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以1924年他写的《孤鸿》为界碑,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以个性主义为核心的积极浪漫主义,认为诗的创作是诗人精神人格的表现,诗的形式应当是创造的,诗的美学价值在于诗情的纯真自然;后期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浪漫主义,与前期相比,在对文艺与生活、文艺与大众、文艺与革命的关系的认识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郭沫若文艺思想的发展,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历史逻辑的统一性,这是他文艺思想发展的典型性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张尚信 《考试周刊》2011,(52):31-33
郭沫若和华兹华斯是中英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华兹华斯重视个人情感与人类共同情感息息相通,不追求奇特的想象和夸饰,不让放纵的感情扼杀真和美,认为浪漫主义诗学在过分强调个人情感方面可能引起歧义,而郭沫若则追求狂放的自我扩张,表现出一个个性极端膨胀的无所不在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女神》像一声春雷,掀开了中国诗歌划时代的一页。他强调诗是激情、灵感和心灵感受的直接抒写,而不是“做”出来的。郭沫若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除诗歌创作外,还有剧作、小说、散文等。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以将郭沫若的屈原研究与他历史剧中的屈原形象放在一起研究,重点仍在史剧而不在历史.我们以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历史与历史剧的关系、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而争论的重要原因是争论双方的角度不同.作为史学家多重视历史史实而忽视史剧的艺术特点;作为史剧家只侧重考虑艺术特点而有时候忽略了必要的史实. 郭沫若既是卓越的史学家,又是杰出的史剧家,他最有资格将二者结合起来.因此,以《屈原》为对象,探讨一下郭沫若是如何站在史学家的立场研究屈原,又如何站在史剧家的立场创造屈原艺术形象,这里面有些什么宝贵经验可供吸取,以利于社会主义史剧的发展,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以将郭沫若的屈原研究与他历史剧中的屈原形象放在一起研究,重点仍在史剧而不在历史。我们以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历史与历史剧的关系、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而争论的重要原因是争论双方的角度不同。作为史学家多重视历史史实而忽视史剧的艺术特点;作为史剧家只侧重考虑艺术特点而有时侯忽略了必要的史实。郭沫若既是卓越的史学家,又是杰出的史剧家,他最有资格将二者结合起来。因  相似文献   

7.
所谓修辞格(简称辞格)是指那些为了提高言语表达效果所使用的有一定格式的修辞方法。适当运用修辞格,能够使语言形象生动、强烈有力。汉语的修辞格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甲骨文已经有比喻、排比。《诗经》已经用了二十多种辞格。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色极其鲜明,他追求人物,情节的浪漫,并在作品中融入诗歌,他创作风格的形成不但与自身的写作风格,五四的时代精神有关,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吸收借鉴中外文学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他的历史剧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因此,要深刻理解其创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剧的文化底蕴。从中了解到我国上个世纪的爱国情、民本心、英雄气。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同志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五四”时期的伟大诗人,杰出的剧作家和历史学家。从他开始创作起,便不懈地以文学这一武器为革命斗争服务,有力地打击敌人、鼓午人民的斗志。他的早期诗歌和历史剧,以充沛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壮丽雄浑的风格,纵情地唱出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希望和理想,在我国现代文学中放射出夺目的光采。他不但以自已丰富的创作、而且也以多种活动促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歌和戏剧,一向为学术界所重视。二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出现了研究热潮。但是,他在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则很少有人问津。笔者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从一九二三年二月间成仿吾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残春>的批评》,揭开了郭沫若小说研究的第一页起,至一九八三年二月止,全国研究这个课题的论  相似文献   

11.
田汉是“五四”以来中国文艺界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是深受辛亥革命感召而走上戏剧创作道路的。辛亥革命不久,他曾把京戏《三娘教子》改编为《新教子》,写汉阳之役一个阵亡军人的遗孀教训儿子继承父志为国尽力的故事。一九二○年发表了“处女作”《梵峨璘与蔷薇》,开始尝试话剧创作。田汉一生写了近百部戏剧,总的特点就是数量多、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郭沫若,在“五四”以后的诗坛上开一代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者,阅读郭沫若早期诗歌,往往会被它那种狂飚突进的英雄格调所激动,郭老诗歌中充满着的革命激情、浪漫主义遐想以及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都给我们巨大的震憾。 郭沫若前期诗歌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 首先,他强调诗歌的主观精神。“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当是充实了的主观的产品。”文艺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凡是文艺作品,包括诗歌在内,必然是有作家主观的因素包含在其中。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是郭沫若认为诗歌作为“主观的产品”,特别强调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创作独幕喜剧见长的剧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喜剧先驱之一,丁西林的作品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寓庄于谐,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以来,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较明显的变化,现略举一二,供中学英语教学参考.(一)语音上的变化情况:1.短元音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戏剧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戏剧语言巨匠之一。他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人民写下了六十多种杂剧,流传下来的有十几种。他仅存的十几种杂剧之所以如此精采纷呈、引人入胜,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擅长运用丰富多姿、别具一格的语言,扣动了读者和观众的心弦。历代文学史家们给他以高度的评价,这决不是偶然的。一、质朴自然,字字本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同气质、不同风格的剧作家;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往往是  相似文献   

16.
<正>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①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总是以卓绝的艺术形式,充满革命的激情,深刻地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政治的和艺术的轰动效应.受到社会和人民的独钟.在他“献给现实的蟠桃”中,最为鲜亮和厚重的是他的史剧创作.郭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杰出代表.他是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登上文坛的.诗人式的浪漫主义、主情性地表现自我贯穿在他的全部文学创作之中.他说;“广义地来说吧.我写的好些剧本或小说或论述,倒有些确实是诗的.”②他还认为剧是诗的分化.是诗的一个分支.所以他总是以诗写戏,戏也便成了诗.他把早期几个剧本称为“诗剧”并收入诗集,人们把他前期写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和中期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历史剧也往在当作诗歌来读,都说明了他始终是以浪漫主义诗人的激情和手法来营造他的历史剧金字塔的.郭老在1946年的一次关于历史剧的讲演中,借《诗经》的赋比兴,把历史剧分为三类.一是准确地再现历史的事实(赋),二是以以历史比喻今天的事实(比),三是依据对历史的兴趣.按照自己的理想、个人的感情进行再创作(兴),并说:“我的《孔雀胆》与《屈原》二剧,就  相似文献   

17.
一在谈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之前,先回顾一下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对于正确地理解毛主席提出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我想是有意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小说、戏剧等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使这种优良传统,在今天开出奇花异葩来。  相似文献   

18.
谢彦接 《教书育人》2000,(21):23-24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迫切需要。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一直对政治课的性质存在较多的争论,认为它仅仅是一门德育课,忽视了它的智育功能。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广大政治教师没有在发展学生智力方面下功夫。政治课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着:“上课讲条条、考试背条条,考完全忘了”的现象。另一个原因是政治课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空洞抽象,难以理解,造成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学习和考试。其实,政治课教学既负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了人。人与自然、文化之间相互创造和被创造以其明显的事实表明,在一定自然文化圈内形成的某种地域文化生存形态,以一种“集体无意识”,在不自学中规囿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使生存其中的人们逐渐形成具有特定价值观念的文化心理结构。地域的这种文化积淀以一种隐性传承的方式或深或浅地影响人们的文化个性和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