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部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江苏省8所高校24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将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分为生活动机和社会动机,然后分析团队成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隐性知识共享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人格对成员隐性知识共享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隐性知识特性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成员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和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的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个人接触是最好的隐性知识转移方式,而对人际关系忠诚、情感距离及团队的目标、氛围、领导风格是影响团队成员隐性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在隐性知识共享对绩效的影响方面,普遍认为,隐性知识共享能够增加团队成员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节约科研时间、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团队成员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围绕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展开研究,构建了研究模型,以国内26所重点高校的科研团队为样本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了检验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征(需要满足度、利他主义、荣誉感)、内部机制(人际信任、团队凝聚力、授权式领导)、支撑性框架(自我效能、资源充足度)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撑性框架维度中的成员异质性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策略及建议,为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机理与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款  刘国新 《软科学》2013,27(2):12-18
从科研任务、团队成员、团队环境及团队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了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模型描述了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随成员间交流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MATLAB对矩阵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是实现团队内部高效知识转移的前提;成员间的知识交流需要达到一定的次数才能实现高效的知识转移;将专家引进团队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6.
知识位势、隐性知识分享与科研团队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珍红 《科研管理》2012,33(4):108-115
结合高校基层科研团队独特的行为与需求特征,在考虑团队科研成员知识位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在隐性知识分享中的博弈行为和隐性知识流动路径,探讨了隐性知识分享分类激励机制设计原则和框架,提出高校基层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分享分类激励的设计策略和建议。在考虑了科研团队人员的不同知识位势后,能够更具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方案,提高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性,达到组织与个体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科研团队发展的趋势,提出一种将知识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管理科研团队知识的方法。首先从知识地图,隐性知识的交流两个方面阐了设计思想,然后分析营造知识共享氛围的激励措施,给出知识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并介绍通过个人信息模块、经验共享模块、讨论社区模块交流科研团队中隐性知识的策略。最后利用本实验室科研团队作为示例验证知识管理系统,测试表明系统能较好地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亚平  覃伍  阎俊 《科研管理》2010,31(2):86-93
摘要:团队创新绩效与团队内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高度相关。但有关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我们的实际访谈,提出了一个研究生团队内知识共享及其相关因素的概念模型,从组织领导、组织文化、共享实效、集体主义倾向、不安全感、科研压力等六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团队内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实证研究了上述六个因子对研究生团队成员在团队内进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研究生团队提升知识共享程度,建设知识共享型团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伟  卫民堂  王琳 《情报杂志》2005,24(4):98-99,102
在分析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隐性知识的进一步分类,提出了两主体间伪隐性知识转移的语言调制模型以及两主体间真隐性知识转移的联结学习模型。讨论了两种模型的知识转移过程以及原理,并针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提出了两个维度的观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知识转移理论表明,提升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文章将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因素提炼为知识转移主体、转移情景和转移渠道,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探索其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为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规范明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世超  蔺楠  苏竣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32-1541
 尝试通过将产学间的关系互动表征为信任和信息共享,并引入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作中介变量,深入剖析关系嵌入影响产学间知识转移进而影响产学合作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的大样本数据检验,发现由于信任成本存在导致信任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效果有差异,进而主张需要根据产学间知识活动的特征来灵活选择合适的信任水平;同时还主张在以隐性知识转移为主要目标的产学合作中,在成本可控范围内,应将现有企业的信息共享模式从单纯的信息获取升级为信息交互与参与,从而尽可能降低“挤占效应”,促进产学共同行动中的隐性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2.
知识嵌入性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间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嵌入性及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进而从知识嵌入性视角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间知识转移工具,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基于知识嵌入性的高校科研团队间知识转移网络.  相似文献   

13.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14.
企业高管团队建立合理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组织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关设计思路,建立合理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补偿策略,调整团队成员利益,使团队成员能预期到知识共享的正面效应,实现企业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共享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连娟 《情报科学》2006,24(4):636-640
显性知识仅代表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大部。研究隐性知识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知识分类研究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阐释、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创新、隐性知识的传播和转移、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态扩展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涛  曾金平 《科学学研究》2005,23(4):536-539
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隐性知识的内涵,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理论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研究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驻点,建立了隐性知识流的动态扩展模型,分析了企业业务流程之间隐性知识流转移,提出了基于隐性知识流共享和转移机制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有效的知识传递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非正式网络凭借其良好的互动性,快速的传播速度决定了它在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对于隐形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具体机制,目前还少有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对高技术企业内部员工的非正式网络进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三点:首先,网络特征和联系特征对知识传递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个体的沟通意愿和沟通频率对于网络特征与知识传递效果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最后,知识缄默性对于信任、工作互动程度与知识传递效果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信任、工作互动对知识传递效果的促进作用随着知识缄默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研发型团队创造力的培育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线。隐性知识转移对创造力的培育具有直接的驱动作用。基于长三角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实证性的检验揭示了以组织学习为中介效应的组织公平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机理,提出了组织公平偏好下研发型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策略,为创造力培育的深化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发现:研发型团队应提高组织公平对系统思考的促进力度,同时提高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从剖析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隐性知识研究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路径上局限于知识的表达维度,而忽视理解维度。认为社会交互过程中隐性知识虽然无法明确表达自身,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知识予以解释,以达成交互双方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借鉴哈贝马斯提出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性知识概念,本文提出知识的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通过从理解维度引入新的研究路径,深化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