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各方面的表现还不错。回顾一年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确定好“看”的内容,对孩子的顺利成长起了一些促进作用。玩我的孩子从小爱玩、好动,上学以后,要保证学习时间,玩的时间必然就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想玩,你就是硬按着他去学习也按不住。考虑到这一点,孩子一上学,我们就给孩子走了一个规矩: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回家以后,给家长当3分钟的小老师,把当天课堂上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讲完后,再学习15分钟。因为要把课堂上学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孩子就必须认真听讲,复…  相似文献   

3.
严格要求是一项教育原则。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要使广大青少年茁壮、健康地成长,没有“从难从严”的要求,不能达到目的。但“严”而要有“格”。“格”是标准、法度,也就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严”而有“格”,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严”得出  相似文献   

4.
家教智慧     
范天亦 《生活教育》2011,(10):64-65
冰心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但从不溺爱。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说实话,她的规矩可大了。如果孩子说了假话,除了用肥皂水洗嘴巴之外,还要灌奎宁水,让他们牢记绝对不能说假话。冰心的这个“规矩”可谓是“暗藏玄机”。肥皂水可以去污,  相似文献   

5.
时代在飞速发展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在思考 :孩子的明天将会怎样?孩子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种想法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是 ,我们不要忘记 :儿童的成长首先在今天。教育首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我们现在太多地注重儿童的“明天”。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 ,为了孩子明天的成长 ,为了抢占21世纪人才的制高点 ,为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学业 ,家长们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孩子在学校做完了功课 ,回到家还要做一道又一道习题 ,双休日又要参加这样那样的训练班(不管…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信息瞬间万变,没有知识的人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没有杰出能力的人也很难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孩子送到“英语班”、“美术班”、“钢琴班”,参加各种技能的学习,“过度化教育”愈演愈烈。结果呢,孩子累得够呛,吵啊闹啊哭啊逆反啊,抗拒父母施加给他们的压力;父母则抱怨孩子不懂事,不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父母与子女免不了有一些冲突,家庭的天空难免笼罩一团阴云。如何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呢?笔者的回答是: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4,(4):7-7
他生于北京,是一个让母亲挠头的“坏”孩子。可父亲却另有他的看法:不怕孩子皮,就怕孩子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太“乖”,太乖的孩子往往抵挡不了坏。有时候孩子“坏”一点反而是一件好事,对“坏”孩子只要施以适当的教育,他会变乖的。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电子医学工程系的母亲觉得孩子的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配合丈夫对孩子积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世间事物均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发展:人类生存在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前进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每个人的成长也要遵循发展规律,同样班主任带好一个班集体同样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班主任工作的“规矩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邓放芝 《教师》2008,(13):6-7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5,(8):89-90
这学期,渝北空港新城小学给家长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三方评测,由孩子、老师、家长自己分别按一定比例打分,得出每位家长参与孩子教育成长的成绩.近日休学典礼上发放了家长成绩单,结果有点“惨淡”:全校2125名学生,仅有335位“合格”父亲,446位“合格”母亲,爸爸妈妈都“合格”的家庭只有220个.(1月31日《重庆晨报》)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来吧孩子》是女作家池莉近期出版的一本谈“育女经”的新书。在书中池莉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写她历经父母离异、体验人心险恶;写母女两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在中国教育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池莉在书中以“生命健康、快乐、饱满地成长”为前提,表达了自身对教育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另类”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一位韩国心理医生提出“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我不禁拍手叫好。我欣赏她那句深刻的话——“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这对望子快成龙、望女速成凤的我们乃至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良好的忠告。“慢速培养”并不意味着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对他们的成长漠然置之。相反,它需要我们具备等待的智慧,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细致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去除欲念汹汹的浮躁和功利,多一些理智和冷静。事实上,许多人却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失去了等待的执著与韧性。许多…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孩子的成长,包含着太多的因素,知识营养的补充、道德情操的陶冶、心理健康的调衡、体质体能的锻炼……这一切的缺一不可,每一方面都关系到孩子们能否健康成长。家庭、社会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或大或小、正负难分,而学校教育就不同了,那是一种“规范﹢自主”的教育。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长,既要学知识,又要受教育,把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持久性、创新性。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所以,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创新地开展学校教育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为此,我们开展了“一歌”“一享”活动。它…  相似文献   

15.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什么是常规和常规教育 “常规”究竟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什么是“规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由此,我们可以将幼儿园的常规理解为“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而所谓幼儿园常规教育则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对幼儿施行教育的过程。 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实在,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的个体必然受到该社会(组织)中为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7.
何谓规矩?《辞海》上说: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引申之,称共同遵行之规律曰规矩;又谓人品行方正为规矩。按现在通常的说法,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都是一种稳定而美的形态,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代表世间万物不同的存在状  相似文献   

18.
“养成教育”既是一种青少年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也是贯穿于青少年成长过程的思想品德和人生观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中国有句古训“无以规矩何以成方圆”,道出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加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操作区的“成长”其实就是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操作区的成长。在这里,操作区始终是教颊、孩子互动交流的平台,是教育目的的一种物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20.
在不少幼儿家长的心目中,顽皮是与“不听话”“爱捣蛋”、“爱闯乱子”、“不懂规矩”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对于孩子的“顽皮”,总是加以斥责,甚至惩罚。其实,对幼儿的“顽皮”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生理学的理论,儿童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体内细胞急剧地分裂与大量繁殖,必然反映为行为的好动与不安定;心理学认为,儿童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