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起马约翰先生,人们通常想到是他在清华对体育所做的贡献,而很少有人想起他在云南昆明的体育实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抗战时期马先生在昆明的体育实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马先生在昆的体育实践主要包括在西南联大的学校体育实践和在昆明组织的大众体育实践两大部分。在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马先生延续了他在清华形成的以自然主义体育为主的教育思想,重视体育对人全面教育的作用;在大众体育实践中马先生在延续他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同时与战时的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发生了交叉,他将自然主义科学、民主的体育方法运用于民族主义体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历史研究等方法,研究了马约翰的终身体育、体育普及、体育科学、体育审美等体育思想和实践。认为马约翰体育思想对当前高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得出当前高校体育改革应在提高体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等方面加强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卢梭体育思想进行研究,总结出卢梭体育思想包含3方面特征:遵循自然之道,体育在各育中具有第一性,德育、智育、博爱、国民教育等次之;在自然中提炼体育锻炼的素材和方法;循序渐进,将体育贯穿于各个成长时期。卢梭体育思想给学校体育带来的启示: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教育地位;升学及就业不应成为学校体育的阻碍;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缘起 从渊源上讲,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缘起可追溯至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此后经过18、19世纪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曾一度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以来,受到科学主义的冲击,人本主义的发展转入低迷。直至60年代末,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再度盛行,并以此来拮抗长期以来科学主义所带来的弊端。 人本主义,英文Humanism,又译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古典人本主义者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倡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综合罗杰斯教育理论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罗杰斯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1)真正理解与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2)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自主能力的作用与局限;3)形成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4)培养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对学校体育"器"与"道"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价值"--"器"与"道"的思想资源为种子,从哲学本体论的层面,透视学校体育的教育历程,提出当前学校体育应由人与身体的"外部超越",转向人与身体的"内部超越";健康是"体",精神是"用"的新观点.解答与开显学校体育教育新的理论支点,弥补和消除当前学校体育实践和价值域日益扩大的隔阂与裂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之研究》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形成。准确的体育价值取向,三育并重、体育优先的教育观,以及对体育功效的科学阐释是其精髓所在,对今日学校体育工作着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面对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学校教育应"三育并重",深入剖析学生"不好运动之原因",培养其体育锻炼习惯,革除片面的"锦标主义"思想,把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口,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泰国快乐体育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探讨学校体育课程深层次的文化本质,阐释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层面具体的改革方向。一、中、泰学校体育课程现状对比中国学校体育课程以田径、体操等西方主流体育为主,教学过程重组织性、纪律性,不能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充分体验到运动的意义和乐趣。泰国体育课程则是东方体育和西方体育并重,民  相似文献   

9.
孙敏 《体育学刊》2011,(5):90-93
从近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向西方学习借鉴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学习借鉴难于自洽并达到理想效果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学习借鉴西方学校体育思想重视其形而未得其神,理论背后缺乏统一的和谐的学校体育内在思想基础。对西方学校体育影响较大的三大思想基础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建构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应注重思想基础的建设,并提出了构建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相斌 《精武》2014,(36):191-19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提出实施体育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该文把孔子的体育思想对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影响与作用作为研究对象,并借鉴了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查阅了大量有关孔子的经典著作和论文,请教了体育界的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己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孔子体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充分认识到孔子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把负面影响正确处理好,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的办法,才能对学校体育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静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274-276
章在分析健康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构成及与学校体育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体育观念、调整教学体系、加强体育与健康的科学研究等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伍富娟 《体育科技》2003,24(3):94-9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素质教育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我们应把握机遇 ,大胆创新 ,结合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 ,努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吴红霞 《体育科技》2001,22(3):76-78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通过体育教学,把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注入式教学转入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上.尝试体育兴趣分组教学,教会学生选择,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15.
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将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同时作为重中之重提上了议事日程。新课标对体育课基本理念的进一步强调,也给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改变现有教学理念,改进现有教学方法,调整自身素质结构,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黄勇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4):55-56,59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体育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通过对高校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主体性抑制的现状分析,提出弘扬教师主体性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规训的社会批判理论,探讨在学校教育中身体动与静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在破除身体规训中的价值与意义。在学校中,学校体育是对抗身体静态的教育机制,是生命动态的补救与挽回,是身体规训的主动解蔽。学校体育是平衡身体静态的方法与途径,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还是人"动与静"和谐统一且全面发展的实施渠道与路径选择。让体育回到学校教育的学科中心,就需要彰显动态生命的鲜活魅力,需要学校体育在教育时间的嵌入和教育空间的敞开,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生命的动态挽回中,学校体育对教育异化的克服,对娱乐至死的否定,对童年消逝的赎回,是让人成为自己的教育承诺。健全的人格、完整的生命,应该是身体动与静的结合,不应该有丝毫的排斥、诋毁与否定,学校教育应该寻回生命和谐发展的动静合一,学校体育是拯救完整人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理论基础、实施内容及具体要求的同时,以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为例分析了改革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改革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各方提高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认识,多途径吸纳体育专项师资力量,多方式解决专项化教学场地设施不足,制定完善的体育专项化等级评价体系和多渠道筹措体育专项化改革经费。  相似文献   

19.
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內容:在全民中开展体育意识教育;转变学校领导办学思想,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不断提高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两个《条例》真正落到实处;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终身体育现;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试制度;全面推行初中升学体育考核制;增加学校体育投资;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  相似文献   

20.
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教育中,除对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具有独特作用外,还对德育、智育、美育起着促进作用。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体育的自身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