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天是“观音娘娘”的寿辰,为了这一天而等了一年之久的信徒们,早早来到观音山拜观音,上香,为家人祈福。难得的是,妈妈竟也记得今天是“观音”的寿辰日,匆匆拉着我去观音山上香。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观音娘娘"的寿辰,为了这一天而等了一年之久的信徒们,早早来到观音山拜观音,上香,为家人祈福.难得的是,妈妈竟也记得今天是"观音"的寿辰日,匆匆拉着我去观音山上香.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观音娘娘的寿辰,为了这一天而等了一年之久的信徒们,早早来到观音山拜观音,上香,为家人祈福。难得的是,妈妈竟也记得今天是观音的寿辰日,匆匆拉着我去观音山上香。平日里一向冷清的观音山今天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批批信徒怀着  相似文献   

4.
观音在中国民神系列中处于核心位置,拥有庞大的信仰群。本文结合观音信仰形成的历史进程,从民众心理特点这一角度入手,对观音性别的改变、观音送子的神职功能、观音信仰的世俗化过程、观音信仰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衍变进行了具体剖析,旨在发现观音信仰长传不衰的生命力本源,挖掘观音信仰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水月观音,就是"世间所绘观水中月之观音",是佛教三十三观音之一.而三十三观音中,只有白衣、叶衣、青颈、延命、多罗尊和阿么提等少数几个观音见诸汉译密教经典,余为中国、日本和朝鲜在唐及以后民间流传、信奉的观音,没有经典依据.如马郎妇观音就是唐朝元和十二年(817年)观音在陕右的化身,以后就列为三十三观音之  相似文献   

6.
观音信仰是洱海区域佛教信仰的重要特征。从观音信仰上可以看到中原、西藏和印缅佛教对洱海区域佛教的熏染。洱海区域悠久的佛教文化产生了分布广泛的观音庙宇、多姿多彩的观音造像、变异的观音经典和神话传说。观音信仰对洱海区域的佛教传播,起着比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管窥中国的观世音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主要探讨观音的名号、来历及观音信仰中的观音在中国由男变女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即我佛     
有则耳熟能详且与佛有关的趣谈,说的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难题去寺中求拜观音,走进庙中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人在拜,那人与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佛教徒小心地问:“你是观音吗?”"是。”观音答道。“那你为什么拜自己呢?”观音一笑说:“因为我也遇到了难题,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这个故事令人深思,让人回味。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也许因为遇事喜欢求己吧!如此推想,若人人都拥有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精神,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相似文献   

9.
观音是大乘佛教里的一位菩萨,传到中国以后,地位大为提高,成为救苦救难的救济之神、佛陀救济精神的体现者,在民众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印度的观音信仰与波罗门教的双马童传说之间应该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观音的身世、现化,灵感、道场。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49-151
《宣验记》《冥祥记》中观音故事主要通过诵念《观世音经》、设观世音斋、诵观世音名号等方式体现,其观音形象的描写较为简单。小说主要借救苦救难宣扬观音慈悲、借观音送子宣扬其灵验、借道教徒信佛、崇佛以扬"佛"弃"道",最终实现为宣扬佛法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吐蕃佛教的萌芽时期和松赞干布时期,都具有观音信仰的特征,与吐蕃周边地区观音信仰的流行有关,同时也是观音菩萨特有的转轮圣王特征、功能在世俗法王身份、功能方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就本质而言,观音文化,就是慈悲文化,就是“爱”的传播.观音信仰是佛教精神的集中体现,观音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慈悲,给予众生利乐为慈,拔出众生苦根为悲.观音无我之智的慈悲文化是拯救人类三大危机的良方,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观音慈悲文化是救世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竹     
我家的阳台上有一个绿色的植物角,种着滴水观音、君子兰、吊兰……一个不起眼的小盆中还种着一棵文竹。这棵文竹是爸爸2005年的时候买回来的。它的枝条很纤细,只有一根针那么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观音文化是印度佛教中的观音信仰中国化的结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传承.中国观音文化具有慈善、慈悲特性,是大秉佛法,是和谐文化,具有普世价值.探索中国观音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一致内涵,进行生态学思想理论创新,丰富生态文明思想文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两京地区的观音信仰活动中,尽管救苦型、净土型和杂密型的观音形象各不相同,普渡众生的侧重点不同,但民间对他们的诉求则渐趋一致,观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功利性、兼容性和流变性特点。唐代以后,随着三教合流的完成,佛教的八大门派渐趋衰落,观音信仰也完成了中国化的转变,中国自创的水月观音在民间占据了主流。  相似文献   

16.
相信自己     
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已有一人在拜,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你是观音吗?”“是。”那人答道。  相似文献   

17.
关于莫高窟第464窟后室所绘的“观音现身”画面,学界一直认为是一铺观音经变。但近年有研究者提出新说,认为是据《大乘庄严宝王经》所绘,故而将其定名为大“乘庄严宝王经变”,并推论南壁所绘“上师”人物形象为该经中提到的“阿苏啰”、诸多头戴冠饰的形象为“日天”“月天”诸天神。文章通过详细比较、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定名,并对敦煌发现的西夏文《观音经》绘图刻本进行研究后认为,后室“观音现身”是根据《法华经·观音普门品》所绘,仍然是一铺观音经变,画面中出现所绘“国师”或“帝师”形象很可能与窟主个人有关。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后代只重绘了前室和甬道,而有意保留后室壁画,很可能是考虑到“观音现身”与“善财童子寻访善知识”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进行了融通,而原本的“法华观音”也就转变为“华严观音”。  相似文献   

18.
敦煌石窟艺术中绘制和塑造了大量的观音形象.现有《观音普门品变》和《观音经变》共29铺,绢画7幅,纸画5卷.绘制时间,起于隋代,盛于唐、五代、宋,下迄西夏,历时六百余年.这些资料对于研究佛教艺术与观音信仰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一《法华经》的翻译与《观音经》的出现《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中国佛教史上有三个重要的译本.最早翻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女性绘画繁荣发展的一个时代,探讨邢慈静的绘画对研究明代女性绘画、对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邢慈静的画作成就高于其书法,在其绘画创作中,观音画占了很大比重。《邢慈静白描观音集》中的24首题画诗来源于明本禅师的《大士三十二赞》。24观音既不能与《普门品》和《楞严经》中的观音32应身一一对应,也与民间流传的33观音相不能一一对应。邢慈静笔下的观音形象有着画家自己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个性,它是一种理想的象征符号,是她内心自省空间的显现,借这一信仰也可产生人神间感应的媒介,从而得到心灵的超脱,忘却尘世的苦难。  相似文献   

20.
自己的观音     
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拜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你是观音吗?”“是。”那人答道。“那你为何还拜自己”“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这是一则有关佛的趣谈,它让人深思,让人回味。道理多么明确和简单,不靠神仙皇帝,没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