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段莹 《考试周刊》2009,(25):239-240
文章提出了弱势群体具体范围,分析了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从完善《宪法》规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增强弱势群体在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司法救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基本权利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进入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期不平衡,导致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并呈日渐增多的趋势,这种现象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实现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为其构筑体系化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柏 《教育探索》2005,(12):27-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学生因年龄和相关的生理因素、自主能力以及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而天然地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学校中,他们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必须从观念上、制度上、法律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好法律赋予给学生的各种权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界定弱势群体概念,分析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社会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构筑加强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基本框架: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运用宪法司法手段,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采用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保护弱势群体;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扩大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既是人权保护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笔者提出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援助和自我保护五位一体的制度构建,以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界定及其保护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以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和保护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并对弱势群体保护之法理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利更好地维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显性问题,这一问题聚焦着社会正义、和谐发展,人的自由权利等诸多问题。如何在现代性视域下准确理解弱势群体以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建立一个正义的良序社会?对于当代中国任何一个有道义担当精神的学者而言,这是一个他必须以自己的学术理论、学术良心去直接面对、深入探究的重大课题。于建星博士的著作《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8.
把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和救济设定为国家基本义务,在宪法上予以确立,需要理论的证成,需要寻求弱势群体宪法保护的正当性。这种正当性即:基于人权保护的需要;基于平等的追求;基于正义的实现;基于秩序与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中中小股东权利的保护未作明确规制,由此引发大股东滥权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应大胆吸纳发达国家公司立法例,当中小股东权利受到侵害时予以司法救济,切实保障中小股东各种合法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其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研究中,充权理念的引入可能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以追溯充权理念的发展历程开篇,探讨引入充权理念来研究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的可能和意义的凸显,在介绍了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条件和途径之后,尝试划分出个人充权、社会网络充权和社会决策充权等三个层面,最后阐述了对"个人主动模式"和"外部推动模式"的理解,并对中国弱势群体充权模式的推广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反映,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保护、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基于社会公正追求、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4.
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实质公平之理念和维护国民自由发展之追求确定了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对弱势群体实施宪法保护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并要基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特别保护等原则。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对弱势群体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制度,从我国来看,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制度则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建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制度必须理清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为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价值选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人为本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要求在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上更加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在效率与公平上在现阶段应更加注重公平原则,在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上坚持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切实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综观国外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实践,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都采取了相应不同的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社会急剧转型,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弱势群体问题备受关注,其权益亟待法律予以保护。很有必要分析弱势群体从何而来,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弱势群体,我国现有的法律在保护弱势群体的问题上还存在什么样的不足,以及如何加强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以促进我国法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遗嘱继承规定,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明显不足。应该建立特留份制度,完善我国遗嘱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权利贫困是法学解释中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而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作为“人权短板”的弱势群体其权利问题的研究解决属于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平等权是其他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基础,宪法是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最坚固壁垒,从宪法实施角度寻求基本权利救济,也是弱势群体平等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