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的功能在于育德——评鲁洁教授的德育功能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洁教授是我敬佩的老朋友.从她的学术著作中我得益匪浅。近几年来鲁洁教授对德育功能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1992年《教育研究》第8期的《试论德育的经济功能》,1993年《教育研究》第5期的《试论德育功能的转变》,1994年《教育研究与实验》第2期的《试论德育的自然性功能》,1994年《教育研究》第6斯的《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功能》等。这些文章发表后,1994年《教育研究与实验》第4期发表了刘尧的《德育有多少功  相似文献   

2.
鲁洁教授发表于《教育研究》1995年第6期上的文章《再议德育之享用功能:兼答刘尧同志的“商榷”》,对德育享用功能的分析和严密论述,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想从道德行为研究的角度进一步与鲁洁教授商榷。 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一般地说,主体出需要产生欲望,当主体的欲望与客观世界中的具体对象建立了心理联系时转化为动机。主体需要一旦转化为动机,  相似文献   

3.
德育有多少功能——与鲁洁教授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日,相继读到了南京师大教育系鲁洁教授在《教育研究》1994.6上发表的《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功能》,以及在《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上发表的《试述德育的自然性功能》两文。在这两文中鲁洁教授提出了德育除一般人们公认的“发展功能”之外的另两个功能——个体享用功能和自然性功能。始读两文感到言之有理,理在确实应该开展这两个方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明白,为了自身享用、为了自然界与人类更好的和睦相处,应自觉地按道德规范办事,强化道德自律性。但反复读此两文,就觉得有诸多问题尚需与鲁洁教授商榷。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的功利性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有学者在《东岳论丛》发表题为《论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的文章,认为“功利主义冲击了传统道德中的消极因素,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克服假大空的东西,形成务实而不务虚的品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也认为功利主义道德对中国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范导作用。同年,鲁洁教授在《教育研究》第6期发表文章《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引起了对德育功能的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学思想是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人的超越性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人性假设,它源于马克思的人之二重性假设,基于这一假设,教育要培养人之超越性,更要坚持自身的超越性。道德的追寻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价值追求,因为人之超越的过程也是人之意义的实现过程,作为成人之道的道德为意义的实现指明了方向,相应地,这种指向“成人”的德育是充满魅力的,在人之卓越的实现中,德育也具有了一种享用功能。生活的回归是教育人学思想的实践要求,因为道德是在人的生活之中不断建构的。21世纪以来,鲁洁先生基于知识人和知识论德育的反思建构了生活论德育,并在德育新课程中进行了“回归儿童生活”的实践探索,彰显了教育人学思想的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6.
享用功能被视为德育的最高境界和本质体现。德育之享用功能的实现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和德育评价提出了要求。德育目标应根据个体发展规律和德育功能分层。在德育过程中,应提高德育者的整体素质,提升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德育内容的现实性和多面性。评价的原则应坚持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评价方式上应采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教育研究》创刊35周年,此时此刻,真的感念时光的有情与无情。2009年《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纪念尤在昨日,作为30周年纪念的一个重要活动,编辑部组织了创刊以来优秀论文的评审,拙文《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获评杰出论文,荣幸之至。2014年,35周年刊庆又至,应编辑部之约,谈谈个人的感受。我想,纪念,不应是单纯形式上的庆祝,更不是历史的断裂,而应该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次驻足、一次回眸、一次展望。我与《教育研究》结缘主要集中在德育研  相似文献   

8.
曹红燕 《生活教育》2014,(11):94-95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笔者就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通过溯德育之源:让教材对接生活,可以通过丰德育之形:让活动还原生活,最后可以撷德育之果:让实践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德育改革的几条思路是: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注意发挥德育之个体享用功能;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德育管理体系及其合理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需要之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道德需要纳入道德教育的视域之中,对道德需要之教育意蕴予以阐析:道德需要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的现实要求,是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必然诉求,德育回归生活的现实支点。  相似文献   

11.
近日,校刊《朝阳教育》第六期发至教师手中。翻阅了一下,“德育之窗”栏目中《惩罚的学问》(李燕著)一文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认真拜读后,引发出许多同感。  相似文献   

12.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要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突出自主性,力求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注意德育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德育思想现代化的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教育要现代化,德育也要现代化。十年前鲁洁和我发表过《德育理论在科学化轨道上前进》(见《教育研究》1988年第12期)一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德育理论发展作了较系统的概括,所以本文只就近十年来德育思想的现代化作一个回顾。按自己对德育思想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战斗在教育战线几十年的普通一乒。我长期如饥似渴地阅读《湖南教育》,该刊已成为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很需要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文章,而《湖南教育》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开辟《班主任之页》专栏,从不间断,现在又发展为德育版。此外《湖南教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感谢     
那一年,一位朋友把一期《河南教育》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我真是高兴极了。因为我当时虽说当了十几年班主任,但脑子里德育理论奇缺,工作起来经常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老早就听说《河南教育》的德育研究方面的栏目办得非常好,可就是无缘拜读。而朝思暮想的《河南教...  相似文献   

16.
德育的目标是由中央决定的。如果我们细心研究,仔细地品味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通知》以及中共中央颁发的十四号文件,关于德育目标的提法不尽相同。有的同志讲,好象这三个中央文件,关于德育目标的提法,一次比一次降低了一点标准。我觉得在我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的一天,当朱永新先生把十卷本《朱永新教育文集》赠送到我手上时,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分量,不仅仅是338万个文字构成的物理重量,我更能感觉到的是永新给我鼓励寄我厚望的那一份友情和教育的不能承受之重。置于开卷的是《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在作者的教育理想系列中,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个学科视野,有“理想的学校”这一综合叙述,有对于教师、校长、学生、父母这组生命体的美好憧憬。理想和现实,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教育和社会,热情与诗意激荡其中,理智与智慧洋溢其里。几年来,无论是拜读…  相似文献   

18.
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体现了一种新的德育观.生态德育是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德育评价》和《中小学班主任论理性谈话》,是江西省教育科学“五七”规划重点研究程题“中小学德育序列研制与跟踪实验”的首批阶段性成果。《中小学德育评价》,是在实验研究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中小学德育评价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阶著,由袁真泉同志撰写。该书分析了中小学德育本质和价值观,探讨了德育评价的概念、功能、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回顾了教育评价历史、现状和发展,研究了德育评价过程、步骤和方法等问题。为适应  相似文献   

20.
杨晓燕 《新疆教育》2013,(11):193-193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