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周龙田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6):20-22,44
赵树理的创作因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而被誉为"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然而,赵树理的创作却不时引起激烈的争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从如何对待"生活"这一观念出发就会发现,赵树理创作中对《讲话》里"文学艺术的来源是生活"观点的理解出现了悖反现象,显示了政治诉求与个人独立思考之间的矛盾。这对思考当下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梳理,从“言“与“不言“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文本,从而肯定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机制。它由三部分构成: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情节的“胜利故事”模式;歌颂基调。赵树理创作模式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拒绝。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文学对中国农民主要是“雪中送炭“问题,而不是“锦上添花“问题,赵树理是一位真诚地为农民创作的作家,现时的中国仍然需要象赵树理这样一心一意为农民创作的作家,中国文坛应该有为九亿中国农民服务的作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6.
作为赵树理和路翎创作思想导向的<讲话>,为文学指明了无产阶级方向,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讲话>的影响下,赵树理和路翎在20世纪40年代都达到了各自的创作高峰,在整合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的过程中,赵树理以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路翎凸现的则是创作主体本身,二人均拓展和丰富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美学意蕴.50年代中期以后,在"左"的政治对文学施以粗暴的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二人文学创作的激情退却了,面对的是文学才思的枯竭和人生命运的劫难.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不为即成的理论模式填充素材,而是在生活真实中形成主题,他的创作契机来自于创作主体而不是外在的指令。他在晋东南的社会变动里感受思考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以让人爱听易懂的形式表现作家独立的思想。而在赵树理所有的才分中,具有整体意义的是他思想的才分。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对赵树理文学现象的阐释,必须联系赵树理与民间文化、赵树理与五四文学传统的转型、赵树理与解放区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赵树理解放以后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去分析其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出现滑坡现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赵树理1950年创作的《登记》为界,深入剖析了其解放以前的创作怎样完成了对民间歌手的自我超越;又以其解放以后的几个重要作品为例,剖析了其在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处于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其创作不但没有超越前一个时期的水准,反而出现了滑坡和倒退的现象。这不仅是赵树理的悲剧,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  相似文献   

9.
对于赵树理的创作思维,以往的研究者多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和身份出身等作家自身的因素去探究,,这种视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狭隘单一,作为一个晋味浓厚的作家,他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语言习惯都与晋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本文试着从赵树理功利性的创作动机,平易通俗的艺术追求,戏剧化的创作模式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赵树理的创作思维与晋文化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创作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是一种难以逾越的精神追求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