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与生态理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构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和生态理性,认为生态理性必将代替经济理性,并提出了一些生态理性的行为规范原则,要求具有生态理性的人即理性生态经济人来实施这些规范,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以此解决生态危机、生存危机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伦理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04,26(6):172-174
1科学发展观: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目标追求,但以什么样的观念来实现发展,则是世界各国近几十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25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在这"五个统筹"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筹是一个尤其值得重视的方面.因为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可以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我国在发展道路上正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走出生志环境恶化的困境。目前,浙江奉化腾头村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生态伦理,值得我国广大农村学习、借鉴的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价值主体:关于环境伦理的再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对立,是当前环境伦理研究的焦点,也是环境伦理发展的一个障碍。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其矛盾的根源在于它们的理论体系所确立的价值主体存在片面性。所以,超越二者的对立,解决它们各自的矛盾,切入点就是要确立起一个摆脱片面性的、科学的环境伦理的价值主体,而这一新的价值主体应当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5.
李得源  李彦青 《科技风》2015,(6):228+230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日渐成为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标志着旧的的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生态文明将成为一种新的文明将之取缔,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农村居民生态意识不强,个人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草场退化、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在生态伦理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我国在发展道路上正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走出生态环境恶化的困境.目前,浙江奉化腾头村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生态伦理,值得我国广大农村学习、借鉴的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与环境问题--兼谈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是引入国内的一个现代西方哲学范畴,对其定义和应用尚在争论之中,文章试图将其引入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结合人的发展,从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加以论述.环境问题是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文章认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正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阶段的不同的个体主体,以他们所"依赖"的"物"--环境为中介的对立的主体间性;而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则需要人们达到和谐统一的主体间性,即努力实现人的"类"存在状态--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指出,生态伦理学只在主客对立的二元结构中讨论问题,没有抓住环境问题的本质;可持续发展观是发达国家就本国利益而提出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探析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基础、伦理意义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契合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探析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基础、伦理意义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契合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环境问题固然是近代工业文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恶果,但其深层原因却是传统伦理中的传统科学理性思维。传统伦理观念否认人与自然间存在伦理关系,体现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周俊敏 《软科学》2000,14(3):47-48
根据联合国研究机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所言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的主要标志一是知识、智力、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是高科技产业经济。乍看起来 ,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将更为美好 ,人们似乎可以倚仗科技的法宝呼风唤雨 ,为所欲为 ,不须再顾及生态伦理方面的研究 ,事实上 ,这种想法是幼稚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生态危机四伏的时代 ,全球性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洪灾、沙漠化……正日益困扰着人类 ,人与自然之间已走到了一个失衡的边缘 ,这虽然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 ,…  相似文献   

12.
卢风 《百科知识》2004,(1):36-38
现代化的盛宴几乎攫住了地球每一个角落的人,它在给我们带来舒适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严重的生态危机之中,表现为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对江河湖海、大气以及土地的污染,森林的锐减,草原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湿地和荒野的减少,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肆虐,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概述了人背弃自然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含义,从生物学及生态学上论述了人外生命及生物圈的价值,论证了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不可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最后指出只有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才是人类克服生存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求,其蕴含着和谐生态伦理思想。首先结合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及环境瓶颈分析了推广循环经济的背景,并结合循环经济的"4R"内涵,揭示了其蕴含的"经济、社会、生态三维系统"公正理念,进而针对推广循环经济的政府、企业、公众三大主体,论述了重构生态伦理重塑的途径,为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世界观的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深入比较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基础上,认为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是基于一种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转变,二者争论的实质是是否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作者认为对于生态中心主义提出的自然“内在价值”,虽然在实践上缺乏基础,但对此的深入探讨仍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这种新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使人类在自然观上确立新视野、提升人类行为实践境界。  相似文献   

17.
学术生态与学术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学术生态以及学术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学术生态危机是针对目前学术系统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概念。学术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的实质是学术成果原创性缺乏和学术可持续发展力的软弱。本文建议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进行学术系统的生态建设,提高学术主体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学术生态以及学术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学术生态危机是针对目前学术系统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概念.学术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的实质是学术成果原创性缺乏和学术可持续发展力的软弱.本文建议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进行学术系统的生态建设,提高学术主体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环境可持续、人类福利以及两者间关系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生态福利绩效概念的提出与相关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生态福利绩效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是指在技术系统中相关技术主体的技术活动要受到生态伦理准则的规范与约束。技术主体在技术活动中应遵守以下生态伦理原则:尊重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合理应用技术开发和利用资源,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实现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要加强技术主体的生态伦理自律控制和他律控制。要通过建立健全技术评估和预警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违反生态伦理原则的技术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