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定位呢?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归根结底,无非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归属问题,即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3.
<正>选修课程作为必修部分的延伸与补充,在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探索,升华学生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科学选择、学法指导、结合必修诸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研究。一、科学选择,是上好选修课的基础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侧重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积累和运用,选修课则更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以及鲜明的自主性。显而易见,选修课与必修课紧密相连,但绝不是必修课的复制品,不能按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课堂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造高楼大厦,光研究房屋式样,而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图纸设计也造不出象样的房子来。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在精妙的思想,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是茶壶里著饺子——倒不出来。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难以想象,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他的思维会得到高度发展。因此,丰富学生的语言,无疑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生的记性好,模仿力强,悟性却相对较弱,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烦琐的内容分析,要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一课程目标给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课题。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积累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情感价值,是语文学科三大课程价值之一。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情感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在语文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思想感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充分发挥语文课培养学生健康情感、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功能,使学生具有丰富而健康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原理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因此,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无不讲究空白艺术。维纳斯的塑像之所以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与其断臂的缺陷空白分不开的。无数的艺术家在欣赏维纳斯塑...  相似文献   

8.
赵利芳 《新疆教育》2013,(2):104-104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期待能把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能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事物。孩子现在正处在社会情感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初期,孩子的内心已经能判别是非,有了自己对善与恶的区分标准,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之中体会这个善恶标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既然有面上的积累,又有点上的把握,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就相对比较宽阔,这也为其以后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从词汇积累的三个层次贯通课内外的阅读,探索语言积累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闹哄哄一节课完了.我不明白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充其量不过是对课文内容了解个皮毛罢了.  相似文献   

11.
当代的教学正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发生着改变。教学文化是一种教学生活方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教学主体是中心,上承教学文本,下启课堂,让师生置身于教学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构成了一个多层级的整体教学文化的符号系统。语文课程有着自身的教学文化特质:语用性、具象性、积累性、体悟性、人文性。语文教学文化的转型,我们需要立足课堂,渐进性地改变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山西长治老区一老农给记者来信称,老两口含辛茹苦供儿子考上大学,可儿子不孝。老父送儿子上学拖着笨重行李摔倒在校门  相似文献   

13.
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教学中通过发扬民主、鼓励质疑、改变教学手段、激发联想等方式培养创新思想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进入了课堂。于是,有的教师就用朗读录音带代替了自己的原声,甚至连学生的朗读也取消了,使得学生成为了"听带"的观众。还有不少教师不重视语文教学的朗读。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销声匿迹了。但是,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昌龄 《学周刊C版》2014,(4):191-1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进入了课堂。于是,有的教师就用朗读录音带代替了自己的原声,甚至连学生的朗读也取消了,使得学生成为了“听带”的观众。还有不少教师不重视语文教学的朗读。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销声匿迹了。但是,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素质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便形成了好、中、差三类生,后者在学习中出现困难,通称为学困生。我认为,有的放矢的补差方法是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这一方法源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了解到学困生的差距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些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零乱,缺乏系统性。第二,识记的  相似文献   

17.
一、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教育。孔子就把“乐”列为“六艺”之一,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荀子说:“乐者,冶人之盛也”。在我国近代史上,蔡元培更是美育的倡导者,他提出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四育并行的方针,并说“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从到达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别林斯基也说过:“美是道德的孪生姊妹”。 语文教学在培养美感能力中至关重要的想象能力和情绪体验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种意境,那种情感,需要多美的想象去感受、去补充。  相似文献   

18.
在深幽的心灵深处,主观精神往往因为同客体有所碰撞融汇而获得发现的欣喜,并闪现一种茅塞顿开的心灵之光--这,就是所谓的悟性.  相似文献   

19.
浅淡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补差」□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李红洁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素质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便形成了“好、中、差”三类生,后者在学习中出现困难,通称为“学困生”。我认为,有...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小学语文新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一项,这个安排极有深意,它把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都纳入了语文教学之中。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使语文学习的天地更为广阔,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入耳、入脑、入心的实践活动场所,以激发学生的悟性、灵性、创造性,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呢?本人在组织语文活动实践中,积累了点滴体会,初步总结如下: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