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北固山下(略)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客·路(旅途)青山外B.潮平两岸阔·(宽阔)C.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D.乡·书·(家乡来的书信)何处达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按律诗要求,首联本不须对仗。看看此联是否对仗?探讨与思考4.唐代殷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请想一想,这一联诗好在哪里?拓展练习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①,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相似文献   

2.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借助形象意境,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闲适、热爱、赞美、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常见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方式:一般答出三个方面的内容。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出诗中的形象和意境。2.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意境的氛围特点。3.根据意境特点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相似文献   

3.
一、文言诗文(满分40分)1.按原文填空。(6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力尽不知热,。(4),对此可以酣高楼。(5)五十弦翻塞外声,。(6)亲贤臣,远小人,。2.按要求填空。(8分)(1)《观刈麦》这首诗描写细致,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其中的“,”两句诗就描写了一个贫苦农妇拿着破篮子拾麦穗的情景,揭示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描写山中暮景的两句诗是“,。”3.选出朗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3分)(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B.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相似文献   

4.
课内检测一、给加点字注音1.奢华( ) 2.蝈蝈( )3.闲适( ) 4.朦胧( )5.银波微漾( ) 6.寂静( )7.昏晕( )二、填空1.《蝈蝈和蛐蛐》一诗是_______国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中写蝈蝈在炎炎夏日的欢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总起;写蛐蛐在寂寞寒冬的吟唱,用"___________"一句引领,使全诗意韵和谐。2.《夜》的作者是___________国诗人叶赛尔,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简析“林暗草惊风”一句,说说它在诗中起的作用。答:(2)前人评论此诗说:“此借用李广事,见边帅之风范。”诗中突出了“边帅”的哪些“风范”呢?试结合具体诗句简析之。答: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要吟的对象是“菊”,诗人为什么提到“蓬蒿”“瓦松”和“露”?答:(2)这首诗托物言志,借“菊”的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3.阅读下面的散曲,…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李白的诗与苏轼的诗作比较,分析他们的诗的画中态。(1)诗人所处的年代;(2)诗人的性格特征;(3)诗人的“取景”视点;(4)诗中“点景”之物的区别;(5)诗中的用“色”。李白的诗像一幅幅泼墨大写意的山水画卷;苏轼的诗像一幅幅半工意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7.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全诗却没有一个征人出场,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在篇外。试作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云自无心水自闲”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2)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相似文献   

8.
黄洁 《考试》2010,(Z2)
有关诗歌形象方面的试题表述有: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进行简要分析。2.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10.
唐朝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一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风雨之中墓地的景象。整首诗以李贺的意识发展为线索,不受时空生死的限制,表达了诗人对苏小小凄凉身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谈咏梅诗     
三九严寒无所惧的梅,色彩艳丽,姿态优美,常被人认为有孤高洁傲的品格。许多古代诗人都吟咏它的这一独特性状,以此来讽喻人事或表达个人情怀。最早的咏梅诗,当是唐末诗人和凝的《望梅花》: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余踪迹。越岭寒枝香自折,冷艳奇芳堪惜。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诗的前两句交待了季节,当是冬雪犹余,草木尚未萌芽之时。在诗人的“望”中(也就是想象之中),岭南的梅花已经傲寒独放,并且“冷艳奇芳”了,而眼前尚无处寻觅梅花的踪影,只听到有人用横笛吹奏赞美梅花的乐曲。“寿阳”是梅花的代称。据说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卧于殿…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几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一)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这是一首诗,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有人说此诗之眼在"有情"二字,从哪两句可以直接感受到?  相似文献   

13.
新理念下的古诗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课题教材分析《绝句》(唐·杜甫)《枫桥夜泊》(唐·张继)本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写,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本诗写了作者于深秋之夜在苏州城外的一条小船上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孤寂忧愁之情。“三步训练”阅读教学模式“质疑漫谈”阅读教学模式1999年2003年一、激趣感知,初步训练1.看图说话(一)。(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黄鹂。黄鹂:身体的羽毛是黄色的,头部、翅膀、尾巴上有些黑纹,叫声很好听,吃森林中的虫子。(2)看动画说话:在上。2.看图说话(二)。(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白鹭。白鹭:…  相似文献   

14.
《献给约翰·邓恩的大哀诗》是布罗茨基的代表诗作。全诗语言优美,内涵深邃。布罗茨基在该诗中对苏联的政治高压进行了愤怒的控诉,认为整个苏联都笼罩在黑暗之中,诗中“雪”的意象,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给世人指引了一条带着曙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16.
一、简介诗人,引入课题 1.介绍诗人,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欣赏诗歌,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配乐朗读诗文) 1.学生边听配乐朗读的古诗,边看全诗的诗句,初步感受这首诗的韵律美。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3.指名几个学生朗读,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相似文献   

17.
英国诗人济慈的自然抒情诗以“大地的诗永远不死”的鸣唱,表达了诗人顽强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与热爱自然的思想相互交织,体现在诗人对美的不懈追求之中,生命、自然和美也是济慈在自然抒情诗中所表现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人雷石榆(1911—1996)在中日战争前的日本,以及战后初期的台湾,都曾以一位作家身份,与当地文学家、文化人共同从事文学活动,在中日、中台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雷石榆的文学创作,是以在日留学期间所习得的日文诗为起点。而他的文学活动则是在与受无产阶级文学熏陶的日本诗人交流之中展开,在步向战争之途的时代中,他的诗作与日本诗人同样具有抵抗的诗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1400余首诗中有近200首诗中直接出现了“哭”、“泪”等词语。在这些“哭”诗之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故土家园的难舍,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正是由于这种深沉而又刚劲的内容,使得杜甫的“哭”诗并不显得贫弱萎琐,反而有一种沉都阔大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积累。2.品读—评析—习作。3.设疑—点拨—释疑。媒体设计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见后“附”)一、导语设计(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