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中国西北陕甘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灾荒,致使民不聊生,生活困顿。因为陕甘地区的大范围灾荒使得广大农民纷纷出逃,变卖家产和生产资料,造成田地抛荒,无人管理。久而久之,演变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历史时期。而直隶地区作为畿辅要地,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于中央政权来说无疑非常重要,因此,明清两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直隶地区的备荒与灾荒救治工作,文章即从储粮备荒、灾后赈济、蠲免缓征、抚恤安置几个方面,对明清时期政府对直隶地区的灾荒救助问题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王汝芹 《青年记者》2017,(8):116-117
《申报》创办于晚清时期,是近代中国影响范围最广、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申报》非常重视对社会新闻的报道.灾害这样的突发事件,有极强的破坏性和社会影响力,历来备受《申报》关注.晚清时期积贫积弱,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吏治腐败、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灾荒严重.京畿要地的直隶地区更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因此《申报》对晚清直隶地区的灾荒非常关注,尤其是直隶的水旱灾经常出现在《申报》的头版头条.《申报》不仅报道直隶地区的灾情、政府的救济措施,还直接参与直隶地区的灾荒救济工作,对直隶的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域辽阔,各种灾荒的发生相对频繁。中国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灾情的记录,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依然不容乐观的是,这些比较完整的灾荒记录,即灾荒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不能很好地保存,随时随地有可能受到损毁和破坏。灾荒档案是灾荒时期受灾地区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原始记录,它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灾荒的情况。中国各地的灾荒档案分散存留,很难做到统一妥善保管。这些灾荒档案十分宝贵,记录灾情比较详细,而且地域分明,时间连续性强,可为未来赈灾和减灾工作的具体预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域辽阔,各种灾荒的发生相对频繁.中国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灾情的记录,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依然不容乐观的是,这些比较完整的灾荒记录,即灾荒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不能很好地保存,随时随地有可能受到损毁和破坏.灾荒档案是灾荒时期受灾地区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原始记录,它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灾荒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相关链接】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于陕北富平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还不满15岁。出狱后,他长期在陕甘地区从事革命斗争。1933年与刘志丹等人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苏区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人。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被关押,幸被及时赶到的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解救。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福建政府采取较积极态度组织领导灾荒救济。但后来财力物力困窘,灾荒救济能力极大削弱。本文就抗战时期福建政府的灾荒救济体系、灾荒救济经费及灾后救济措施展开论述,力图对该时期政府灾荒救济工作管中一窥。  相似文献   

8.
书香     
《陕西档案》2013,(3):49-49
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与凶恶的敌人斗争,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终于在陕甘边开辟了一块革命圣地。本书突出和贯穿了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创建陕甘边区的领导作用;突出和贯穿了陕甘边区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突出和贯穿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正确路线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和指导:突出了二战后陕甘边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给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中共陕甘边特委是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它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乃至整个西北革命的发展。刘志丹正确思想和主张,是特委重大决定的灵魂,特委存在时间不长,却贡献巨大,功绩永存。  相似文献   

10.
本届陕甘川宁毗邻地区党报协作论坛在炎帝故里举办,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新闻宣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我们历经了汶川大地震之后,研讨这个话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因为陕甘川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同时通过这场灾难我们这些地区的兄弟党报也成功地回答了“新闻宣传科学真实应对突发事件”这一议题。新闻宣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这个主题十分重要,这是新闻工作者实事求是宗旨的体现,也是客观真实报道的呼唤,更是办活办亮党报,贯彻“三贴近”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嘉庆十八年冀鲁豫三省灾荒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庆十八年,继上年遭受旱灾之后,直隶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地区,又遭大旱,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同年秋,这一地区爆发了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即与这次灾荒有关。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派兵前往镇压,战乱又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饥民逃亡不绝于途,饿莩遍野,大批农民破产。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采取了一些措施赈(血阝)灾民。直到十九年春天以后,情况才逐渐有了好转。现将有关这次灾荒的档案文件选辑发表,以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初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时大吃一惊:"原来你这么年轻,娃娃嘛!"让毛泽东大吃一惊的是,这位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落脚点的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是时年只有22岁、年轻青的习仲勋!陕甘边苏区创建者中最年轻的一个,历任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陕甘边区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本文尝试探讨习仲勋善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相 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土地革命,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为根据地的扩大、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对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3.
就川陕甘毗邻地区图书情报协作网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协作网"工作取得成果的基本条件。同时就"协作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历史档案》2020,(3):4-7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灾荒同时也是影响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上每次大的灾荒,政府如果赈济不力,很可能会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严重者甚至导致王朝更替。灾荒时期实行的赈灾措施即"荒政"是保持国家稳定、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保障。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变,属于灾荒史的一部分,兹将明朝的蝗灾资料予以辑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灾荒实情反映点面结合、政府与社会救济对比鲜明、乡村政治视角与历史理想结合三个方面,分析冯小刚导演《1942》的真正用意和心灵震撼,审视1942年河南灾荒难民实情。  相似文献   

16.
清代救荒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又尚待开垦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研究清代顺治元年(1644)至道光十九年(1839)的荒政(文中所称"清代"均指上述时期)。一、清代灾荒概述 (一)清代灾荒的发生数量、分布及发展趋势清代是历史上灾荒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关于灾荒数量,  相似文献   

17.
孙京 《兰台世界》2016,(15):103-105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对红军顺利落脚陕北、实现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陕甘根据地不仅使中央红军长征有了最终的落脚点,而且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央红军给予了极为关键性的补充,并推动了红军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中共中央立足陕甘根据地新的大本营,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领导各路红军,实现了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8.
“原来你这么年轻”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1933年3月,与刘志丹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历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34年11月上旬,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华北灾荒频仍,对华北人口造成恶劣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灾荒之下华北地区人口总量大量减少,其次是华北地区人口结构有所改变,再次是华北地区人口素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张玮 《兰台世界》2016,(4):87-89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一直都在中西交通、民族关系、军事国防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左宗棠从同治六年(1867)督办西北军务、兼陕甘总督起,至光绪六年(1880)的十余年时间,对河西地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涉及经济、环境、文化教育、政策建设多个方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