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体品德心理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规则遵从阶段和自律实现阶段.根据品德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采用"训练-教育-交往"模式促成个体实现道德生成.个体通过训练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借助教育固着道德信念,运用交往使道德观念走向实践,实现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最终成为有德性之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来寻找自身生长的逻辑起点、框架与意义,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从交往-生成实践的本体性和可能性来寻求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人际交往问题上存在着特殊的问题。传统的局限于知识灌输、伦理引领、规范制约的交往模式,既不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高职学生交往理性认知和实践践行的特点。建构"生成性交往"这一现代交往行为模式,对于发展既符合高职学生现实交往需求、又与未来职业接轨的交往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红 《文教资料》2010,(30):123-125
教育交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其基本特征与实施模式决定了它能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教育交往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在教育交往实践中应该重视教师职能的重新建构,重视交往的质量和数量的统一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交往教育模式是一种富有生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班主任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之一,交往教育模式对其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民主和谐的气氛和愉快合作的态度等,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如自我意识、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育模式还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此模式的实施中不要流于民主的形式,班主任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同学间相互依赖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6.
交往教育模式是一种富有生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班主任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之一,交往教育模式对其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向.民主和谐的气氛和愉快合作的态度等,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育模式还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此模式的实施中,班主任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同学间相互依赖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括世界中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如街头老者摔倒无人扶起事件,致数以百计的婴幼儿丧失生命的"三聚氰胺"事件等,都为人类的道德教育敲响警钟:当前学校务必加强道德教育,促成个体道德生成,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个体道德生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因为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程.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和道德哲学家彼得斯汲取了皮亚杰、弗洛伊德及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理论的合理之处,总结出个体道德发展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自我中心阶段.  相似文献   

8.
主客体模式的单一项内部交流引发的是主体与客体的极端独立化,导致教育效益不明显。虽然交往教育模式受到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因素影响,但它的转变,即主体——客体——主体模式的成熟运用,推动了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首要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交往教育模式是一种富有生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班主任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之一,交往教育模式对其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民主和谐的气氛和愉快合作的态度等,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如自我意识、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育模式还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此模式的实施中不要流于民主的形式,班主任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同学间相互依赖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交往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学校应充分重视交往教育的作用,在管理中适时融入交往理念、分享交往愉悦、拓展交往空间、促进健康交往、凸显交往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素质,从而形成乐交往、菩交往的师生群体,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充实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教育模式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模式具有层次性、独特性、多样性、中介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等方面的特点.教育模式生成的机制有两种,一是历史自然形成的教育模式,二是人为设计创建的教育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是教育模式创新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生成性课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为是对学习理论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针对预设课程在当代所显现出来的弊端而言的,在学习观、知识观、师生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对现实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成性课程教学理论与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契合的,它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从本体论的层面上认识教学交往观与生成性课程的哲学意义,并提出实施策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生成模式构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下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生成模式构建存在的同质化、单向度和封闭性等问题,从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生成性、差异性和互喻性原则出发,提出设计开发生成性取向的校本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设计分层次、进阶式、小众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基于互喻机制的创业教育社会网络系统的现实策略,最终促进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师生非正式交往具有明确的教育性意向,是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真正关怀,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助催剂,孕含巨大的教育亲合力。但实际上,师生非正式交往还存在着量和质的缺失问题,这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有深层次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促成其价值的生成,既要有观念的进一步转化,又要有操作层面的技术探索,更要促成师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姚炎昕 《教育导刊》2013,(12):12-15
教育即交往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文章主要从“交往”在教育中的定位、“教育即交往”的理论分析及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等方面对“教育即交往”这一教育基本理论范式进行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交往实践:内涵、特征及其基本规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实践,它具有多极教育主体性、教育主体异质性、教育客体中介性、个体主体性与主体际性的统一等特征。与一般的交往实践相比,教育交往实践具有自身的基本规定性:教育交往实践主要是一种精神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生成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反思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心理教育逐渐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学校也大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加大对心理教育的研究力度。我校从1992年起就对学校心理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丛立新教授主持的“八五”科研课题“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程——《现代少年》实验课程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成效显。但在教育实践当中,我们也发现: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不能正确处理自身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导致了他们不良的社会交往倾向。  相似文献   

18.
人是战斗力生成模式中的决定性因素,任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各级各类军事人才的重任,完善的培训体系、创新的教学模式、动态的课程体系、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力提高任职教育效能,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导小学生的交往实践,开展对小学生的交往教育。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交往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结合当前教育工作实际,多维度完善交往教育措施,让学生“活”起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有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将道德教育的根本矛盾解读为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受教育者实际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将道德教育的内在机制理解为道德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样的解读源于道德教育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简单"移植"和教条式应用.我国教育学基本理论的不足使道德教育基本理论没有能够真正揭示道德教育内含的根本矛盾.现代道德理论尽管坚持"是"与"应当"的分离,但是包括麦金太尔在内的道德思想家竭力主张解决现代道德生活失范的路径是重新弥合"是"与"应当"之间的裂缝,回归道德的整体性.对道德生成本质的探讨表明,道德生成应具备三个层次的条件道德理解力的获得、道德领域"应当"的达成、"是"与"应当"的一致与和谐.通过对古今教育的分析表明,教育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功能性领域,主要承担技术培训和知识训练的任务,倾向于去道德化.但教育的世俗化、专业化、功能化和技术化倾向并不能去除教育所担当的道德责任,道德教育要求教育活动必须符合道德生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