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好莱坞是当代美国电影最为重要的转型环节.现有史述往往侧重其艺术运动的一维性加以描述.但从经典好莱坞向新好莱坞的演变是整体性的转型.本文研究了在新的时代语境和产业格局的背景上,新好莱坞常规类型电影创作突出的两个基点是叙事更新和新类型体系的打造.这既是对新好莱坞电影历史作用的动力学阐释,也是对相关知识点认知侧重的指认.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前,陈凯歌以精英姿态和知识分子气质杀入影坛,在经过向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尝试失败之后,兜兜转转再度回归现实语境"当时给我们的感觉就好像是被老虎咬了一口。"陈红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无极》公映之后她与陈凯歌的感受。2006年,  相似文献   

3.
正谈论中国电影时,永远无法只谈电影本身。2013年12月8日,中国电影年票房正式突破200亿大关,从100亿到200亿,仅仅用了3年时间。"2013广电蓝皮书"中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紧随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于是,合拍片继续升温,好莱坞进口片纷纷来华宣传。一批电影企业老板跻身富豪,公司并购成为潮流,电影公司正朝文化集团发展……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大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4.
陈晏 《今传媒》2012,(9):92-93
《开罗的紫玫瑰》是由美国导演伍迪.艾伦执导的一部富有影响力和震撼性的优秀电影。该影片以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将真实世界与电影中的世界进行对比,通过主人公塞西莉亚在荧幕内外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状况和美好心愿,反映了美国经济衰落时期的社会现实,引导观众明辨是非、回归现实,重新审视生活和理想。影片将神奇和荒诞的情节插入到故事的叙述中,透过幽默讽刺的喜剧情节对好莱坞"制造理想世界"的电影模式提出了质疑,同时也意在督促好莱坞电影业调整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晏 《报刊之友》2012,(9):92-93
《开罗的紫玫瑰》是由美国导演伍迪·艾伦执导的一部富有影响力和震撼性的优秀电影。该影片以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将真实世界与电影中的世界进行对比,通过主人公塞西莉亚在荧幕内外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状况和美好心愿,反映了美国经济衰落时期的社会现实,引导观众明辨是非、回归现实,重新审视生活和理想。影片将神奇和荒诞的情节插入到故事的叙述中,透过幽默讽刺的喜剧情节对好莱坞“制造理想世界”的电影模式提出了质疑,同时也意在督促好莱坞电影业调整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贾磊磊 《现代传播》2022,(7):95-101
电影通过叙事的方式让公众记住国家的历史,并且将这种历史转化为人们的一种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实际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情感指向,它更多的是属于伦理与心理范畴。集体记忆是点燃民族历史的“灵魂蜡烛”。再现性电影是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电影是建构国家历史集体记忆的“历史印章”,同时也是留存民族国家历史痛感记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赵寻 《现代传播》2023,(8):113-121
批评者针对早期古装片展开丰富的批评和讨论,议题核心始终直指电影的历史性和艺术性。早期中国古装片的商业实践和艺术探索,在不断地接受批评检视的过程中,在特殊的时代语境之下,由历史与电影的浅层交涉到历史电影艺术美学的阶段性生成,经历了民族性反思、艺术性建构、主体性确认的过程。批评史的视野,有别于基于文本分析的一般研究,后者专注于艺术家对民族意识建构的过程,而前者则为揭示现代历史理性介入电影艺术的历史过程,以及理解“群众性”民族主义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片引进20年,引进片与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从攻击到反击的博弈过程,先是引进片的攻击阶段,中国电影在"与狼共舞"的"丛林规则"中,曾经"遍体鳞伤",在"置于死地而后生"中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生存格局,也锻炼了中国电影的"肌肉筋骨",并开始了反击阶段;中国式大片"冲奥"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票房份额加大。在大片引进20年之际,如何从出口片、合拍片以及中国梦的展示上对引进片的攻击进行有效反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赵润晖 《东南传播》2022,(10):30-33
在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演变中,中国电影完成了国家意志、主流价值观与民众观影诉求的精神汇聚,而在这样的汇聚中,新主流电影影像与观众“心像”之间生成了一条情动的路径:其在描绘国家历史壮丽色彩的同时,以明星为符号、后电影状态为对照,期求搭建出一条更为宏大与坚韧的民族精神纽带。新主流电影以情动为依托,将人民与祖国的齐心盛景进行凸显,是对国家因人民而强盛、人民因国家而奋发、“小我”因“大我”而情动这一动人情境的真切体认。  相似文献   

11.
能用简单直观的方式把问题说对,或者可以说服读者,这种历史书应当得到重视,因为"简单"的同时意味着高度的浓缩和概括。复杂而汗牛充栋的历史书固然形制严瑾而科学,但在读过这本"简史"(此处指《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之后,欧洲的历史特别是那些没有确证史料留存下来的时期才在我们面前豁然开朗,直观的图形、箭头和表格展现出对历史的有效梳理。  相似文献   

12.
五十多年来欧洲一体化实践的最高成果《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荷兰遭到否决,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挫折。本文简要分析了作为历代贤哲之梦的欧洲统一理想和因对共同利益认同减弱而陷入困境的欧洲统一现实。认为随着欧洲反思一体化的路径、重新凝聚民众的信心,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并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欧洲一体化的前景依然光明。  相似文献   

13.
从口传叙事到电影叙事,云南少数民族的叙事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叙事中,民族习俗、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成为民族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外化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形式,能够唤起文化主体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在许多电影叙事中,这些民族元素却主要被作为一种异域文化或奇特景观来展示.电影叙事关注的不再是影片文化源的少数民族,而是猎奇的观众.  相似文献   

14.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青春电影是台湾电影史上特有的类型电影,主题表现与影像风格以写实为主,新世纪以来,这种类型在继承以往青春电影的基础上,一批新锐电影人深入挖掘和探索这一传统的、独具特色的类型,影像表现方式也有了新的转向,在概念传达、视觉风格和产业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多种风格的尝试,已然成为台湾新电影崛起的重要标志和类型。  相似文献   

16.
历史活在电影之中,并不是依赖于抽象的符号或隐喻,而是依赖于具体的生活与肉体《4月3周又2天》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向摄影机投下一瞥,首次望向观众。这一瞥是如此短促,以至于观众和角色之间还没来得及形成对视,就戛然黑场,影片结束。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冲击,却远没有完结。关于个人的、关于时代的种种苦闷与压抑的情绪都被郁结在心头。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年而摄制的故事片《定军山》,其艺术表达一方面依然受到大陆在1949年后形成的历史史观与话语编码体系的惯性制约,另一方面,随着2000年后大陆经济的勃兴和电影市场的商业考量压力,又呈现出感情戏开采过度的特征,结果形成的不仅是对民族主义和文化传统读解的偏狭立场,而且导致生成中国早期电影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强行对接的读解困境。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步伐被迫放缓甚至暂停.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希望,基于疫情期间的动态需求和当前电影发展,本文认为,互动电影及其呈现的崭新电影美学和业态,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电影产业新的希望,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疫情期间大幅增长的移动用户规模及线上时长,巨大的用户需求,构成了线上传播的基石.5G...  相似文献   

19.
房慧萍 《东南传播》2022,(11):74-76
近年来,国产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青睐,一方面有中国悠远的文明历史做素材支撑,另一方面有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给予的精神指引。相较于电视专题纪录片,纪录电影并不局限于学术和文献价值的考据和证伪,更着眼于对当下现实社会的关照和启示。因此,纪录电影创作在前期调研采制阶段,就必须做好深入且扎实的历史推演和人文探究,将以古鉴今的立意自觉贯穿创作全过程。本文以纪录电影《八卦楼》的前期创作实践为例,从思路设计、内容采集、主题把握等方面入手,浅析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电影的前期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惊悚影片和中国有声电影史上的第三部高票房影片,无论它具有怎样的恐怖特色,也不论它曾获得怎样的历史评价,在我看来,《夜半歌声》既不属于左翼电影,也不具备国防电影的属性,它只是一部新市民电影:将极具市场卖点的歌舞场景与惊悚元素结合在一个传统的三角模式当中,引领着新市民电影在1937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