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介与文学     
媒介不只是信息传输的渠道与工具,也是文学抒发情致,表现理想,传于后世的桥梁.媒体在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时期,呈现出各自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并决定着文学存在的文本形式及文学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沿着文学媒介的技术演进轨迹,考察文学从孕育萌芽、生长繁荣,到出现转型直至发生新变的发展历史,明显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几次重大的传播技术革命,直接带来了文学表现媒介和文学传播媒介的变革,从而引起了文学形态的发展变化。在此意义上,一部文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文学媒介演进史。充分认识文学发展的这一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可以为揭示当前文学研究范式由文化批评转向媒介批评的必然性和应然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末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对文学内部和文学版图造成深刻的影响。本文就文学生产的技术层面——媒介因素为切口,从媒体的总体转换角度来对待文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媒介产业化是媒介产品生产的分工化、集约化、市场化。在媒介产业化背景下,新媒介异彩纷呈、人人皆为媒介人、媒介组织强大。媒介产业化引发了文学的媒介的新变。文学形象的特征和功能也发生了实体化和商业性的新变。文学形象的新变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5.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文学以其“陌生化”的语言修辞和映照世界、透视人性的情感力度建造人类的精神家园。同时,文学也被人类社会三次重要的媒介革命影响和塑造,从纸媒文学到影视文学,再到网络文学,文学媒介的变革导致了新媒介文学的诞生,也导致了文学在反抗和生成的演化过程中调和了新旧媒介文学之间的冲突,并加快了它们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杨拓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10):100-104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媒介发展的重心也由非电子媒介向电子媒介转变。与此同时,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电子媒介文学应运而生,并迅速繁荣起来。相对于电子媒介文学的发展速度,其理论研究的步伐相对还比较缓慢。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角度出发,对电子媒介文学的生产进行全面研究,对于丰富与发展文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电子媒介文学未来的研究,开启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介引发了中国文学的转型,新媒介使得中国文学的审美构成、时空观念、表意体制等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也对传统文学带来一定的破坏,甚至异化了传统文化。在新环境下,必须对中国文学主体进行合理地调控和引导,将数字媒介对中国文学的挑战转变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契机,从而为中国文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的多媒体性造成了多媒体化的文学,多媒体文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的感官比例和文学的表现方式。作为新文学媒介的加盟者,媒介带来文学的新变化,导致人们对文学和媒介的关系进行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的变更;二是从"阅读消费"向"观看消费"的变迁;三是从"个性消费"向"类型消费"的变换;四是从"作品消费"向"符号消费"的变调。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发展与媒介环境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的普遍应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网络媒体扩大了文学创作的主体队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热衷于网络言论的写作者以及媒体从业者构成新媒体时代创作队伍的主力。新媒介多样的呈现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在内容、文体、表达方式、生成过程等方面有所变化,作家也变成趋于普泛化的称谓。  相似文献   

12.
《万象》"新旧兼容"的办刊策略、"趣味"与"意义"兼顾的文学姿态,为其赢得了众多作者和读者,更重要的是它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提供了聚合、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主要得力于前后两任编辑陈蝶衣与柯灵。编辑方针的"变"与"不变"反映出《万象》在文学理想和商业利益上的折衷与调和。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下,文学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新媒介冲击,如何进行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成为高校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实例,探寻自媒体时代下文学教学策略的应对,作为高校教师应将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引入文学教学,利用新媒介的优势,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于新媒介编织的虚拟空间网络中,延伸师生交流的时间,拓展师生互动的空间,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大学生理论思辨性的形成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后现实主义流派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他喜欢通过普通的“小人物”在平庸的生活中所经受的困苦和折磨,描述他们怎样对旧的风俗习惯的挑战和与社会的抗争。在他的短篇小说《大西洋和太平洋商场》中,展示了这样一个主题:个人和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社会对人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凸显。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语言、网络流行的使用越来越严重,如何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优化教学环境,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文章阐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阐述新媒体环境下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当前现状,探索有效的专业教学策略,提升汉语言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乔厂长上任记》无疑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光朴作为改革文学主人公的代表,具有了“类”的意义,他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又有精神上永不言败的相通之处。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硬汉精神与大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达成默契,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与文学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图像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对纯文学的强烈冲击引起了文学消亡话题的重提。大众传媒以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纯文学的不足,但同时,纯文学也对大众传媒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渗透,文学性的存在丰富了大众传媒的精神内涵。大众传媒与纯文学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中,文学找到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态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