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前,大多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特别是对即时作文更是感到头疼,  相似文献   

2.
<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说明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感情,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一、案例简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本单元的所有课文我  相似文献   

3.
(课前,配乐循环播放一组童趣图片。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一张张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图片,不经意间,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自己的童年。童年啊,犹如一幅五彩的画卷,飘过我们凝眸的双眼;童年,又如一曲优美的旋律,缠绵于我们多情的耳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4.
问:本文“注解”说了“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故居屋后的园子”,不大具体,能有补充材料么? 答:一九一九年周家把百草园连同房子一起卖给朱阆仙以后,全部拆掉重建造。朱很迷信,怕周家败落的穷气带给他,在重新建新屋前深翻周家三尺地基,称之谓“挖穷气”。然后,新建一个大宅园。据周建人的《关于在绍兴的鲁迅故居》所述,“后面的·百草园’,原来是一块不大的小菜园。朱阆仙把它扩建为有饮酒亭、假山、鱼池、翠竹花草的大花园。鲁迅在作品中讲到‘百草园’时,曾提到有个‘梁界’,这块石界还在原地方,石界东边的一小块,才是原来的‘百草园’”。(《回忆鲁迅》页一七八) 问:文的开头“连那最末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怎么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6.
本是作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2.能力目标: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教学重、难点:1.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2.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思想设计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里的景,情是儿童心里的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三味书屋”部分可略学。所谓“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之说,较牵强,有概念化之嫌,可不涉及。教学本文,可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想像、动手实践、模拟表演、口头作文、书面写作等形式…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大批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他又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对现实独特、深刻、富有前瞻性的思考;他还是一位革命家,拿笔杆子与黑暗势力进行着最艰苦、最卓绝的斗争,他的思想影响着无数的人。在我看到的鲁迅先生的照片中,他给人的印象很严肃,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看到的童年时期的鲁迅却跟我们身边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天真,一样的有好奇心,一样的充满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10.
一、怎样看待私塾先生和作者对他的态度? 有人认为文中所写的私塾先生是鲁迅童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并以有关他的事迹来说明寿先生对鲁迅的关怀和鲁迅对他的尊敬,从而认为鲁迅在文章中对私塾先生是抱肯定态度的;也有人把先生看成是可憎可笑的反面人物。应该怎样看待私塾先生这个形象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文艺性的散文,虽然鲁迅在写私塾先生中有现实生活中寿先生的某些事实依据,但鲁迅并不是给寿镜吾写传记。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作者选取了有关寿先生教学生活的某些材料,这样,与实际生活中的寿先生的全貌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分析私塾先生的形象,应以作品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标定位】1.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初中语文第一册正是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的是作者儿时嬉戏的乐趣和读书生活 ,所写风物 ,无不着有儿童之色彩。故此 ,教学本课 ,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和文章结合起来 ,感悟童稚情趣 ,更好地解读文章 ,深刻领悟语文和生活的关系。2 .在能力方面 ,据单元教学要求 ,我们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 ,要指导学生如何默读 ,使其默读能力得到初步的锻炼 ;指导学生养成随…  相似文献   

12.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别了’,而偏要用一个德词汇‘Ade’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相似文献   

13.
以人教版为主多元本并存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基本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在语文课改中发挥了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完善。本刊开设“教材三方会”旨在为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专家、教材编写者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争鸣的园地和对话的场所,并通...  相似文献   

14.
(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概括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如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将其列入成长单元,意在让学生探索鲁迅的成长足迹,了解春光中的童真,冬天里的童趣,玩耍中的幻想,学习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17.
大师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童年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 ,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 ,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 ,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 ,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 ,但毕竟孤独 ,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 ,无人解答 ;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 ,多有束缚 ,等到熟悉适应以后 ,却是朋辈相乐、疑义相与析的快乐 ,原来恐惧的学堂竟是快乐的天堂一般。文中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 ,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的特点跃然纸上 ,就连被老师喜爱时那种得意和骄傲的神气…  相似文献   

18.
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题解】本又写于1926沃,是《朝花9括》中的一面(原题《旧事重提》)。当的正是鲁迅生活辗转而徙,I以恒最8问的时候。鲁迅因天持北师大学生“三·一八”爱国运动场通经,被迫离京到厦门大学任教6哪知这里充满了自孔租复已,他们处处n矗...  相似文献   

20.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