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大中小学德育现状,提出当前高校德育与其进行有效衔接的措施;结合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的特点,提出高校德育与社会及家庭德育资源有效结合的途径.最终实现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阅读视野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加以延伸,唯此才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丰富语文阅读,拓展延伸学生思维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3.
以教材为依托,以高考为方向。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适当进行延伸和拓展,以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把握高考脉动。  相似文献   

4.
华雨 《文科爱好者》2004,(19):46-47
比较(或者对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针对初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采用这种方法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经常运用这种方法,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对提高能力是很有作用的。这里举了两个典型例子,同学们还可以将有关的其他内容,如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三个文明建设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一番比较,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6.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教师要以教材为示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用比较、鉴别、选择、加工、拓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对文本阅读要有鉴赏性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多元鉴赏,用课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愫,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我让学生默默读课文,在书上圈圈点点,想想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拉萨天空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摆脱文本本位的教学观,超越课文文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拓展升华,实现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小学阶段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并且会求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些几何体还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中我们将主要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的形状、展开与折叠、截面图及三视图等知识.本章内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同学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从文本教材到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是教案设计,一份满意甚至得意的教学设计的杀青、出炉,需要驾驭和处理好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和回归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拓展,  相似文献   

12.
13.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教师要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拓展延伸必须适时适度,语文课堂拓展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老师导语:读书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比较法是读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作者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纵向比较法与横向比较法,这种方法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新的方法,但是对于理解问题、提高读书效率还是有实在的意义。作者用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突出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让读者易于接受。正因为此,比较论理法就在议论文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那么,具体来说究竟该如何进行比较呢?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着眼,或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有下面这样一个案例曾被作为“超越文本”的经典广泛地引用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不能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应努力去超越教材.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链接相关的知识,适当开拓视野,丰富语文.我们可在课前资源链接,了解背景;课内资源链接,化解疑难;课后资源链接,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习作创新 ,是语文学科创新教育视界中一个耀眼的光点。但习作创新 ,绝非是一种知识特征 ,也绝非是对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摄入、改组和运用 ,而是与积累、涵咏、顿悟相伴而生的一种强烈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超越意识和精神品格。其突破口应是“读写创”的完美统一。因此 ,笔者认为 ,要实现习作创新 ,应先引导学生超越阅读文本。一、从课本中感悟 ,抓好习作创新的起点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 ,还是习作的样本。一般来说 ,课本选用的作品 ,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 ,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情感的表达习…  相似文献   

18.
叶雪芬 《教师》2010,(10):34-35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不能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应努力去超越教材.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链接相关的知识,适当开拓视野,丰富语文。我们可在课前资源链接,了解背景;课内资源链接,化解疑难;课后资源链接,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者、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三R关系”的整体。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正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创造性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作家———文本的知性化模式,文本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升学应试的压力下,教师不敢“超本”,学生不能“越本”。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不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20.
正记得曾读过这么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道理是相同的。因此,教师的职责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鼓励学生与时俱进(教材中有一些名篇离现在较为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