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瞻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教育改革已不限于课程改革,实际上涉及整个教育系统,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科技在不断进步,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变革,因而教育改革也未有穷期,似乎上一次改革还没有完成,新一轮的改革又在兴起。对于今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实在难于预测,只好在与过去相比较中谈点看法。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所谓“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科学技术已经不是神秘的东西。在当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人人都要懂得科学技…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与生活化原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改革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其中蕴含有中外教育史上倍受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教育与生活之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上应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宗旨;课程结构上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实施上要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课程评价上要方式多样、项目多元、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人,它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实现人的完善与发展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都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两者是相同、相融、相促的。如果在课改实施中,将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胆进行理念、形式方法等的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一、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改革在理念上进行了几大转变: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  相似文献   

5.
王勇 《辽宁高职学报》2005,7(5):25-26,108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突出高职特色的保证.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要遵循和贯彻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因材施教”.针对我们高职课程设置中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明显缺陷,提出了以应用能力为主旨,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迎接这种挑战,就需要我们积极进行德育探索与创新。一、调整德育目标和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而传统德育内容大一统,教师难以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来选择,它不仅狭窄、空洞,有的内容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明显滞后。如它偏重社会需要,只重“责任”教育,强调对学生的约束;而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忽视“权利”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单纯强调“遵循”与“…  相似文献   

7.
对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德育评价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审思   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综观当今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评价越来越向着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和这种发展潮流方向一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观的转变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不进入课程改革的层面,教育教学改革是难于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传统的课程观把原本内在统一的科学、艺术、道德割裂开来,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它把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9.
课程整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程整合”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实际操作来看,教师对课程整合的实践依然鲜见。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的具体目标中提到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这个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它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世纪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新人。在教学理念的设计上,新课改体现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以“师”为本,强调教师成长;以“学”为本,重视以学定教的三大特点。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课堂观、知识观、教材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作业观、目标观、方法观和发展观,并且在阶段设置上针对小学和中学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设计,各有所强调,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此次课程改革中,把课程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突破内容”以及在课程设置上的如此富有“革命性”的变革,是适时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课程观在课程目标取向上强调塑造人的整个品格;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注重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课程设置特色上强调综合化、人性化;在课程实施模式上主张个别的、民主的、“对话”武的教育和教学.这显然是积极而有意义的.但存在主义课程观并未在学校课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给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留下了一些警示:课程改革要有前瞻性、预见性、稳定性;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应统一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重视课程设置的内在结构;课程实施模式从单向传递走向对话;课程理论研究从借鉴走向超越.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普通高中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普通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一定位在理念上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课程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因此,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德育工作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化德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数学教材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生专业入门教育”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通过阐述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课程改革需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职业需求、学生需要等观点,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新生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为例,提出了入门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整体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本市南市区召开的“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区县教学研究基地教学交流活动”观摩活动课上,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活动课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发表了4点看法:第一,要强调:中小学活动课的设置,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中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就中小学活动课设置的这一重要意义,张民生同志着重阐述了活动课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几个观点。1.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几十年来单一的传统学科课程和接受式学习,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创新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基础工程来抓。一是课程设置要体现“创新性”。要设置“创造性”课程,研究活动课程中的创造性,构建创造心理素质的目标体系。二是课程设置要适应“综合化”。中小学要以“整合式综合课程”为主,注重以语、数、外、计算机等四门基础工具学科为核心的综合,使“综合化”课程的设置,能真正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教育。三是课程设置要加大美育比重。中小学要加大开设美育课的比例,真正使美育在中小学创新教育中发挥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提高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和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红 《山东教育》2007,(3):46-4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并且应该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依据这样的教育目的定位,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又在对基础教育进行国际比较后,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强调物理学习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物理习题是物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教材中的习题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做完课本上的习题后,面对茫茫的题海,我们如何为学生筛选,如何使这些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