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青年歌德(JohanWolfgangVoGoethe,1749—183年)当初不能决定自己是作一名画家还是一位诗人,他来到了河边,捡起一枚石子,心里默默地祝祷着,如果石子扔到河里沉下去他就当诗人,如果浮在水面上就作画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歌德后来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等小说和诗剧享誉世界文坛。我国的大诗人艾青(1910—1992年)原本是学绘画的,他青年时代甚至远赴欧洲学习法国印象派绘画,期待日后成为画家,然而他最终却成为诗人,并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Neruda,1904—1973年…  相似文献   

2.
孤独的诗魂     
李贺是中唐诗坛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他以自己富于创造性的劳动为诗坛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这位天才诗人短暂的一生却充满了不幸。深刻的孤独感伴随着他的一生,并进而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3.
教授,请摘下您的眼镜——双轮自行车1关于时代和自己让我自已说.马雅可夫斯基由于受到“拉普”领导人的围攻,并预见到后来的学者们会对他的创作活动作种种曲解,在一九三○年弃世前几个月写的著名诗章《喊出最强音》中,满腔悲愤地直接向后代申诉,要求:“让我自己说”.不幸,无论是诗人生前还是死后,许多人并不理会诗人的这个呼声,在谈到诗人的创作道路和艺术特色时,很不尊重诗人自己的意见.本来诗人一直作为俄国未来派的杰出代表活跃在文坛上,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更公认他是俄国未来派的领袖.为此,他生前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难甚至打击.可是他死后,情况却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九三四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提了出来,并事实上作为法定的唯一正确的创作方法列入了苏联作家协会章程.慢慢地,马雅可夫斯基就与高尔基一起被列为“苏联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苏联大百科全书》1974年).苏联的学者从此矢口否认他是未来派,只承认他受过未来派的影响,后来摆脱了未来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成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欧美的一些学者则相反,认为马雅可夫斯基是未来派,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变坏了.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就不难发现,这两种看法虽然是对立的,但所使用的标准却是共同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刘章,是建国后崛起的老一代诗人中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的诗以饱含乡土气息和浓烈的乡情而独领风标,他从农村颖出,历经生活磨炼,却坚毅不拔地用他的诗歌编织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强烈地体现着辛勤,挚爱和奉献的主题,他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诗歌在无忧的调子后面隐含着他的苦闷仿徨,其后的诗歌则是欢乐与忧忿,平和和激砺同行,显得比较开放成熟。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农村题材的根据地,但却与时俱进的扩张到了旅游题材和社会生活的一般题材,有很多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很高的思想性,使诗人完成了由农民诗人到人民诗人的升华,在诗歌形式上,刘章由单一自由诗转向多种形式的探索,尤其在吸收古典诗词传统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实践,他的诗中显现的是一个虔诚的诗路跋涉的刘章。  相似文献   

5.
黄鑫  陈芬琴 《新作文》2004,(7):20-20
作缺少鲜明的个性,是中学生作的一大通病。许多中学生作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想,他便怎么想,缺少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缺少自己的创意。干人一面,众口一词,同一模式,统一套路,失缺了创作的个性,而章一旦失缺了个性色彩,哪里还能给人“一看忘不掉”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莫道自身不如人──中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危害与矫治丁大晴有位中学生,英语考试不及格,老师找他谈话,他情绪低落他说,英语单词实在难记,看来我就不是学英语的料。像这样由于发展受挫而藐视自己的低落情绪,就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身上存在着。比...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特色的著名抒情诗人。 2 0年代 ,他是早期象征派诗人 ,30年代则成为现代诗派的领袖。综观戴望舒一生的创作 ,他属于 192 7年左右那一批诚实和敏感的诗人。由于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又由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和历史文化源流不同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地方。本文试从以下三点对戴望舒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一、情调 :朦胧与哀愁虽然戴望舒在诗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多种情感 ,用诗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证实了自己复杂而丰富的感情世界 ,他却从来不在诗歌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朦…  相似文献   

8.
陈霞 《语文知识》2006,(11):40-41
《追悼》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为悼念亡妻而作,《哭聪娘》是清代中期诗人袁枚悼念其妾新亡而作。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悼亡诗,却因诗人文学主张不同而各具特色:吴伟业创建“梅村体”,他的诗情藏于景.景因情活,无一句直抒胸臆,却处处流露真情: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男诗人向来借恋歌来比喻他的政治遭遇,而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写给灵箫的三十多首情诗是在他1839年被迫辞官南下的路途中写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没像以前的男诗人一样借恋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遭遇,反倒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自己在面对与灵箫的爱情时,既"沉溺"其中又想努力"摆脱"的强烈而又真实的情感。这主要与明清时期尚情、唯情的社会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男女双性"的文化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读完《为自己准备墓地》这首诗,我不敢相信这首诗竟然出自于一个中学生之手。我被小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深刻思想震撼了。也许是自己的偏见,我一直以为当代的中学生在独立思考方面大多都很浅薄,宇文明月的这首《为自己准备墓地》改变了我的“偏见”。震撼之余,我更多的是惊讶。年轻的作者怎么会产生这么沉重而悲观的想法,以至于“为自己/准备好墓地”。难道他真的“已厌倦这世界的虚伪/不习惯充当无知的鬼魅”?这和他的年龄是多么不相符!也许这就是小诗人的特别之处,他不同于年轻的同伴,他拥有一双看清混浊世相的眼睛,这双眼睛是如此的熟…  相似文献   

11.
自古而今,所有第一流的诗人,所有第一等价值的诗歌,无不是那些为国家兴亡、百姓忧乐而激烈跳动的心灵所创造的。犁青的早期诗作,鲜明地表现了作为诗人的最为可贵的品质。即他把同胞的苦乐当成了自己的苦乐,他能够从自己出发,感同身受地体验并表达他所钟情的大众的悲哀和愤怒。伟大的80年代犁青迎接了他诗歌艺术的另一个收获期。他一边行走在祖国辽阔的国土上,一边辛勤地写作他所深爱的大地的赞歌。诗写得轻快,但却有一种记忆的重压。20世纪行将结束时,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犁青几乎都在现场而成为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目睹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写下了一批充满激情的诗行。他的本色、勤奋和对人类的大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怀,使他的声音充盈着智慧和热情,强烈的爱恨情仇,爆发出惊人的抒情的魔力。这位从闽南乡间走出来的诗人,因为获得了这样的大情怀,于是成为了国际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五年,闻一多决定提前结束美国的留学生活,并“决意归国后研究中国画以推尊我国文化”。临行前.他给朋左写信时用几首旧体诗叙说了他当时的心情。①其中《天涯》写道:天涯闭户赌清贫.斗室孤灯万里身。堪笑连年成底事?穷途舍命作诗人。此诗深刻表达了诗人议旧异域的苦;:习和回归温国的心愿。的确,当时中国军阀连年内战,人民流离失所.一个有志青年却象“一个流回”.年复一年他留在国外有何意义?闻一多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一个小国人。因此,他怀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一段执著的感情,于一九二五年七月回到了祖国。…  相似文献   

13.
诗人邵燕祥在他的《赠给18岁的诗人》一书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或者说,每一个中学生都是诗人。"邵燕祥本人就是从中学时代,十三四岁起开始诗歌创作的,18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也是在皇村中学时代开始写诗的。在一次考试中,他朗诵自己用爱国颂体写成的《皇村回忆》,使得作为贵宾在场的当时俄国最有才华的诗人杰尔若文激动不已。这位老诗人眼里含着泪水,冲出来想吻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首充满了对生活的虔诚和对未来的渴望的诗歌是普希金写给朋友的赠言,后来却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座右铭,至今仍广为传诵。普希金是十九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在中学时代就才华横溢,一次在学校的公开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的文学作品,竟使主考官(当时的一位著名的诗人感动得声泪俱下,他的创作天赋从此开…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钢就中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作出了专项规定:初中生阅读量不得少于80万字。这说明我国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己有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它表明课外阅读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品”、而成了占主导地位的”航标灯”。这一实质性的变化为中学生大学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的“书虫家园”栏目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在我们自己的家园里,你可以任意挥洒自己读书的感受──可以品味,可以联想,可以赞叹,可以挑刺……每一位“书虫”都可以读自己想读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 如果你读书不只…  相似文献   

16.
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赏诗人语】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虽然仅四句,但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它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是作珍珠,还是作泥土?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当时正是烽火连天,全国民众都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中。具体到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在这场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就有一个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有的人自视为珍珠,认为自己是最可宝贵的,大众要祟拜他、欣赏他、供奉他,如果不这样,他就会觉得怀才不遇,怨恨别…  相似文献   

17.
《诗人的花园》写了一个很简单却令人沉思的故事。这位诗人为什么不想活了呢?因为他无所事事,觉得活着没意思,“虚无”,就决定在野地里给自己挖个坟坑,可后来他却不想死了,改变了想法。怎样改变的呢?  相似文献   

18.
创造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研究怎样做一个诗人。他想居复活节就成为一个诗人,而且要讨一个太太,靠写诗来生活。他知道,写诗不过是一种创造,而他却不会创造。他出生得太迟;在他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以前,一切东西已经被人创造出来了,一切东西已经被做成了诗,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学几天,天气特别炎热。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放高温假。同学们都回家休息了,邓志峰却觉得自己与别人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赶上和超过别人,必须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他冒着酷暑,耐着高温,一头扎进教室自学。汗如雨下也毫无感觉,直到教室熄灯,他才发现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就这样,高中第一个学期,他就把高中阶段数理化内容全部自学完了。 当第1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预赛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时,初赛中,邓志峰获长沙赛区第三名。在全省选拔赛中,因没有发挥好,他仅得了个第七名,险些失去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后来,在…  相似文献   

20.
尹光明  周莉 《学语文》2002,(1):36-37
古往今来,写失意表怨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却以《离骚》感人最深,影响最大。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诗人在表现自己的感情时像大海的波涛波澜起伏,震憾人心。诗的第一段,从开头到“乘骐骥以驰骋、来吾道夫先路”。这时诗人的情感处于高昂期。诗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期,诗人的情感仍处在波动之中。诗人先是介绍了自己的出身:他是“帝高阳之苗裔”,且出生在一个良辰吉日,并根据出生时辰起一个“嘉名”。这样一个出身高贵且出生在良辰吉日的人,命运应该是不错的了,怎么会有忧愁呢?诗人的忧愁来自于他强烈的入世思想。在诗人看来,人的价值不能只是出身的高贵和个人修养与才能,也就是诗人所说的“内美”与“修能”,而应“兼善天下”,把个人献身于社会,用自己的才能造福于社会。如同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由于有这样一个愿望,诗人便有了忧患意识——“恐美人迟暮”——害怕自己即将老去,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希望趁着年轻,帮助楚王治理国家,“抚壮而弃秽,乘骐骥以驰骋”,改革形状,称霸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