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平生 《中等数学》2013,(10):12-15
画蛇添足的故事说的是: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了他的门客.有人提议说:“这壶酒,若大家都喝则不够,一人独喝便充余;咱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完壶中酒.”一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  相似文献   

2.
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祀过祖先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人。人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的话,就不够了,一个人喝正好。咱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其中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起酒壶,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说过:“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都是活的书。”怎样把语文教学跟“这本活的书”联系起来,是我们教师应负的责任。因为只有把这活书中的知识引入课堂,把课堂中的知识引向生活,语文学习才会显出生气,显出活力。为了让教学贴近生活,让生活激活课堂,我做了如下的一些工作。一、在阅读教学中再现生活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心智正处在成长期,他们的学习也还…  相似文献   

4.
小壶大意     
壶,泡茶之器物也。昨夜无事,往西门茶壶伯铺头一坐,就看中了三把紫砂小壶。待回到家里,已是夜深。一时睡不着,索性用清水把这几把壶里里外外淘洗了,又抓一撮凤凰单枞,和壶一起放水里给文火煮开了——这样说来烹壶倒有如烹骨头汤,什么风味全凭个人喜好。与这卖紫砂壶的阿伯相识近十年,已是十分熟悉的人,他原先也收藏些紫砂壶,现在以壶养壶,消磨这退休后的大把好时光。  相似文献   

5.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说的是东周颜率凭一己之辩,在列强中保全九鼎的故事。其实,对每一个正常人而言,言语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素养和一种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以此对抗人生的荒谬。"这是法国哲学家加缪说的箴言。现在这种鸡汤满大街都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浪费生命也是要有选择性的——我们宁肯把生命浪费在一局局游戏上,一部能够肆意嘻嘻哈哈的综艺节目上,起码也比喝下一壶壶鸡汤来得痛快。  相似文献   

7.
说“气”     
甲新千年给大伙儿带来了好运气,你看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家家户户和和美美真是好福气。 乙哎哎哎,×××(叫甲的名字),你怎么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气”字呀? 甲×××(叫乙的名字),你if别来气!咱们今天呀就是要给大伙儿说一段相声,题目就叫《说“气”》! 乙说“气”? 甲对!就是每说一句话都不离开一个“气”字。 乙每说一句话都不离开一个“气”字?邯你能行吗? 甲 卜卜分得意地j当然能!不信你就试试看呗! 乙尽瞎吹牛!你刚才这句话带“气”字没有?(学甲的腔调)“当然能!不信你就试试看呗!” 甲(一凉,不好意思地)糖…·我还没正式开始呢。 …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始终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最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9.
爷爷对不起     
我家原来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南泥壶(hú),爷爷一直把它当做珍宝,一般人都不许动,除非来了尊(zūn)贵的客人爷爷才拿出来用一用。去年的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多年未见的亲戚(qī),爷爷很高兴,破例地叫我和妹妹拿南泥壶去倒茶水。拿着南泥壶我和妹妹心里都非常高兴,一心想看看这只南泥壶到底有什么特别。我和妹妹争抢着都想先看一看,一不小心,南泥壶从手上脱(tuō)落,掉到地上摔(shuāi)得粉碎。爷爷闻声从客厅里出来,看到他心爱的南泥壶碎了非常惋(wǎn)惜。于是他生气地说:“是谁这么不小心呀?”我想都没想就说:“都是妹妹不好,我打水,她非得想看…  相似文献   

10.
清醒地活     
<正>敲下这篇文章的题目,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并不是自己最近突然对人生大彻大悟,而是这几天在“帆书”上听了樊登老师讲美国作家迈克尔·辛格《清醒地活》这本书,感触很深,也特别想把自己的这份感触及时记录下来。尘世中,每一个人都在活着,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在清醒地活。听这本书的过程,我思考着自己的生命状态,也重新审视“清醒”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14,(19):15-16
<正>校长如何成长?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十分关切的问题。有人说校长在读书中成长,因为读书能滋养人的心灵,能提高人的品位;有人说校长在思考中成长,因为"我思故我在",思考使人深刻;有人说校长在实践中成长,因为"行为知之始",实践之树常青。我认为这些说的都有道理,都能给人启迪。但我个人认为,研究是校长成长的必由之路。研究者,必然要读书,要思考,要实践。研  相似文献   

12.
爬着回来     
《教育》2011,(30):60
陆九渊和朱熹都是南宋的理学家,两人议论不合,彼此的观点针锋相对。陆九渊的学生固执之对老师的观点坚信不疑,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当作信条严格遵守。有一天,固执之对老师说,他要到朱熹那里去听一次讲,应当采取什么态度。陆九渊告诉他:"对他讲的每一句话都认真听着,但做起来要和他所说的完全相反。"固执之带着这条训谕到朱熹那里去听讲。他不是那种头脑通达的人,对朱熹那一套"宏旨奥义"不能理解,听  相似文献   

13.
隐秘恐惧录     
武林中所有的大侠、高手们,别看他们的功夫高超得神鬼莫测,别看他们平日里浑身是胆,雄赳赳、气昂昂的,可每一个人都免不了有一桩最最恐惧的东西,有的恐惧是说不出道理、也讲不清缘由的,可就是怕得不行。他们每一个人都理所当然地将这一份恐惧藏得很深很深,因此,这就叫隐秘恐惧。  相似文献   

14.
彦一的活伞     
从前,有一个叫彦一的捣蛋鬼。他是一个做伞的名匠,竟然能把伞做成活的,吊在房檐上。说这把伞是活的,证明就是:每到下雨天,这把伞就会自动地打开,而一到晴天,它又自动地合上了。“前几天哪,一下雨这把伞就‘啪’地自动打开了,哎呀,彦一的活伞还真行啊。”村里的人们对彦一做伞的本领真是十分佩服。这种事情总是传得很快的。不久,这件事就传到了京城王爷的耳朵里。“真有这么稀罕的东西吗?我太想得到这把伞了,叫人快点把那把伞给我送来。”于是,王爷派出家臣来到了彦一的家。“什么,王爷说把这把伞给他!那怎么行,这把伞等于…  相似文献   

15.
阅读养气     
从青年到中年的几十年间,除亲朋好友之外,接触和交往过的人也不算少了,但能让人长久记住的,大都是那些知书达礼的气质优雅者。这让我坚信读书界常说的一句话:阅读养气。"养气"之"气",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作风习气。养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立德修身的过程。"养气"当然贵在于"养",而"养"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唯有学习,才会让我们不断地"懂得"。每一部经典著作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写作者。他们在著书为文时,无不释放出自己的学养之气。曹丕就曾  相似文献   

16.
去台湾时,那里的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一个陶艺展览。展览厅门口有 一幅小学生的作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壶里壶涂"四个大字,算是标题。它一下子吸引了我。这是一个班级小朋友的作品,上面画了许多陶壶。可是,那些壶我们都没见过,那色彩,那造型,都是匪夷所思,却又没有人说那不是壶,那都是小朋友心中的壶。  相似文献   

17.
野姜花     
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循香而往,发现有一位卖花的老人正在推销他从山上采来的野姜花,每一把有五枝花,一把十块钱。老人说他的家住在山坡上,他每  相似文献   

18.
王明志 《学子》2016,(6):4-5
和青少年谈气,似乎有点离题太远,有人会想,整日功课还做不完呢,哪有空去研究气。其实不然。气,奥妙无穷,是一门大学问,气对人的成长有大作用。恰如蒸汽机有了气才有强大动力,读书人也要有一股气,才能为塑造精彩人生提供强大功力。气,在西方文化词典里,多是指物质现象,而在中国气的含义则非常广泛,无论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都称为气。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及战国时期,先人就提出  相似文献   

19.
教育 ,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活的环节 ,可真正能架起这个活的桥梁 ,把学生引向成功之路 ,又是多么不易。曾国藩这位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封建地主阶级代表 ,教育子弟却有一套办法。我把它总结出来 ,希望能对各位老师在育人方面有所启发。一、立志曾国藩说 :“人苟能立志 ,则圣贤豪杰何事不能为 ?”“凡将相无种 ,圣贤豪杰亦无种 ,只要人可立志 ,都可以做到。”所以 ,我们教育学生也应从立志抓起 ,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并为之而奋斗。那么 ,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呢 ?曾国藩说 :“君子之立志也 ,有民胞物与之…  相似文献   

20.
<正>哪壶不开提哪壶从前,有对父子开了一家小茶馆。知县白老爷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主儿,经常来白吃白喝。虽然父子俩受不了,有气,但也没办法。有一段时间老掌柜病了,小掌柜司炉掌壶。等老掌柜病好以后,发现县太爷再没来了,问其缘由,小掌柜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吹牛从前宰羊时放完血,屠夫会在羊的腿上割开一个小口,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羊全身都膨胀起来,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