搞篇数竞争”,也有人承认是“个人见报得彩”,即获得物质奖励,提拔晋升。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失实,直接责任无疑在作者。但影响失实的一些问接原因也值得注意。“稿酬增值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稿酬增值法”,指层层加码另给稿酬。如某通讯员写的稿件,被本系统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份稿酬;被省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倍半稿酬;被全国性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两倍稿酬。笔者曾到20多个基层单位调查,看到这些单位大都实行“稿酬增值法”。一些分管报道的领导同志,只热衷于报刊、电台多发本单位本地区的稿件,扩大本单位本地区的知名度,不问新闻报道是否真实。有的单位在推行这种“增值法”的同时,还规定季度、年度见报或上电台的稿件的“硬性指标”,完不成指标的扣奖金乃至工资。这种办法即使用意是“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实际  相似文献   

8.
近日,某团召开新闻报道工作会议,政治处领导在会上宣布了取消报道人员见稿篇数的规定。此举受到报道人员的欢迎。自1994年以来,这个团连续5年被上级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初,有关业务部门为使新年度的报道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给各级报道人员层层制订了见报指标,使报道人员感到压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道工作正常健康的开展。政治处领导发现这个问题后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一味给报道人员压担子,压力过大只能会适得其反。为此,他们结合本团实际,决定取消见报指标。并从提高报道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倒爷,大家是很熟悉的。他们神通广大,无孔不入,倒彩电,倒冰箱,倒紧俏商品,将一个好好的市场倒得乱七八糟。谁料想,如今倒爷的“经营范围”又有所扩大,居然“倒卖”起新闻来了。这类倒爷,将新闻化为商品,利用种种手段,把一些不值得见报或播出的稿件见报或播出,从其中牟取好处。且看“新闻倒爷”的两种嘴脸: 第一类倒爷,他们借一些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工厂)想提高知名度的心理,让这些单位写一些或吹吹捧捧、或广告味浓的所谓新闻稿。利用新闻单位的亲朋好友或拐弯抹角的关  相似文献   

10.
江苏7400万人民关注的省“两会”胜利结束了。作为“两会”报道组,我们在短短的9天中,共采写见报稿件130多篇,拍摄照片见报80多幅,顺利完成了报道任务,做到了省领导满意、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满意、广大读者满意的“三赢”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读去年第十二期《新闻战线》《读者论坛》专栏《“发表奖”不该发》一文之后,颇有感慨。就我所知,实行稿件见报(广播)发给奖金,已经是很普遍了。有些单位领导急于“扬名声”,  相似文献   

12.
日前,和几位同行(编辑)谈论通讯员来稿情况,大家谈得最多的是,有时一天就收到报道员寄给他们本人的稿件达10余篇,来稿大都附言:“领导要求此稿见报,请一定关照”,“长时间没见报压力大,请照顾用一下”,等等。而仔细看,则发现多数稿件没写好或没新闻价值。大家想编好稿,自然不顾通讯员附言多么漂亮和令人同情,对不能编发的,只能是望洋兴叹爱莫能助。长时间不见报的报道员上稿心切,特别是某阶段开展诸如营区正规化建设试点、“四个教育”试点等在本单位是“重大活动”时,领导给报道人员下达报道任务,报道员不得不向编辑“求…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郧阳日报》编辑部出现一次退红包的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事情是这样的:郧阳地区直属有一单位,作了一件“坑农”的事。这件事被郧阳日报编辑部发现后,准备采访见报。当稿件写成后,送到有关单位核对事实时,那个单位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处理“坑农”事件。处理办法是:由那个单位向被“坑”的那位农民赔礼道歉;同时,赔偿了一千元的损失;接着向报社  相似文献   

14.
曾数年与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不沾边的某仓库近4年来连续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个新闻报道工作曾荒芜数年的山沟仓库缘何一跃成为育人成才的沃土呢?仓库主任仇书洪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当初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仓库党委除了注意提高思想认识,摆正报道工作的位置,利用各种渠道提高报道队伍的素质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采取了报道人员的责、权、利融为一体的措施。所谓“责”就是给报道员明确任务,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近几年,他们根据仓库实际,给单位和个人下达了相应的见报指标。指标下达后,单位与单位、个人与个人都比着干。去年一段…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包括记)常把稿子投到报社后不能见报的情况称作“泥牛入海”。这需要通讯员重新审视所写稿件,认真分析不能见报的原因,对症下药,再作修改,使稿件见报,从而把“泥牛”变成“金牛”。办法有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杜绝虚假不实报道,一些报纸最近相继推出了“更正”栏目。《宁波日报》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本报更正”栏目,除更正差错、向读者致歉外,还公布当班责任编辑名字和挑错热线。栏目一见报,读者那边一片叫好声,为报社的莫大勇气而大加赞许;而编辑部内部却是认同者寥寥,尤其是编辑更是消极应付。于是,“更正”栏目几期下来后就变得不太正常,即使出了见报差错,编辑也是能瞒则瞒,瞒不了则力争尽量不见报更正,有些“更正”甚至是在报社编校质量领导小组的敦促下才勉勉强强见报。读者叫好的“更正”栏目为何会遭报社内部冷遇?原因在于我们有的采…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0月,我高中毕业不久,从豫东平原入伍来到东海前哨的一个小岛上。两年多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先后被新闻单位采用七十八篇,连续被评为优秀报道员。1984年初春,上级把我从连队抽到团机关搞报道。一个月写了几十篇稿子,都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一次师里一位报道员到我们单位采访的稿件,不久就在报上登出来了。我想,发生在自己单位的事,我怎么没发现呢?这就是差距。“别人写的能见报,我也一定要见报!”于是,我从新华书店买来《新闻采访与写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发现不少单位对通讯报道工作都定有指标,以见报篇数来衡量报道工作成绩大小,决定报道员的奖惩升降。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做的结果,弊多利少。第一,由此而引起的严重后果之一是新闻报道失实。为了完成指标,有些报道员胡编乱造、无中生有。“管他真实不真  相似文献   

19.
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俗话说:“久病成医。”说的是经常生病吃药多了,积累了经验自己也会看病了。写稿投稿也是这样。两位通讯员同时起步,有一个很快成熟起来,稿件经常见报,成了优秀通讯员;有一个则一个劲地写,始终没有见报,探其“奥秘”在于:在一次成功或失败面前善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刚搞报道时,我劲头特别大,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一连写了80多篇还没见报,我也不气馁,希望自己的毅力和恒心能感动“上帝”。我的宣传科长是一位“老新闻”,有一天,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搞报道单有热情还不够,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如果自已的稿子见报了,你想一想,编辑为什么百里挑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日照市东港区人武报道工作搞得红红火火,连年受到日照军分区和日照市委宣传部的通报表彰。然而,当有人向他们请教搞好新闻报道工作的秘诀时,政工科的同志却说:鲜花开在山那边。说罢,便扳起指头数起来:部长有把“撑腰尺”在东港区人武部的见报稿中,有表扬稿亦有问题稿。表扬稿还好说,可揭短稿,往往被人指指戳戳。然而,部里的这些报忧者们不管走到哪里,腰板总是挺得笔直,熟悉内情的人都说:多亏梁化勇部长手中有把“撑腰尺”。“好经验固然要写,它可昭示其它单位在摸索中少走弯路,可出了问题也要见报,它可对个别单位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