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莉民 《新闻世界》2012,(11):17-18
科技新闻除了要写得准确到位外,生动耐读更是其生命力所在。否则,科技新闻一旦进入“论文式”和“鉴定式”的误区,写出来的报道“圈内人”不爱看,“圈外人”看不懂,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将理性概念感性化,使报道贴近百姓,科技报道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策划"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党八股、枯燥乏味、不注重传播效果的弊病,并通过提高报道质量来吸引读者。时至今日,策划行为虽然早已在各大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但"新闻策划"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颇有争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学术界在"新闻策划"方面的种种争议作一番概括,并提出自己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4.
陈瑜 《视听界》2002,(5):29-29
新闻需要解释,已是新闻写作中一条毋庸置疑的原则。科技新闻更需要解释,这是科技新闻本身特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李傲 《记者摇篮》2005,(2):42-42
如何让高深的科技理论、科技成果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报刊,让读者“零距离”接触,这是每一个编辑、记者都会遇到较棘手的问题。笔者从近期的科技新闻采编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传播科技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闻报道涉及各个科学领域,专业性很强。如果只是堆砌术语,自然可以保证报道的准确性。但读者是非专业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通俗易懂,避免枯燥乏味的行文叙述。由中国科协公布的最新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4%。  相似文献   

7.
8.
"新闻策划"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党八股、枯燥乏味、不注重传播效果的弊病,并通过提高报道质量来吸引读者。时至今日,策划行为虽然早已在各大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但"新闻策划"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颇有争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学术界在"新闻策划"方面的种种争议作一番概括,并提出自己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渠道非常多样化。在各类信息中,科技新闻依然是较为"小众"的新闻种类。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依然有待提高,科普力度仍需加大,而承担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科技新闻存在同质化严重,内容过于专业的情况。如何拉近科技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让科技新闻变得"悦读"?本文以《江淮晨报》为例,浅析科技新闻传播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11.
科技新闻的传播不但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新闻方面的编辑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科技新闻不仅传播新闻内容,还传递给广大观众科技知识,担负着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任务。同时,做好科技新闻的传播,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建设都有推进作用,也是我们的研究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以声音作为唯一传播媒质的广播新闻,应该大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声音来展现。千变万化与丰富多彩的声音,为广播报道开辟了广阔、多样的舒展空间和运用手段。因此,广播新闻报道只有大力开掘声音源,充分挖掘与运用新闻报道的种种声音,才能激发和满足受众的收听兴趣,提高收听率。  相似文献   

14.
编发国际新闻是夜班编辑部的一项重大任务。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读者对国际新闻兴趣的程度大大超过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在北京,国际新闻的阅读率居各类新闻的第二位;上海则居第一位。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在我们的报纸版面上,必须适度增加国际新闻报道的比重。在今天看来,让国际新闻"重"起来,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会议新闻在报道中不可或缺,但长期以来,由于此类新闻报道过多过滥,加之报道手段枯燥,语言干瘪,往往让读者失去阅读的"胃口",也大大削弱了报纸的指导性.因此,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采写,使其真正鲜活起来,成为读者与新闻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到人们面前。这也是一个人类的眼睛功能普遍退化的时代。有用的无用的,复杂的浅显的,有趣的乏味的信息纷繁交错,使现代人的眼睛逐渐麻痹,导致大众视觉疲劳。在这种情形下,知识比较深奥、成果专业性强的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18.
19.
近1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致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作为经济特区的记,在报道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作了 积极的探索,一组组科技报道应运而生,如“863”在深圳,深圳市高科技发展述评,两届高交会系列报道,创办《创新空间》专版等等,许多同志称赞说,你们的科技报道搞得有声有色,有什么秘诀?我慢慢琢磨这些报道,体味着,我们写的一些好的科技报道,都是新闻敏感与认识技术创新规律撞击出来的思想火花,两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陈华荣 《传媒》2002,(8):45-45
对新闻稿进行哲学把关,乍听起来有点小题大作。但是如果对下面这篇新闻稿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你就会感到:把好新闻稿的哲学关,对于提高新闻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如: 张所长用一半工资扶贫济困 3月14日下午1时许,乐成XX所所长张XX从蓝宝大酒店出来时。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男青年可怜巴巴地向他伸出手来。张所长见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钞塞进这男青年的手里,径自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