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凡对鲁迅作品稍有研究的人都会注意到,鲁迅对妇女的命运寄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同情。无论是在他的杂文,还是他的小说,妇女问题都不是作为枝节的、附带的问题而出现,而是作为独立的主题加以表现,妇女的喜怒哀乐、坎坷人生不是孤立存在于他的作品中,而是与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展示以及对传统的封建礼教、道德观念的批判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新文化运动以来用笔来反封建的斗士,一个毫无争议的反对一切黑暗统治的领袖。正因为如此,我们谈及鲁迅,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我想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谈到鲁迅作品时,首先就会提到他旗帜鲜明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3.
作为女性文学文本,《祝福》致力于中国封建女性意识独立性的探求。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基本上是以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男性控制着话语权,封建神权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女性意识失去了独立性。从封建女性意识和思想角度反映中国妇女的命运,呼唤女性解放,《祝福》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文中,鲁迅的文章一直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这除了鲁迅作品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时代背景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鲁迅作品本身的难度造成的,如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字斟句酌、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运用,对文字表达效果的刻意追求等。《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中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的一篇,但其中也有一些句子是同学们理解的难点,这里挑出一些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鲁四爷并不代表着封建政权对祥林嫂实施迫害,他只是封建思想化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忠实维护之一;鲁四爷也不是迫害祥林嫂致死的元凶,他只是对祥林嫂进行精神打击的众多人之一;是鲁镇这个高度思想化的环境联合绞杀了祥林嫂。  相似文献   

6.
田兆山 《学语文》2003,(4):16-16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自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可谓“前人之述备矣”。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分析的角度重新品读这一名篇。  相似文献   

7.
《祝福》是鲁迅先生创作辉煌时期的作品,对它存在着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祝福》的主题应是表现了作者对女性处境和命运的关注,揭示女性身上存在的落后一面,进而唤起人们起来抗争。其中的人物卫老婆子精明能干,形象鲜明。全篇人物语言精湛恰当。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写作技巧上不懈地进行着“创新”。《祝福》一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在艺术上的独具匠心,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美好的愿望与现实悲苦构成的反讽;二.不知姓名与鲁镇人“看客”形象的相互关照;三.未改姓名与非正常心理的隐秘呼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论述了何为对比艺术,然后重点阐明了《祝福》文中的对比艺术,包括环境与环境的对比、环境与心境的对比、人物之间的对比、篇章结构上的对比。通过诸多对比,建构了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小说之一,文章应用明暗两条线索进行组织。祥林嫂死于中国人民的相互祝福声中;旧中国的劳动人民死于封建,资本主义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更死于她自己的魔掌中,她更是在自己对自己的祝福声中忽忽地离去,留给他们的除了她的那些“阿毛的故事”外,另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11.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述,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加以反映,深刻显示出当时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鲁迅的《祝福》中,所谓的"祝福"并没有表现出祝福应有的积极性,其所提出的祝福实质上是一种寒冷的"祝福",具有一定的讽刺性。本人在阅读《祝福》的基础上,对《祝福》中寒冷的"祝福"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一.从“祥林嫂”之名看“祥林嫂”之死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的命名,独具艺术特性,内涵深刻,这些人物的命名往往起到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化原质的审视,对国民灵魂的深掘,可以说是鲁迅整个创作中化重构的心理定势。由“未庄”和“鲁镇”两个最典型的人环境所折射出的“未庄化”和“鲁镇化”.反映了鲁迅对传统化蕴含的“内在超越性”的理性把握。在鲁迅的小说世界里,一切可用于再现和表现生活的意象符号都被诠释为“吃人”的化代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人物,我们必须把握人物的身份地位。《祝福》中鲁四的身份地位文中有具体的交代,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鲁镇人心目中的“鲁四老爷”,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乡绅。基于这一点出发,分析鲁四这个人物也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15.
从《祝福》中的“我”开始,鲁迅展开对知识分子的审视,展开对启蒙主义和启蒙者的反思,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真实地描绘启蒙者的复杂性格。本文从“我”与祥林嫂的关系说起,重读河边“魂灵之问”,解读鲁迅“彷徨”时期的启蒙之思。  相似文献   

16.
马韫睿 《林区教学》2022,(10):72-75
鲁迅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其多次被编入语文教材的原因之一,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殊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字背后复杂的情感思想使得部分学生叫苦不迭。利用分“镜头”阅读鲁迅作品,分析鲁迅作品与“镜头”语言的共通之处,引入“镜头”对比教学思路,并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此体现“镜头”对比思路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可行性与直观性。  相似文献   

17.
《药》、《祝福》作为鲁迅小说的名篇,集中反映了鲁迅小说反封建反礼教,哀民众之不幸,怒百姓之不争,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无边的主题。人们已经对小说形象的意义基本达成了认识。但这种传统的认识与分析过于概括,多少给人一种概念化、政治化的印象,特别是有些问题,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解释。比如《药》的两条线索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把它调换过来?  相似文献   

18.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是鲁迅在《明天》和《祝福》中塑造的两个寡妇形象,但是对这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鲁迅一改批判愚弱国民“劣根性”的锋芒,而对她们倾注了“哀其不幸”的同情与怜悯。本试图结合鲁迅的“节烈观”,分析其笔下塑造的寡妇形象,并联系鲁迅本人的身世,探析“寡母抚孤”与鲁迅创作这一题材的心理关系,认为“寡母抚孤”这一中国传统化心理销毁了鲁迅的批判锋芒。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学生.怎样才算是备学生呢?这次教学<祝福>,我一改过去的做法,在尝试中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是教师备课、实施课堂教学的丰富而鲜活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祝福》,不知读过多少遍。然而,每读一遍,总有新的收获,可谓“常读常新”。它好像一座含蕴十分丰厚的宝山.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发掘,是绝不会空手而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